基督教的主要禮儀

  每個宗教信仰都不同,禮儀也會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基督教所進行的宗教儀式是彌撒或禮拜,彌撒,源自拉丁文Missa,是天主教對所進行的宗教儀式的稱謂。在教徒做彌撒時,要進行公共祈禱儀式,祈禱是基督教徒經常要進行的活動,祈禱包括口禱和默禱兩種,可以個人獨自在家進行,也可以利用聚會時,由牧師或祖父作為主禮人。祈禱者應始終保持必要的儀態,維繫一種“祭神如神在”在虔誠,禮畢,須“阿門”,意為“真誠”,表示“唯願如此,允獲所求”。

  而新教所進行的禮拜,一般每週一次。根據《聖經新約》記載,耶穌基督在星期日復活,因而在這一天進行的禮拜稱為“生日禮拜”;少數教派的禮拜定在第七日***星期六***,稱為“安息日禮拜”。禮拜的程式有唱詩、讀經、祈禱。講道和祝福等項。在禮拜時,教堂內常置有奉獻箱,或傳遞收捐袋,信徒可隨意投錢,作為對上帝的奉獻。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宗教儀式不盡相同,天主教和東正教尤其注重宗教儀式,主要表現為7件聖事,這7件聖事如下:

  1. 洗禮

  洗禮是教徒的入教儀式,分“點水禮”和浸水禮“兩種。點水禮,用手指蘸水點在額上:浸水禮,全身浸沒於水中。意為受洗後,所有的罪就得到了赦免。

  2.堅振

  也稱“堅信禮”。即入教者在接受洗禮後,一定時間內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禮和敷油禮。

  3.告解

  俗稱“懺悔”。教徒向神父或主教告明所犯罪過,並表示懺悔,神父或主教對教徒所告諸罪指定補贖方法併為欺保密。

  4.聖體

  新教爾為“聖餐”。教徒吃經主教祝聖後的麵餅和葡萄酒,象徵吸收了耶穌的血和肉而得到了耶穌的寵光。

  5.婚配

  教徒在教堂內,由神職人員主禮,按照都會規定的儀式正式結為夫妻,以求得上以上帝的祝福。

  6.神品

  是授予神職的一種儀式。一般由主禮者將手按於領受者頭上,唸誦規定文句即可成禮。

  7.終縛

  在教徒病情危重或臨終時,由神職人員為其敷擦聖油,以“赦免”其一生罪過,幫助敷者減輕痛苦或是讓他安心地去見上帝。

  基督教的稱謂

  在基督教內部,信徒之間可稱“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與教會神職人員相對而言。新教的教徒,可稱“兄弟姐妹”或“同道”。在我國,平信徒之間習慣稱“教友”,在非專業基督徒中,有一些熱心為教會義務工作的人,被稱為“義工”,義工有自己的本職職業,只是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宗教活動。對宗教職業人員,因其教派不同稱所謂盡相同。可按其教職稱之,如某主教、某牧師、某神父等,以示尊敬。

  基督教的主要節日

  由於使用曆書不同,基督教三大教派的節日也不完全一樣,從節日內容來說,主要有:聖誕節、復活節、受難節、聖靈降臨節、聖母領報節等。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它最隆重的聖誕節已從一個純宗教節日演變成一個世界性的重大節日,時間為12月25日。因為《聖經》中說耶穌是夜間誕生的,因此該夜後來就被稱鑿安夜,家家都要擺上聖誕樹,樹上懸燈結彩,絢麗繽紛,樹上還掛有各種聖誕禮物,大家手挽手圍著聖誕樹狂起舞,共享聖誕蛋糕,孩子們還期待著送禮物的聖誕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