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濟的發展知識點總結

  學習歷史的過程,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牢牢記住。這樣我們就需要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來總結。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兩漢經濟的發展必考知識點

  漢武帝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

  措施: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伐無道,誅暴秦"

  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大一統的漢朝

  漢武帝的大一統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削去半數的侯國***削藩***。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設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重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

  作用:這些措施的實施,西漢王朝實現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統。政治和思想早上的大一統是相互聯絡和相互促進的。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兩漢經濟的發展的教案

  1.知識目標

  1.掌握兩漢時農業發展的表現:水利的興修,農具的改進,農作物的種植。

  2.掌握兩漢時手工業發展的表現:絲織技術的提高和冶煉技術的進步。

  3.掌握兩漢時商業繁榮的表現;城市的興盛,交通的發展,商業場所的出現***專門***,商品種類的增多以及瞭解統治者的“重農抑商”政策。

  2.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和概括兩漢農業、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2.通過思考和總結兩漢時期經濟繁榮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兩漢時期重農抑商政策與手工業、商業發展關係的認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收集資料,整理相關資訊,編講歷史故事,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通過閱讀地圖、圖片、史料,多方面培養學生獲得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

  3.通過列表形式培養學生比較、概括、歸納的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濟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通過對兩漢的經濟發展的學習,探索出終極的經濟原因,總結一定的經濟規律。

  2.兩漢時期的大一統局面,促使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的穩定,民族間的密切交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漢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對我國後世的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4.以兩漢時興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規定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5.兩漢時的手工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這是值得驕傲的,這與兩漢長期的政治統一是分不開的。

  ●教學重點

  1.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2.絲織和冶鐵技術的提高。

  兩漢經濟的發展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親臨治河工地,命隨從的文官武將都去背柴草堵塞決口的皇帝是*** ***

  A漢高祖 B漢武帝 C東漢明帝 D光武帝

  2.東漢明帝時,負責治理黃河的水利專家是*** ***

  A杜詩 B王景 C鄭國 D李冰

  3.我國東漢時期水排的使用比歐洲早*** ***

  A兩千多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一千多年 D八百多年

  4.鐵質兵器取代了青銅兵器是在*** ***

  A春秋 B戰國 C秦朝 D漢朝

  5.東漢的水排是一種什麼工具?******

  A灌溉工具 B水上運輸工具 C紡織工具 D鼓風冶鐵工具

  6.兩漢的都城有專門的商業區,稱為*** ***

  A街 B場 C坊 D市

  7.漢武帝為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而採取的措施是******

  ①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②統一鑄造五銖錢

  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④ 削弱諸侯國勢力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材料解析題

  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請回答:

  ①這首歌謠反映了漢朝哪位皇帝對水利的重視?

  ②這位皇帝在位時是如何治理黃河的?

  ③漢朝還有哪位皇帝重視治理黃河?

  [小結]

  附:參考答案:一、BBCDDDC 二、①、漢武帝②漢武帝下令治理黃河,親臨治河工地,命隨從的文官武將都去背柴草、堵塞決口。③東漢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