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九尾狐是怎麼形成的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症狀者約佔顱內腫瘤的10%。男性略多於女性,垂體瘤通常發生於青壯年時期,常常會影響患者的生長髮育、生育功能、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垂體瘤的相關知識。

  垂體瘤是怎樣形成的:

  腦垂體瘤的發病機制和原因目前不是特別清楚。腦垂體瘤一般是由於垂體細胞自身缺陷或是下丘腦調節功能失常造成的。一般有視野缺失、不育、閉經、異常高大等症狀。

  垂體瘤可能與內分泌異常有關係:有分泌功能的垂體瘤分泌激素亢進,造成患者一些激素的增高,從而引起月經失調、泌乳、易流產、不孕、性功能減退、肥胖、面形醜陋、巨人症、手腳增大、毛髮增多、面板粗糙等;垂體功能減低者則表現為乏力、怕冷等。

  垂體瘤的臨床表現:

  1.激素分泌異常症群

  激素分泌過多症群,如生長激素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過少症群。當無功能腫瘤增大,正常垂體組織遭受破壞時,因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而閉經。不育或陽痿常最早發生而多見。

  2.腫瘤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的症群

  ***1***神經纖維刺激症 呈持續性頭痛。

  ***2***視神經、視交叉及視神經束壓迫症 患者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其他壓迫症群。

  3.垂體卒中。

  4.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表現。

  垂體瘤的鑑別診斷:

  在臨床上,垂體瘤的發病主要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同時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

  1.腫瘤

  ***1***顱咽管瘤 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止,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臨床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呈現顱內壓增高症狀。臨床影像學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位於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2***鞍結節腦膜瘤 多發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症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矩的視野缺損,頭痛,內分泌症狀不太明顯。

  臨床影像學表現為腫瘤形態規矩,加強綜合治療療效明顯,腫瘤位於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

  ***3***拉氏囊腫 發病者年輕,病理變化多無明顯表現,少部分呈現內分泌混亂和視力減退。臨床影像學可見,體積小的囊腫位於垂體前後葉之間,類似"三明治"。大型囊腫垂體組織被推擠到囊腫的下、前、上方。該病最易誤診為垂體瘤。

  ***4***生殖細胞瘤 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生在幼兒,病情發展快,多飲多尿,性早熟,消瘦,臨床症狀明顯。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多位於鞍上,加強綜合治療療效明顯。

  ***5***視交叉膠質瘤 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以頭痛,視力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多位於鞍上,病理變化邊界不清,為混雜危險訊號,加強綜合治療療效不太明顯。

  ***6***上皮樣囊腫 青年人多見,病理變化緩慢,臨床表現為視力障礙,臨床影像學表現為低危險訊號病理變化。

  2.炎症

  ***1***垂體膿腫 重複發生轉移熱,頭痛,視力減退明顯,同時可伴有其他顱神經受損,通常病情發展迅速。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體積通常不大,與臨床症狀不相符。蝶鞍周邊軟組織結構強化明顯。

  ***2***嗜酸性肉芽腫 症狀近似垂體膿腫,而且發展更快,除頭痛,視力減退外,經常有多組顱神經受損,多伴有垂體功能低下。病理變化累及範疇廣泛,例如鞍內,蝶竇內,鞍上,前中後顱等部位。臨床影像學病理變化周邊硬膜強化明顯。

  ***3***淋巴細胞性垂體炎 尿崩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伴有垂體功能低下。臨床影像學表現為垂體柄明顯增粗,垂體組織不同程度地增大。

  ***4***黴菌性炎症 症狀近似垂體膿腫,多有長期應用激素和抗生素史。部分病例其他顱神經受損。

  ***5***結核性腦膜炎 青年或幼兒發病,頭痛,發熱,有腦膜炎史,臨床影像學顯示有粘連性腦積水。

  垂體瘤的治療方法:

  1.綜合治療

  垂體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藥物及放射治療三種。正是由於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目的,所以各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應該根據患者垂體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況、併發症及共患疾病的情況、患者的年齡、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經濟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垂體瘤的治療是一個多科室協作的綜合治療過程。

  2.放療

  由於垂體瘤屬於腺瘤,本身對放療的敏感性較差,放療後70%~80%的患者出現垂體功能降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放療只適用於手術殘餘、不能耐受手術、對藥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夠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的患者。

  3.藥物治療

  對於垂體泌乳素分泌型腫瘤,90%以上的患者***無論是微腺瘤還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動劑***短效製劑溴隱亭,長效製劑卡麥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腫瘤的體積縮小。只有那些對該類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腫瘤壓迫導致的急性症狀需要急診手術解壓或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選擇手術治療。在服用溴隱亭治療期間,應該逐漸增加溴隱亭的劑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後,調整劑量長期維持治療。

  生長激素分泌型腫瘤的患者不論接受何種治療,都應該達到以下幾個治療目標:消除腫瘤,減少腫瘤的復發,GH達標,緩解臨床症狀,儘量保全垂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壽命。

  對於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近20年的主要進展是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應用。該藥物的臨床應用,使得GH分泌型腫瘤的治癒率明顯提高。近幾年生長抑素類似物長效製劑如長效奧曲肽、索馬杜林等用於臨床,使得患者的依從性大為提高。術前應用該類藥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減輕患者的症狀、縮小腫瘤的體積,為手術徹底切除腫瘤創造良好的術前條件。生長抑素類似物用於GH分泌型腫瘤的另外的適應證包括:術後殘餘患者、放療後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過渡治療。應用生長激素類似物後,對於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暫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壓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術前準備治療的機會。生長抑素類似物用於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型腫瘤也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4.手術治療

  目前對垂體瘤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輔以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垂體瘤的位置在鞍區,周圍有視神經、頸內動脈、下丘腦等重要神經結構,所以手術還是有一定風險的。目前手術方法有經蝶竇,開顱和伽馬刀。瘤體直徑大於3釐米與視神經粘連或視力受損的腫瘤可先行手術治療,手術必須達到視神經充分減壓,術後再行伽瑪刀治療,但是術後仍舊有可能復發,因此需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