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的傳說故事
對於孟子相信大家眾所皆知,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三字經》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昔孟母,擇鄰處。說的就是一個典故,孟子三遷。孟子三遷實際上指的就是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出自西漢時期劉向的《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孟母三遷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子小時候父親很早就死了,他的母親為他的父親守節,從未改嫁。剛開始的時候,孟子的家在墓地旁邊,還是小孩子的孟子經常和鄰居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他們經常看到大人們到墳墓前去祭祀先人時跪拜痛哭的樣子。孟子和其他孩子也一樣學著他們的樣子。孟母看到了,就皺起眉頭說:“這下去不行,我再也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於是她就帶著孟子一起搬家。
新家搬到了集市上,而他們的家就在殺豬宰羊的附近。孟子重新結識了一群新朋友,他和這些朋友一起學著集市上的屠夫和商人的樣子,玩起了殺豬殺羊和做生意的遊戲。孟子的母親知道了這事,又說:“不行不行,看來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們住啊。”於是他們第三次搬家,這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在這裡,每年夏曆初一的時候,都有官員來到這裡的文廟,跪拜行禮,互相寒暄禮貌。孟子看到這些情況,都依照著他們的樣子做。沒多久,他就學會了不少禮儀。孟子的媽媽看到了,才滿意地點點頭,說:“這才是我的孩子應該住的地方啊。”
篇【2】
孟母戒子講訴了這樣一個故事:孟子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早早就死了,只剩下他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有一次,他在背書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在他的旁邊織布。孟子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又接著繼續背誦。孟子的母親知道他是忘記了書中的內容,就把他叫過來,問他說:你背書為什麼背到一半的時候要停下來。孟子說: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忘記了,過了一會又想起來了。孟子的母親就拿起手裡的刀,割斷了他正在織的布,說:我現在把布都割斷了,還能繼續接著再織嗎?從此以後,孟子讀書就更加認真專心了,再也沒有忘記過書本中的內容。
孟母用刀割斷自己的織布,用以警示孟子背誦的時候不可遺忘,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讀書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也告訴我們,讀書必須讀熟,否則就有可能隨時遺忘。而作為小輩,應該理解長輩的教導,擅長和長輩溝通。
對於讀書為學的態度,應該謹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不可半生不熟。而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也要言傳身教,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子女的目的。而正是孟母的這種教導,才讓孟子日後成為了一個大思想家,政治家。
篇【3】
“孝”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論斷之一,是儒家的理論基礎,在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無不把“孝”作為治國最重要的理論根基之一,比如西漢所有皇帝的諡號都有一個“孝”字,比如漢武稱為孝武帝,“孝”還是當時舉孝廉的考察標準之一,漢代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孝順,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是沒有資格做官的。
而且在中國社會,歷來就孝順作為人的一個重要的美德,孝順父母的人會得到別人的讚美,而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所以人都會唾罵他,認為他沒有道德。
孟子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孝順父母的人,“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千古,所以孟子也把“孝”作為他的一個學說的重要論斷。孟子認為孝順分為五種,就是不能遊手好閒,不幹正事,不顧父母私活,也不能偏袒妻子兒女,虐待父母,也不能逞強好鬥,讓父母蒙羞,更不能與人結仇危害父母的生命。總之就是要努力養活父母,善待父母,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擔心,同時還要處理好家庭矛盾,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一切以父母為重,因為孟子認為父母生養子女是非常艱難的,所以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最應該孝敬的人。現代社會,父母通常會望子成龍,包攬子女的一切,為子女操心一輩子,也是這個道理,因為中國人向來是非常重視家庭親情的,有時候甚至可以為了家庭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事業前途等,因為中國人覺得無論自己的事業多麼輝煌,如果沒有家人的分享,那也不能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