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傳說故事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在位於彌勒縣的立山與巡檢交界地方有一堵陡峭的石壁,石壁上有個洞,人們叫它金銀洞。金銀洞上有一個石門,可是卻被鵝卵石嚴絲合縫地封住了。據傳說裡邊有很多金銀珠寶,所以人們才叫它金銀洞。關於這個石門,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很久以前,離金銀洞不遠的地方有個小寨子,寨子裡有個小夥子叫阿雙,阿雙的阿爹早死,只有個年老的阿媽。孃兒倆相依為命,靠阿雙每天砍柴度日。

  有一天,阿雙到山上砍柴時迷了路,不知不覺來到一座深山裡,怎麼也找不著回家的路,太陽快要落了,他還在樹林裡轉。後來他轉到一個洞跟前,聽到裡面有說話聲,他就朝裡面走去,向人家打聽一下出山的路。走到裡邊他看見有兩個老館在對陣下棋,連人走進來都曉不得。阿雙上前跟他們問路,他們只點點頭說:“等一下,等一下”,連頭也不抬一下。

  看他們那集精會神的樣子,阿雙也不知不覺被他們的棋陣迷住了。等到兩位老館下完棋抬起頭來,問阿雙有什麼事的時候,天差不多就要黑了。阿雙這才驚醒過來!“阿呀!咋個整呀,今天光顧在這裡看人家下棋,連問路的事也給忘了,再說今天連一根柴也沒有砍得,明天吃哪樣呀!”他慌里慌張就要往外走。倆位老館急忙攔住他,說:“小夥子,不要回去了吧!天已經快要黑了,摸不熟這裡的路,最好在這裡隨便過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阿雙想:也只有這個辦法了,就在那裡過了一夜,第二天,阿雙要回去的時候,兩位老館對阿雙說:“小夥子,昨天怪我倆耽擱了你一天的工夫叫你砍不成柴,這樣吧?你今天也不消砍柴了,我們這裡什麼都有。金銀財寶,吃的用的,要嘛你拿點哪樣回去,你娘倆度日子吧!從此以後就不用再砍柴了。”說著把阿雙領進洞子的裡層。

  一到裡邊,只見金光閃閃,金銀珠寶,金碗銀筷,金玉米銀穀子,滿洞皆是。阿雙,不知道要哪樣才好。

  這時兩位老館對他說:“阿雙,要哪樣你就拿吧,要多少拿多少”。

  阿雙是個誠實的小夥,他認為自己有一雙勤勞的手,可以靠勞動來過日子,要那麼多金銀整哪樣?因此他只拿了一些金玉米和銀穀子。

  回到家以後老阿媽看見他回來就哭起來了:“孩子,你可回來了,你已經有七天不回家了,寨子裡的人也已經找了你七天,孩子你到哪裡去了?真叫人掛心啊!人們都說你可能死了……”阿雙聽了非常奇怪,明明自己出去才一天多,咋個會就有七天了,就把經過的情況跟阿媽講了,說:“咋個會有這麼怪的事?!”阿雙拿出帶回來的金玉米和銀穀子說:“阿媽,你看,我還拿回來一些金玉米和銀穀子呢!”阿媽一見就說:“這可是寶貝呀。

  孩子,你一定遇仙人幫助了。”媽媽又說:“孩子,你不在的這些天,多虧了鄉鄰們照護我,我們要好心好報,你拿一些給鄉親們做種吧!我們不能只顧自家呀。”

  自從那以後滿山滿地長滿了金玉米和銀穀子,一到成熟的季節,滿山金光閃閃多叫人喜歡啊,從此寨子裡的人們就不愁吃穿了。人們都感謝阿雙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再說寨子裡有一個貪心不足的富人,看到寨子裡家家戶戶過上了幸福生活,人人歡歡喜喜的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因為在這以前每當青黃不接的時候,寨子裡的人們就會來向他借錢借糧,到秋後他就發了財。可是自從阿雙帶回了金玉米和銀穀子後,人們一年到頭有吃有穿,再也不來向他借錢借糧了。他恨死了阿雙,但也毫無辦法。然而,財主的心永遠是黑的,他要找到仙人洞,把裡邊的金銀財寶全搬回來,可又不知道仙人洞在哪裡。沒有辦法,他只好向阿雙打聽。阿雙是老實人就直直地告訴了他,這個貪心人聽了非常高興。第二天就扛了一條大口袋進山去了。他順著阿雙講的路走啊走啊,走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河邊有一個石洞,他想這可能就是仙人洞了。就裝作也迷了路的樣子走進洞裡。總算叫他找到了,這就是阿雙來過的仙人洞。兩位仙家還是象那天一樣在下棋。那貪心人也象阿雙一樣耐心地在旁邊等著、等著,直到他們下完了棋才抬起頭來問那貪心人,來整哪樣。那個貪心人裝出可憐的樣子說:“我家中很窮,只有一個八十歲的阿媽,靠我天天砍柴來養活她,今天進山砍柴迷了路,回不去了。請兩位老人家讓我在這裡過一夜吧。”

  第二天他要回去的時候,那兩位仙家說:“你今天不要砍柴了,我們這裡金銀財寶有的是,你拿些回去算了,要多少,拿多少?”貪心的財主一聽,心中高興得差點發昏。他咀裡說著好好,還沒等仙家把話說完就一個人跑進裡層,從身邊拿出準備好的大口袋,急急忙忙地往裡邊裝那些金銀珠寶,那些金玉米銀穀子他連瞧也不瞧。

  兩位仙家一見這個人貪心的樣子,心中馬上明白了一切,他們對貪心的人說:“喂,還不夠嗎?”貪心人卻說:“還沒有裝滿半口袋呢,你們不是說要多少拿多少嗎?”兩位仙家聽了冷笑一聲,就朝外走去,貪心人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裝財寶。只怕拿不完滿洞的金銀財寶。

  過了一會,突然河水猛漲,河水夾了石頭向洞中撲來,貪心人趕緊往外跑,只見洞口已經被封住了,他再也出不去了。

  不知過了幾朝幾代,洋人把“洋路”***鐵路***修進中國來,他們聽說金銀洞裡有無數金子就想把石門開啟,奪取裡面的金銀。因為石門離地面將近兩丈來高,他們就從巖子上面用繩子吊下去,打炮眼,要想放藥轟開石門,哪裡想到石門沒有轟開,人卻摔死了不少。這就是金銀洞和石門的傳說。金銀洞和石門至今依然還在那路邊的石巖上,裡面到底有沒有金銀,至今也沒弄清楚呢。

   篇【2】

  相傳,火把節的由來與諸葛亮有關。很久以前,雲南維西地區的百姓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有一年,諸葛亮率兵來到這裡。在一次慶祝戰勝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隸主***的酒席上,諸葛亮瞭解到當地百姓不會耕種水稻,他就率領大家刨土、搬石頭、壘田埂、修水渠,同時派人去四川拉稻種。

  一天夜裡,諸葛亮得悉去拉稻種的人馬被瘴氣和黑暗困在不遠處的森林裡,便決定讓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氣的方法,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後每到這一天,當地人就點燃火把,載歌載舞,慶祝這個象徵幸福的日子。

   篇【3】

  相傳在很早以前,彝族、漢族、藏族是三兄弟,同時居住在一個很大的平原上,每年到了秋季,各民族都要到平原上去爭土地。由於土地廣闊,因此,各自以土地記號作為各民族的土地地界。當時,漢族以壘石頭為界;藏族以仃木樁為界;彝族以扎草人為界。有一年秋收的時候,彝族與漢族因土地邊界的爭議產生了糾分,於是兩家搞得不和。從此以後,通過各民族長老們的商議,每年秋收時,各自以自己的土地記號區分邊界來收作物。就這樣過了幾年。幾年以後,彝族的土地越來越寬,與漢族土地相比較差距太大,於是漢族就開始用計。 有一年秋收以後,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裡,風吹得特別大。漢族為了霸佔土地,以燒草的名義故意放火燒平原,把平原上的草草都燒掉。風越吹越大,火越燒越猛,結果把彝族的草人和藏族的地面木樁都給燒光了。火燒平原以後,在農耕季節裡,漢族就藉此機會霸佔土地。那時彝族和藏族就幾乎沒有了,彝族和藏族很不不服,可漢族就說:我們早就說過以自己的土地記號為邊界,你們的邊界在哪裡。此時,雖然彝族無言可說。但藏族就有話可說了,藏族地面的木樁邊界雖然已被燒掉,但仃入地下的木樁還在地下,可以找到,因此,藉此此為據,爭會了土地。可彝族就沒有證據可言了,所以,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就這樣平原中心的土地被漢族侵佔,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一步步往邊緣遷移。從此,彝族和漢族就結下了恩怨。彝族雖然心裡不服,但沒有證據來和漢族爭辯,於是每到秋收季節就組織人去偷漢族種的農作物。後來被漢發現以後,漢族又組織人來攻擊彝族。就這樣漢族和彝族的矛盾越結越深,後來發展成兩個對立的民族。

  從那以後,彝族和漢族就不斷髮生矛盾,久而久之兩個民族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最終形成了天天征戰的局面。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漢族善用計謀,彝族善使氣勢。最終彝族被漢族一步步逼向了山邊,逐步走進山林。由於山地上的莊家不是很好,人口不斷增多,土地面積有限,最後四處遷移,走進大山的各個角落,導致了彝族刀耕火種的局面。進入大山以後,彝族為了報復漢族,就去偷漢族的農作物、搶漢族的小孩來做奴隸,又讓奴隸們來幫他們種土地,於是產生了奴隸和奴隸主之分。彝族和漢族的這種矛盾一直延續到解放以前,解放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奴隸被解放,消除了奴隸和奴隸主的不平等局面。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還是假,但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很多與歷史相符的故事情節。彝族自古都說:“石頭不能做枕頭,漢族不能做朋友”等等典故,相傳這些典故就來源於那個時候。我從彝族故事的講述中發現,這個故事與洪水氾濫的故事相吻合,把這些故事和今天在成都平原上出土的遺址、文物、文字等相比較,確實有很多事實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