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民間故事

  杭州西湖是中國歷史城市普遍存在的風景符號。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打龍王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

  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繫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

  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裡哪來這股鹹味呀,而且愈來愈鹹,愈來愈鹹。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裡,把海洋的水都弄鹹了。

  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裡有鹹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於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

  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麼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麼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鹹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鹹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裡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並答應用海水晒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

  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後潮水來就從這裡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譁”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彩蝶雙飛

  古時候,有一個姑娘叫祝英臺,她生得聰明又美麗,不但會繡花剪鳳,還喜歡寫字讀書。她長到十五六歲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學館裡去讀書。

  可是,那時候是不讓女孩子外出讀書的,怎麼辦呢?英臺和丫環商量出一個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樣去求學。於是祝英臺打扮成一個公子模樣,丫環打扮成書童,倆人互相看,還挺像的,不禁高興地笑起來。

  祝英臺的父親正在廳堂裡喝茶,忽然看見一個書童領著一位公子進來向他行禮,他慌忙起身答禮讓座,還請問公子尊姓大名。祝英臺一看連父親也瞞過了,別提多高興了。她於是卸裝露出真相,使父親大為驚訝,嗔怪女兒調皮沒有規矩。祝英臺趁機向父親說了要外出求學的想法。父親說:“自古以來哪有女子外出求學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許多不方便。”可是祝英臺堅決要去,父親拗不過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臺假扮成男子,樣子十分英俊瀟灑,丫環扮作書童挑著書箱,離開家求學去了。她們走了一程,覺著熱了,就來到路旁小亭子裡休息。這時,路上走來一個書生和一個書童,也到亭子來歇腳。他們互相問候,祝英臺才知道這位書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學館求學的。祝英臺和梁山伯談得十分投機,兩人在亭子裡就結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臺大兩歲,於是祝英臺稱梁山伯為兄,梁山伯稱祝英臺為弟,隨後高高興興一同上路了。

  祝英臺和梁山伯來到學館,拜見了老師。老師見到這兩位聰明英俊的少年來求學,很是高興。

  老師把他倆安排在同一張課桌上學習。梁山伯對祝英臺像對自己的親弟弟一樣,十分關心愛護,兩個人從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臺和梁山伯同住一個房間,祝英臺為了不讓梁山伯發現她是女的,她就把兩個書箱隔在倆人的床位中間,書箱上還放上滿滿一盆水,她告訴梁山伯睡覺時要老實,要是亂滾亂動,把盆裡的水弄灑了,她可要告訴老師重重地罰他。所以梁山伯總是規規矩矩,從不亂動,一直沒有發現祝英臺是個女孩子。

  可是祝英臺女扮男裝的事,早被細心的師孃看出來了。師孃把祝英臺叫到跟前,說破了她的真相,祝英臺要求師孃保守祕密,師孃答應了,並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就更加細心關照了。祝英臺有什麼難處和心事,也都來對師孃講。

  時間一晃三年。一天,祝英臺接到家信,說她的父親病了,要她趕緊回去。祝英臺向老師請了假,又來找師孃,說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為人誠懇熱情,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孃,託師孃作媒,等她走後,為她向梁山伯提親。

  祝英臺將啟程回家的時候,梁山伯一定要親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隨,總是不願意分手。祝英臺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愛情,又不便直說,只好打著許多比方來啟發梁山伯。

  他們看到河裡有一對鵝,祝英臺就唱道:

  前面來到一條河,河裡遊著一對鵝,公鵝就在前面遊,母鵝後面叫哥哥。

  老實厚道的梁山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繼續往前走。祝英臺又唱了好幾首比喻男女愛情的歌,梁山伯還是沒有明白。祝英臺開玩笑說:“你真是一隻呆頭鵝!”

  祝英臺又指著池塘裡的一對鴛鴦唱道:

  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臺若是紅妝女,樑兄啊,你願不願意“配鴛鴦”?

  梁山伯嘆了一口氣說:“可惜你不是女紅妝啊!”

  祝英臺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臺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

  他們相送了十八里,來到江邊,二人才戀戀不捨地分手了。臨別的時候,祝英臺和梁山伯約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親。梁山伯遠遠望著江對岸祝英臺的身影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見了。

  祝英臺回到家裡,父親的病早就好了,他讓祝英臺換成女孩子的裝束,不讓她再外出讀書了。這時恰巧有一家姓馬的大財主來求親,父親就把祝英臺許配給馬家的兒子。祝英臺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她對父親說她已愛上了梁山伯,並且託了師孃作媒。可是父親反對說:“從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作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麼話?”硬要祝英臺嫁給馬家。

  自從那天梁山伯送別祝英臺後,回到學館,繼續用心讀書,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親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師孃拿著玉扇墜兒來,說明祝英臺託她提親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臺原來是個女的,她說的九妹就是祝英臺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師請了假,趕到祝家去和祝英臺會面。

  梁山伯來到英臺家裡,看見祝英臺完全恢復了女子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孃為他們提親的事,哪知祝英臺一聽這話就大哭起來,她說:“樑兄啊,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呀?我父親已經硬逼著把我許配給馬家了!”梁山伯一聽,又是吃驚,又是難過,心都碎了。倆人就抱頭痛哭起來,他們互相發誓,無論誰也不能破壞他們之間深厚的愛情,兩個人要永遠在一起。他們的哭聲被祝英臺的父親聽見了,祝員外怒氣衝衝地跑上樓來,把梁山伯趕出家門,將祝英臺嚴加看管起來。

  梁山伯回到家裡,傷心極了,他想念祝英臺,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就病倒了,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裡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馬家迎親的日子到了,花轎抬到祝家門口,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可是祝英臺卻哭哭啼啼,怎麼也不願意上轎。在她父親命令之下,許多人推推拉拉, 硬把祝英臺推進轎子抬走了。

  花轎抬到半路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丫環告訴祝英臺,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臺不顧別人的阻攔,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臺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臺喊著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墳裡去了。

  一會兒,雨停了,雲開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只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著墳頭翩翩起舞。人們都說,這對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臺變的。至今人們還把這種黑花紋、翠綠斑點、尾翼上有兩根長長飄帶的大蛺蝶,叫做梁山伯祝英臺呢。

  :六和填江

  傳說,龍王住在錢塘江裡,他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漲落無有定時,沿江兩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沒,害得人們成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那時,江邊住著一戶窮苦的漁民,夫妻倆帶著一個兒子六和。六和五歲的那一年,他爸在江上打魚翻了船,淹死了。

  沒有漁船打不成魚,從此六和一家更加窮苦了。孃兒倆用兩支竹竽,上面各拴上個小圓網,趁潮來的時候,赤著腳跑在潮頭前面撈潮頭魚。撈潮頭魚是很危險的,跑得稍慢一步就會叫潮水捲去。孃兒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這個危險。

  有一天,孃兒倆正在撈魚的時候,不料這次潮水來得特別快,特別凶,六和看看勢頭不妙,牽住孃的手拔腳飛跑,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個浪頭打來,把他娘捲進旋渦裡去啦。

  六和沒有了娘,更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了。他又傷心又憤怒,就一面哭著,一面盡他的力氣把江邊小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塊搬下來,用勁地丟進江裡去。他發誓要用石塊把錢塘江填滿,不讓潮水再橫衝直撞,到處害人。他手裡丟著石塊,嘴裡不斷地咒罵著:

  “可惡的潮水呵,該死的龍王!我要把山搬下來,填沒你這錢塘江!”

  水晶宮裡的屋頂和門窗,被六和丟的石塊砸了許多窟窿,石塊在水晶宮前的臺階上堆成一座小山,快把大門堵死了。龍王聽到六和的咒罵聲,走到水晶宮門口張望,不料又被六和丟下的石塊砸在頭上,把他的一隻龍角砸歪了。後腦勺上腫起一個大疙瘩,疼得嗷嗷直叫。

  六和在江邊一面哭,一面咒罵,一面往江心丟著石塊,一天,兩天……整整丟了七七四十九天。這天正好是八月十八,他忽然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自遠而近,錢塘江潮水湧過來了。潮頭上站著個橫行霸道的蟹,領著一隊彎腰曲背的蝦小兵,後面黃羅傘下罩著龍王。不一會,龍王來到了六和麵前,說:

  “小孩,小孩,不要哭不要哭,不要丟石塊。要金要銀要珠寶,你說出來都給你。”

  “龍王,龍王,你聽著,我不要你的金銀和珠寶!你要依我兩件事,如若不依,我就用石塊壓坍你的水晶宮,填沒這條錢塘江!”

  “哪兩件事呀,你說說看。”

  “第一件,馬上把我娘送回來;第二件,從今以後不準亂漲大潮,潮水只許規規矩矩順著河道走,漲到小山這裡為止。”

  龍王滿心不願意,但又怕六和真的把錢塘江填沒了,壓坍他的水晶宮,只好都答應下來。

  龍王馬上把六和娘送了上來,六和多快活啊!孃兒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從那時起,錢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許多 ,而且漲到那座小山邊便穩了下來。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為龍王吃過六和的虧,怕他的部下再闖禍,親自出來巡江的緣故。人們摸到了潮水的脾氣,就不再怕它,把沿江兩岸的荒灘都開闢成良田,種上綠油油的莊稼。為了感謝六和治伏了龍王,後人就在他搬石塊的小山上,修築起一座寶塔,這就是“六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