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間故事

  河北省部分地區古屬冀州,故簡稱冀。關於河北的民間故事你知多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古代柏人境內有一位著名建築工匠,叫李春,因為其工藝高超,人送外號“活魯班”。據說,“活魯班”取堯山之石,一夜之間在趙州南洨河上建了一座單孔大石橋,號稱天下第一,堅固無比。張果老不信魯班有這般能耐,便約仙人柴榮前去看個究竟,試試石橋是否結實。於是,張果老便把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裝到褡褳裡,倒騎毛驢前往趙州。柴榮唯恐落後,忙邀正在嵩山修煉的邢州柏仁縣令王喬幫忙,推著獨輪小車,載上五嶽大山飛奔趙州。

  柴榮推車,王喬拉車,他倆只顧趕路,不看腳下,走到柏仁縣境。一不小心,從小推車上的五座大山上各甩掉一塊石頭,二塊大的變成了堯山和宣務山,三塊小的變成了幹言山、紅山和茅山。

  不一會,柴榮、王喬和張果老如期在趙州橋相遇。只見魯班站在橋頭,看著成千上萬的人和車馬從橋上南來北往,好不熱鬧,心裡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柴榮停下車來,張果老下了毛驢。王喬站在一邊,他們問魯班:“我們想從橋上過。不知你這石橋經住經不住俺的小車和毛驢?”魯班雖然被譽為土木建築的始祖爺,但畢竟看不出小推車裡和驢背上的褡褳裡有什麼奧祕,便回答道:“你們看,這橋上大車小車過個不停,你們一個小小的獨輪車,一頭小毛驢子算個啥!”他手一揮說,:“過去吧!”

  柴榮推起小車,王喬在前拉車,張果老騎上毛驢隨後,三人不動聲色地上了大橋。可是還沒走到石橋中間,就聽得石橋啪啪、咯吱吱一陣亂響。橋身東搖西晃,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入河中,雙手托住橋身。才算保住了搖搖欲墜的石橋。等柴榮、王喬和張果老過橋而去,滿頭大汗的魯班上橋一看,大吃一驚,驢蹄印、車轍印及柴榮和王喬的腳印都深深地留在了橋面的石板上。魯班再回到橋下察看,自己的一雙大手印也印在了下拱券石的上面。

  其實,張果老過橋後去找呂洞賓去了;柴榮去了太原投奔姑父郭威,投軍從戎,後來當上了後周皇帝;而王喬上了宣務山繼續修煉,終成神仙。後人有詩云:“燧林芳草綿綿思,盡日相攜陟麗譙;別後宣務上望,羨君時復見王喬。”宣務山就是王喬駕鶴昇天之處。

  從此,一首民歌便在燕趙大地傳播開來:

  趙州的大橋魯班爺修,

  玉石的欄杆聖人留。

  張果老騎驢橋上走,

  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篇二

  耿村隸屬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鎮,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屬中山國。明太祖朱元璋義父耿再辰死後封王葬於此地。為紀念耿再辰而設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賈。廟會中有唱大戲、說書、擔經舞、打扇鼓等豐富多彩的民俗節目表演。20世紀40年代,耿村僅有四百餘人,大小店鋪、作坊卻有一百餘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衛三耿村”之美譽。外出經商、遊歷、當兵的耿村人,返鄉時帶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傳說。天長日久,這裡逐漸成為了商品集散地和民間文學傳播地,積澱了豐厚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村民中講故事聽故事的傳統至今仍很盛行。

  1987年以來,相關部門組織對耿村故事傳承狀況作了11次普查。目前,耿村的故事講述者有二百三十餘人,其中67人已被確認為“民間故事講述家”。另外還出現了故事家庭、故事夫妻、故事兄弟、故事母子、故事父子等傳承模式。

  耿村因故事資源豐厚,講述人集中,被命名為“故事村”。該村傳承的故事內容涉及社會學、倫理學、歷史學、宗教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面,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耿村故事表現出的審美觀、價值觀以及科學認識、道德教化和娛樂功能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素質、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截至目前為止,已記錄、整理出耿村民間故事六千餘萬字,先後編印內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間故事集》5部,公開出版了故事家專集和研究性著作10部,計955萬字。耿村民間故事現象引起國內外學界關注,日本等外國學者曾專程到耿村考察,還舉辦過國際學術研討會。近年來,現有故事家都年事漸高,新一代對故事的興趣越來越淡漠,耿村民間故事面臨傳承斷代的危險,急需搶救、保護。

  篇三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距北京120公里。周圍群山疊嶂,樹茂林密,風景極佳。

  崇陵是清西陵四座帝陵之一,是清朝年間第九代皇帝光緒的墳墓。也是西陵唯一開啟地宮對外開放的一座。崇陵地宮曾被盜掘,當年盜墓留下的殘跡還在,四重石門洞開,光緒皇帝的棺槨被用刀斧鑿成一個大洞。隆裕皇后的棺槨蓋也被撬開,隆裕皇后口中的珠寶被盜賊取出,地宮內隨葬物品被洗劫一空。盜賊未發現光緒皇帝的棺槨底下的“金井”,後世考古工作者從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鐵球等珍貴文物二百多件。

  1938年秋季,一夥不明身份的軍人盜掘了崇陵地宮。傳說,崇陵被盜是當年參加過修建工程的人所為。還有的說是當地一股匪徒所為。那麼崇陵地宮究竟被誰盜掘?據當地一些老人講述,1938年秋正是兵荒馬亂之際,日本軍佔領了易縣城,西陵作為皇陵,已沒有了過去那威嚴的八旗護陵兵,成立了皇室後裔和日本人組成的警備大隊,名義上是護陵,實際上是為日本人辦事,專與共產黨作對。當時西陵附近有一位青年人,抱定抗日救國心,但對共產黨沒有認識,不願投奔共產黨,也不願投奔國民黨,自己找了鄰村幾個親戚朋友,準備成立一支隊伍打日本,但手中又沒有槍支,怎麼辦?幾個人一合計,決定盜掘珍妃墓。當他們去珍妃墓的第二個晚上,看見大約有一個營的軍人奔向崇陵,第二天早晨就看見從崇陵出來的路上有盜墓者留下的痕跡·····綾子布等瑣碎的東西。崇陵被盜了,那批隊伍究竟是何人,但至今仍是一個解不開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