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故事
洛陽紙貴便道出了洛陽這個地方的民間故事何其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林縣是柿子的故鄉,柿樹遍及整個山莊窩鋪。可柿木用處不多,因它是黑心。這裡有個故事。漢時,劉秀被王莽攆的心驚膽顫,躲進黃華山的桑樹林中,仰面挺在樹下,張大嘴喘息。一陣風過,樹上紛紛落下椹子,有幾粒正好落在他的嘴裡,片刻之後,飢渴全消,精神復原。轉眼間劉秀稱帝34年,於建武中元二年晏駕。玉皇大帝念其治世有功,封為“草木仙吏”,專管世間樹木花草之事。一日清閒無事,忽然想起王莽追殺至太行黃華山時樹果救駕之恩,但忘了是何樹之果。為報此恩,便賜“是樹活千年”這句話被柿子樹鑽了空子,立即叩拜道:“謝草木仙吏之恩”。桑樹一步來遲,一怒之下,氣破了肚皮,至今桑樹總是崩裂。劉秀曉得後大罵柿樹:“黑心!”。眾樹出皆指責柿樹是黑心貨。從此以後,柿樹便全部都是黑心了。
篇二
相傳,商朝時,有個宰相***那時叫阿衡***名叫伊尹,他出生在嵩縣伊河岸邊莘樂溝的一棵空桑樹裡,有個姓尹的採桑女聽見樹壁內有哭聲就把他抱回家中,取名伊尹。伊尹長大後聰明伶俐,開荒種田、栽桑養蠶,什麼都會幹,他還學著堯舜的辦法治理鄉郡,百姓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當時,還是夏桀當王,他十分殘暴,百姓們叫苦連天,但誰也沒有辦法。成湯是夏桀手下的一個部落官,他時常勸諫夏桀,但夏桀根本不聽。後來成湯聽說伊尹治理天下很有辦法,就想把他弄到身邊。成湯知道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有一股子傲氣,派人去請他肯定不會來,便親自去請。 第一次,伊尹正在用牛耕地,聽說成湯來請他,便撇下牛跑了。成湯到地裡一看,嘆了一口氣說:“唉,人不在而牛在!”此後,這個地方就取名叫“牛在”,後來慢慢變成了現在的“牛寨”。隔了些時候,成湯帶著禮物又來請伊尹。伊尹聽說後,就沿著伊河往東跑,眼看成湯快要攆上了,伊尹急中生智,躲進伊河的一個彎曲的山溝裡。後來,這裡也成了一個村子,取名叫“曲裡”。第三次成湯又來請伊尹,這次他早早就坐在一個高臺上,在高臺上看見伊尹走過來,成湯就向伊尹訴說著自己治理國家的決心。伊尹聽了很受感動,便跟著成湯走了。 後來,伊尹助成湯打敗了夏桀,建立了商朝,並做了商朝的阿衡。因為成湯三次請伊尹,第三次終得成功,人們便在那個高臺上蓋了座房子,以後形成了村莊,取名“三聘臺”。
篇三
在印刷業不發達的古代社會,詩歌和文章都是靠讀者手抄流傳的。在中國歷史上,一位叫左思的文學家,因為寫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以至於貴族富豪們爭相傳抄,因而引起市場上紙張價格陡漲,一時傳為佳話。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他生於250年,是中國晉代文學家。左思相貌醜陋,從小天賦並不是很高,他學習過書法和鼓琴,都沒有學成個樣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才發憤讀書,寫得一手好文章。左思20歲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選入王宮,他的全家因此遷往國都洛陽。這使得左思有更多機會接觸上流社會的文人學者,創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並最終寫出了傳世名篇《三都賦》。《三都賦》大約寫成於左思30歲的時候。作品問世後,當時的文學家皇甫謐作序,張載作注,先是在文學圈內傳播,後來貴族富豪們附庸風雅,也紛紛加入了傳抄的行列,結果洛陽街頭的紙店供貨吃緊,紙張的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那麼《三都賦》到底是怎麼樣一篇文章呢?賦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講究對仗和運用典故,行文力求辭藻華美。“三都”指晉之前的三個諸侯國蜀、吳、魏的國都。《三都賦》包含《蜀都賦》、《吳都賦》和《魏都賦》,每篇賦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繪和評論當地的形勢、物產和制度。但整個作品的成就還不單單在形式上,更在於內容上。左思為了創作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時間考證典籍,並實地調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實。等材料準備好之後,左思在自己家裡、院子裡,甚至廁所裡,到處佈滿了紙和筆,以便於自己有了靈感之後,隨時隨地都可以記下來。就這樣殫精竭慮,前後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 《三都賦》比較廣泛地反映了中國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同時涉及到當時朝野上下都關心的內容,像統一全國等問題,因此在當時和後世都受到好評。實際上,作為一名文學家,左思並不是僅憑一篇作品就流芳後世的。除了《三都賦》,他還寫了許多詩歌和散文。其中著名的是他的《詠史》組詩。在這些詩歌中,左思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成為後世許多詩人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