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故宮的傳說故事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北京最為著名的古建築群旅遊景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朱隸***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 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

   篇【2】

  有人也許會問: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為什麼會建在這裡呢?說起來,這還是燕王掃北時的故事。

  燕王朱棣在南京城居住時,打算在北方重建一座京城,於是找來大臣劉伯溫,請教京城位置。劉伯溫說:“讓大徐達辦這件事吧。”燕王命人找來徐達。劉伯溫對徐達說:“憑你的神力往北射上一箭,箭落在哪兒就在那裡修建京城。” 徐達答應了,來到殿外,張弓搭箭,朝北方射去。劉伯溫趕緊帶人坐上船,順著大運河往北追來。

  這一箭射的可真不近,一直飛到如今北京城南20多裡的南苑。南當,南苑住著八家小財主,看見箭落下來慌了神。他們想:在這兒建城,自己的房產、地畝不就全被佔用了嗎?思來想去有了主意:咱們把箭再射走不就行了嗎!”於是箭又被往北射去,落到如今後門橋這個地立。據說後門橋下有個石碑,上刻“北京城”三個字,石碑下就是當初落箭的地方。劉伯溫追到南苑,掐指一算,知道箭應該落在這兒。他找來八家小財主,逼著要箭。財主們見瞞不住,只好求告說:“只要不在這兒建城,你要什麼條件都行。”劉伯溫想了想:“好吧,但修建京城的錢由你們出。”財主們一核計,心想我們有的是錢,建個京城不算什麼,就答應了。

  最先建的是西直門城樓,可沒想到城樓沒修完,財主們已是傾家蕩產。怎麼辦呢? 劉伯溫又掐指一算,命令手下去找一個名叫沈萬山的人。幾天後還真找到一個沈萬山,帶到什剎海來見劉伯溫。這個沈萬山是幹什麼的呢?原來他是一個要飯的,渾身又髒又破,胳肢窩下夾一個破瓦盆。聽劉伯溫說找自己是要錢來的,嚇壞了,哆嗦著說:“我一個窮要飯的,哪兒有錢啊!”劉伯溫眼一瞪:“沒錢不行。來人哪,給我打!”手下人立時操起棍棒朝沈萬山狠打起來。開始沈萬山還連聲哀求,後來打急了,就把腳一跺說:“這地底下就有銀子,你們挖吧。”

  劉伯溫大喜,派人一挖,地下果然有大缸大缸白花花的銀子。修城繼續進行可沒過多久,銀子又用完,就接茬兒棒打沈萬山。沈萬山被打急了,又往地下一指:“這裡有銀子。 ”大夥一挖,果然又有銀子。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北京城終於建起來了。那些挖銀子挖出的大坑,放進水後,就成了今天的什剎海、北海和中南海。

  北京的特產有:稻香村的糕點、月盛齋的醬肉、全聚德的烤鴨、張一元的茶葉、六必居的鹹菜,布瀛齋的布鞋,冰糖葫蘆、芸豆卷 豌豆黃、艾窩窩等。

   篇【3】

  當時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下令要求在北京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

  管工大臣接到聖旨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建築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這可難壞了這建築廠的老師傅們。誰都沒見過這樣複雜而又造型精美的角樓。正當大夥在發愁的時候,有一位木匠師傅見到一位賣蟈蟈的老人,正挑著很多蟈蟈籠子走街串巷地叫賣,他覺著好玩,就買了一個蟈蟈籠子來解悶。沒想到,他仔細一看發現,這重重疊疊的精巧的蟈蟈籠子,不多不少,恰好是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於是角樓便由此啟發設計出來了。據說那位老人,就是顯聖的魯班。

  “這個傳說僅僅真的只是一個傳說。”黃希明說道,“具體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但我們相信,我們的先輩有這樣的智慧。設計出一個精緻漂亮的角樓應不成問題。”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得十分好看。”黃希明接著介紹道。

  為了一睹角樓的風采,記者走出故宮,沿著護城河走到故宮的東南城角,去仔細觀察了角樓。果然,角樓造型奇特出眾,十字形屋脊,重簷三層,多角交錯,精美絕倫。整體來看,色彩調和,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輝,襯著藍天白雲,越發顯得莊重美觀。

  “近兩年,有一個部隊退休老幹部愛上攝影,尤其對角樓情有獨鍾。他幾乎天天要到這裡來拍。一年四季,以不同的風景為背景,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下角樓的美麗多姿。”黃希明還給記者講述這樣一個小故事,“由此可見,角樓確實有它非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