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書的內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介紹中華歷史五千年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書。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陶侃搬磚頭

  在祖逖、劉琨之後,東晉又出了一位重要的愛國將領,他名叫陶侃.陶侃不僅善於領兵打仗,還善於治理郡縣.他為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受到百姓的愛戴.

  陶侃很小就沒了父親,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賢惠的農家婦女.有一次,在縣裡當小吏的陶侃將公家分的魚託人帶回家,而陶母卻動也不動,就將原物退回.她寫信責備陶侃:“魚雖是公家分的,但我並不想你用公物來侍奉我,這樣反而會增加我的憂慮.”母親的賢德對陶侃影響很大.

  陶侃後來當官幹出了政績,一再升遷,作了武昌太守.在任太守時,他曾多次率軍跟隨當時的徵西大王敦出征,屢立戰功,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名氣越來越大,但因此也引起了王敦的猜疑,被調到廣州當刺史.那時的廣州還很偏僻,陶侃調到廣州實際上是降了職.

  陶侃到了廣州,並沒有消沉下去.他每天早上堅持把一百塊磚頭從屋裡搬到屋外,到了晚上,再把磚頭搬回屋裡.有人看他天天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陶侃嚴肅地說:“我現在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裡總想著將來要收復中原,為國家效力.如果閒散慣了,將來還怎麼能擔當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這個活動活動筋骨.”

  那時,東晉王朝發生了好幾次內亂.晉元帝司馬睿覺得王氏勢力大了,想加以控制,王敦就起兵攻進建康,把一批反對他的大臣殺死.晉元帝的兒子晉明帝繼位後,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沒有成功,自己卻生病死了.這時,東晉王朝才把陶侃從廣州調了出來,官拜任徵西大兼荊州刺史.荊州的百姓聽說荊州又要來大官了,議論紛紛,當得知是先前的武昌太守陶侃時,都高興地互相慶賀.

  陶侃雖做了大官,可他時時處處仍然非常地小心謹慎.衙門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認真檢查,絲毫也不放鬆.他對下屬的要求很嚴格.一次,他的一個隨從因為喝酒賭博誤了公事,陶侃知道後非常生氣,命人收繳了酒器和賭具,統統扔到江裡;還把那個隨從鞭打了一頓.打這以後,大家都嚇得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他常對部下說:“夏朝時的禹是個大聖人,他還愛惜光陰,努力做事,治水時三過家門都不回去看一眼.像我們這種普通人,論智慧和能力,跟禹都差得很遠,更應該珍惜時間.怎麼能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呢?”

  有一回,陶侃外出巡視,看見一個過路人在田間隨手摘了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裡把玩.陶侃厲聲問道:“你拔這些稻子作什麼用呢?”

  那個過路人說:“沒有什麼用,順手拔一點玩玩.”陶侃一聽,火冒三丈,他命令士兵把那人捆綁起來,狠狠地鞭打了一頓.百姓聽到陶侃這樣地愛護莊稼,種田的勁頭就更大了.

  荊州地處長江邊上,官府經常在這裡造船,留下了許多木屑和竹頭.照過去的做法,不是掃完了事,就是點火燒掉.陶侃卻命人把它們收拾起來,藏在倉庫裡.人們見了,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敢問.後來,冬天下了雪,雪在官府的大廳前積了很厚的一層,路面又溼又滑,不好走.陶侃就讓人把倉庫裡的木屑拿出來鋪路,這樣,人們走路時就不會滑倒了.

  又有一次,東晉水軍造一批戰船缺少竹釘,大夥正在傷腦筋的時候,有人想起了藏在倉庫裡的竹頭,便拿出這些竹頭給士兵去做造船用的竹釘,解決了一大難題.人們也更加佩服陶侃考慮問題的細緻周到了.

  公元327年,歷陽守將蘇峻發動叛亂,不久攻進京城建康,舉國震驚.陶侃興兵討伐,經過多次苦戰,平定了蘇峻的叛亂,挽救了東晉王朝.

  :周瑜赤壁布火陣

  曹操統一北方後,繼續派兵南下,進攻劉表和孫權.

  這時,劉表剛死,繼位的次子劉琮被曹軍的氣勢嚇破了膽,立即派人求降.駐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聽說曹操大軍南下,急忙撤退.曹操親自率兵追趕,在長阪***bǎn***坡***今湖北當陽東北***大敗劉備,劉備只得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曹軍依然緊追不捨,形勢萬分危急.

  諸葛亮建議劉備與孫權聯合,憑藉長江天險,共同抵抗曹軍.劉備採納了這個建議,並派諸葛亮去見孫權.

  孫權對曹操大軍南下早已坐立不安,他也有聯合劉備抗曹的想法,但是孫劉兩軍加起來兵力也不過三五萬,他擔心自己不是號稱八十萬人馬的曹軍的對手,因此一直拿不定主意.

  諸葛亮一見到孫權,就挑明瞭來意:“,曹操已經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您是準備投降還是準備抵抗呢?我們劉身為宗室後代,是決不肯向曹操低頭投降的.”

  他彷彿一眼看穿了孫權的顧慮,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劉雖然在長阪坡戰敗了,但還有水軍二萬.而曹軍雖然兵力遠遠多於我們,但它從北方遠道而來,已經十分疲憊,況且根本不熟悉水戰,只要孫劉兩軍同心協力,是一定能打敗曹操的.”

  諸葛亮的一席話終於打消了孫權的顧慮.他馬上召集部下,共同討論對付曹操的辦法.

  恰在這時,曹操送來了戰書,威脅說將率八十萬人馬與孫權決一勝負.孫權看後非常不安,部下中有人開始主張投降,孫權舉棋不定,就把大周瑜召回商量.

  周瑜一開口就很堅定,他說:“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實際上是十足的奸賊,我們怎能向他投降?”

  接著,他分析道:“曹操號稱八十萬人馬,其實只有二十萬,他這是在虛張聲勢,況且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一仗中被打敗後收編的荊州兵卒,他們跟曹操並不是一條心,所以,我們沒理由害怕.何況兩軍對比,我們還有許多有利的地方.首先,曹軍習慣於陸上作戰,但現在要和我們打水仗,他們棄長取短,犯了兵家的大忌.其次,曹軍初到南方,定會水土不服而發病,戰鬥力必然大大削弱.只要給我數萬精兵,我定能戰勝曹軍!”

  周瑜斬釘截鐵的一番話使孫權最後下了決心,他表示與曹操勢不兩立.第二天,孫權就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與劉備水軍會合,共同抵抗曹軍.

  孫劉聯軍和曹軍先頭部隊在赤壁***今湖北武漢赤磯山***相遇.這時,曹軍中已有不少士兵因水土不服得了病,雙方初次交戰,曹軍就吃了敗仗,被迫退回長江北岸,而孫劉聯軍佔據了長江南岸,兩軍隔江對峙***zhì***.

  曹軍的北方兵一點兒都不識水性,船一晃就暈船嘔吐,生起病來,曹操一直為此事發愁.後來,他採納了謀士的建議,把戰船用鐵環連在一起,鋪上木板,船身就穩定多了,不但人可以在上面走路,還可以騎馬.曹操認為這是渡江的好辦法,卻沒料到已經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因為這樣一來,戰船的目標很大,行動不便.

  黃蓋向周瑜建議:“現在敵眾我寡,宜速戰速決.我們可以利用連環戰船難以解開的弱點,用火攻對付曹軍.”

  這一建議和周瑜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周黃二人進行了周密的策劃,製造一幕“苦肉計”的活劇.

  第二天,周瑜召集部下議事,黃蓋故意當眾提議:要麼馬上進攻,要麼趁早投降.周瑜大怒,要把黃蓋拉出去斬首示眾.在眾將士的一再勸阻下,周瑜才免黃蓋一死,但五十軍棍直打得黃蓋皮開肉綻,幾次昏死過去.

  幾天後,黃蓋派人給曹操送去密信,表示願意投降曹軍.曹操原本疑慮重重,等聽到奸細報告了黃蓋被痛打的經過,這才信以為真,就與黃蓋約定了暗號.

  火攻的前期工作都已準備停當,只差東風了.當時正值隆冬十一月,西北風颳得“嗚嗚”作響,這種風向只會將火燒到自己船上,周瑜整天愁眉不展.

  一日,周瑜急火攻心,口吐鮮血,不省人事,眾將士急得亂作一團.諸葛亮笑著送來藥方,上面只有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還煞有介事地說自己能借來東風,甚至還說出了具體的時間.

  周瑜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吩咐黃蓋悄悄地準備了二十艘大船,船頭密佈鐵釘.船內裝滿蘆葦乾柴,澆上油,再用布幕蓋嚴實,插上軍旗.又準備了一些輕快小船拴在船尾.

  一切佈置妥當,只等東風颳起.諸葛亮定下的那天終於來了,可是直到天色微明,依舊微風不動.一直到三更時分,忽然風聲大作,旌***jīng***旗飄動.周瑜立刻命令六支兵馬按照預先部署開始行動,又令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說今夜將坐送糧船前來投降.

  東南風颳得越來越急,黃蓋率領的大船扯滿了風帆,乘著東風飛速向江北的赤壁駛去.船隊駛到江心,黃蓋命令士兵高喊:“黃蓋來降!”

  曹營中的士兵聽到喊聲,紛紛出來觀看.曹操有個部下起了疑心,對曹操說:“這些船看上去很輕,開得又快,不像是吃水深的運糧船,恐怕其中有詐.”曹操猛然醒悟,下令不要讓來船靠近.

  可是,一切都晚了.黃蓋高聲下令:“點火!”剎那間,所有的戰船同時點著了火,就像二十條火龍,乘著風勢直闖曹軍水寨,船頭的鐵釘一下子牢牢地插在曹軍的船隻上.曹軍船隻都是用鐵環連在一起的,火勢馬上蔓延開來,眨眼功夫成了一片火海,而且越燒越旺,一直燒到了岸上.曹軍士兵不是被燒死,就是掉進江中淹死.

  周瑜看到赤壁上空火光沖天,知道黃蓋已經得手,立刻率兵殺了過去,一時殺聲震耳欲聾.曹軍早已無力抵抗,曹操帶著殘兵敗將狼狽而逃,孫劉聯軍窮追猛打,直打得曹軍大敗.

  赤壁一戰之後,曹操、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楊繼盛鐵骨錚錚

  公元1522年,明武宗去世,明世宗朱厚熜***cōng***即皇帝位,年號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他開始還有些勵精圖治的樣子,不久就與道士鬼混在一起,躲在深宮中,求仙煉藥,求神問卜,追求長生不老.國家大事則交給幾個善於迎合他的大臣處理.江西分宜人、大學士嚴嵩***sōng***,就是最會拍馬屁的一個.

  嚴嵩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思,見風使舵.有一次,明世宗與群臣討論祭祀問題,嚴嵩先發表意見,後發現與皇帝的想法不一致,馬上就轉變了態度.明世宗通道教,經常祭神,要人給他寫“青詞”***祭神的文告***,嚴嵩的“青詞”寫得非常漂亮.因此,他很快贏得皇帝的寵信.從一般官員做到大學士、內閣首輔***宰相***.

  嚴嵩的兒子嚴世蕃也受到重用,父子兩人勾結在一起,再網羅一批狐群狗黨,把持朝政,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排斥異己,殘害忠良,無惡不作.京城裡流傳著“大丞相、小丞相”的說法,就是諷刺他們父子.

  當時,中國北方又崛起一個強大的蒙古部落.部落首領叫俺答.公元1529年起,俺答就開始侵犯明朝邊境,從陝西、寧夏、山西到河南、河北,直至遼東,沿長城一線,到處都遭到俺答騎兵的蹂躪.

  嚴嵩雖然專權,但對於俺答的入侵毫無辦法.公元1550年,俺答的騎兵越過長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殺人放火,搶掠婦女.大火日夜不滅.城門下擠滿難民.明世宗召集嚴嵩與禮部尚書徐階等大臣,商量擊退俺答的辦法.明世宗問嚴嵩,嚴嵩竟說不出一個字.可是,他私下卻指示負責防衛的官員丁汝和仇鸞***luán***說:“在邊境打敗仗還可隱瞞,在天子腳下打敗仗就隱瞞不住了.你們不必真與俺答作戰.等他們搶夠東西了,自然會退去的.”

  仇鸞是嚴嵩的同黨,本來就貪生怕死,又貪功好權.他指揮著十幾萬大軍,並不主動出擊,而是濫殺一些無辜的村民,冒充殺敵,邀功請賞.

  入侵者終於殺夠搶夠了,帶著戰利品,在大批明軍面前,揚長而去.

  仇鸞等人卻獲得皇帝的重賞.接著,他在嚴嵩支援下,積極籌劃與俺答講和、開“互市”***貿易往來***.講和與互市本來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可是俺答這時並無誠意,和有利時就講和;搶掠有利時就搶掠,和平並沒有保證.而仇鸞等人講和則是為了掩蓋他們的膽怯、無能.

  許多有見識的大臣,不贊成這樣的講和.最慷慨激昂的反對者,是兵部員外郎楊繼盛.他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章,提出十條目前不能議和的理由.明世宗讀後,也覺有道理.可是仇鸞、嚴嵩卻上密章攻擊楊繼盛,竟將他打入大牢,隨後貶到邊遠的甘肅狄道***今甘肅臨洮***做典史***縣令下面管捕盜的屬官***.

  楊繼盛老家是保定容城,七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繼母虐待他,逼他放牛.他對哥哥說,他想像別的孩子一樣上學.哥哥說:“你這麼小,讀什麼書!”他反駁說:“人小就只配放牛,不配讀書嗎?”哥哥答不上來.他父親只得送他去上學.他學習非常刻苦,公元1547年中了進士,在兵部做了官.他正直剛強,忠心為國,看不慣嚴嵩、仇鸞一夥的行徑,卻被送到西北這座小縣城來.

  狄道是個民族雜居地區,非常窮苦.他賣掉妻子的衣服、首飾,幫助一百多個品質優秀的窮孩子讀書.漢族與少數民族居民之間發生糾紛,他調解公正.因此獲得大家的信任,被尊稱為“楊父”.

  互市實行了一年,但俺答從沒有停止進犯明朝邊境,這讓明世宗後悔當初沒有采納楊繼盛主張抵抗的意見.而仇鸞私通俺答的罪行被揭露出來,生急病死了.楊繼盛因此被召回京城,擔任刑部員外郎.

  嚴嵩想拉攏楊繼盛,給他升官.但楊繼盛對嚴嵩專權誤國更加痛恨.他又毅然上了彈劾的奏章,列舉嚴嵩十大罪惡,如竊取皇帝大權,勾結仇鸞,私通俺答,迫害善良正直的官員等等.還指出皇帝左右許多人都被嚴嵩網羅收買為內奸.

  明世宗大怒,嚴嵩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楊繼盛被再一次被關進大牢.

  楊繼盛遭到嚴刑拷打,十個手指被折斷,小腿脛骨被夾碎,冒出肌肉外面,腿上吊著打爛的碎肉.他不叫痛,不討饒.獄官受嚴嵩一夥威脅,不讓人看望他,不給醫藥,致使股肉腫脹糜爛.楊繼盛半夜痛醒,他叫獄卒幫他照明,自己用碎瓷片在腫爛處鑽洞放膿血,割去腐肉,連白骨都看得見了.旁觀的獄卒嚇得別過臉去,而楊繼盛坦然自若.

  他受刑之前,有好心人送他吃蛇膽,說是吃後再被毒打,不會覺得害怕,不會疼痛.楊繼盛說:“我自己有膽,哪用得著蛇膽?”

  楊繼盛被關了三年,明世宗沒有要殺他的意思.但嚴嵩將楊繼盛與另一樁要判死刑的案件聯絡起來,慫恿皇帝下旨將楊繼盛殺了,死時才四十歲.

  又過了十多年,嚴嵩父子的勢力越來越大,而明世宗也開始厭倦他.反對嚴嵩的人買通一個為明世宗扶乩***ji,求仙人在沙盤上寫字髮指示的迷信活動***的道士,假借仙人的指示,說應該除掉嚴嵩.這正符合明世宗的心意.大臣們於是先從彈劾嚴世蕃入手,扳倒了嚴嵩這個當了二十多年首輔的大奸臣.嚴嵩被免去官職,老死在家中.嚴世蕃則因準備逃亡日本犯下叛國罪,被處死刑,落得可恥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