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祝融的故事

  祝融本是火神,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究竟是誰呢?他又怎樣合水火為一神的呢?這有許多傳說。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祝融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廣泛祭祀的火神。據羅泌《路史?前紀》卷八中說:“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史記?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傳說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還發明瞭火攻戰法。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儲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採來晒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因此,當時黃帝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火攻戰法傳說也是祝融最早發明的。當時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叫蚩尤,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於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火神祝融的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但它反映了人類同火災作鬥爭的一種希冀,寄希望於火神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驅除邪惡,消災免禍。然而,要真正預防火災,避免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祭神求佛是無濟於事的,只有依靠科學,依靠人類的智慧才能戰勝火災。

  延伸閱讀: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上古巫族的大巫,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葬衡陽市南嶽區。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

  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在日常用語中,祝融也是火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