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猴的神話故事

  猴子,大家都會想到是一個很聰明的動物之一,而且也是比一般的動物聰明很多。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猴石山

  傳說齊大大聖孫悟空在護駕唐僧去西天取經的途中,因與師父發生誤會,賭氣回到花果山水簾洞,帶領群猴四處玩耍,一天他率群猴來到這裡,見此地山清水秀,便住下來尋芳探幽。某日,如來佛忽然喚他去解救遇難的師父,悟空不敢怠慢,急忙將群猴打發回了花果山水簾洞,因擔心這個好地方被妖魔佔領,急忙從身上拔根毫毛,變成孫猴子的替身,立在山峰上看護。據說,山峰上這塊“猴石”就是孫悟空的那根毫毛變的。

  :猴子撈月

  在一座山坡上,有一群猴子。

  有一天晚上,一隻小猴來到井邊玩耍,它往井裡一看,看見一隻又大又圓的月亮,它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月亮掉進井裡啦!月亮掉進井裡啦”!其它大猴子紛紛趕來,一隻年長的猴子說:“別慌,我們一起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

  大家想啊想,想了一個辦法,一隻猴子抓上了樹梢,另一隻猴子抓往另一隻猴子的尾巴,它們一個接一個,最後一隻猴子把手伸進井裡撈月亮。

  小猴子剛碰到月亮,月亮就變成一塊一塊的,小猴子著急的說:“月亮不見了。”年長的猴子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這樣呢?”它一氣之下鬆開了手,猴子都紛紛掉下了井。

  這時,一隻小猴子抬頭看,說:“月亮還在天上。”大家抬頭一看,月亮真的還在天上。

  小猴子你們知道月亮為什麼會在天上嗎?讓我告訴你吧!月亮不會掉進井裡的,在井裡的倒影,所以小朋友你們不要盲目的相信別人。

  :赤尻馬猴

  再來說這赤尻馬猴。古代漢族神話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善於變化,力敵九龍,且善於控水。據聞連水神共工也不敢稱在控水之術上稍勝他一籌。

  在古代神話中,赤尻***kāo***馬猴又名淮水無支祁,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頭頸長達百尺,無疑是一隻人見人怕的大怪獸,形象和《奇幻森林》的反派大猿“路易王”十分相像。不過赤尻馬猴可比這貨強悍太多了,有傳它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敢情是一頭尼斯湖水怪啊。

  傳說記載,在大禹治淮水時,赤尻馬猴即是無支祁,曾多次作惡,干擾治水。禹一人打不贏它,也只能召集眾神,再加上夔龍神獸,才勉強把赤尻馬猴鎮於淮陰龜山腳下。據傳大戰中赤尻馬猴使風雷齊作,木石俱鳴,天地變色,可見它實力之強,實在不輸靈明石猴。

  :毛南族猴鼓舞

  相傳,在一個林木茂密、山明水秀的地方,住著一戶人家,丈夫早亡,遺下三個兒子,妻子一人含辛茹苦,以到山上採集青岡子釀酒維持生計一天,兄弟三人到山上採摘青岡子,不知不覺小兄弟與兩個哥哥走散了,兩位哥哥採到天快黑的時候才發現弟弟不見了,連忙跑回家叫來母親和村裡的鄰居,打著火把上山去找,但是一連三天都找不著,他的母親為痛失兒子,每天都以淚洗面,時間一長,就把眼睛哭瞎了這個小兒子發現哥哥不見了,心裡十分害怕,滿山遍野哭喊著尋找兩位哥哥,不知不覺中走到密林深處,迷失了回家的路,最後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山洞裡,原來他掉進的是猴子居住的山洞,洞裡住著一大群猴子,小兒子在洞裡和猴子一起生活、玩耍,餓了就吃猴子們摘來的野果,渴了就和猴子們去喝山泉水年長月久,這個小孩的身上漸漸的長滿了毛,而且也學會了猴子的語言,連原來的話也不會說了過了許多年以後,這個小孩子的母親因為思念兒子過度,就憂鬱而終,按照毛南族的民族習俗,在出葬那天法師要用銅鼓來祭祀死去的老人,一時間陣陣低沉的銅鼓聲響徹雲霄,傳到了千里以外的荒山上,正在猴群裡玩耍的小兒子聽到了遠處傳來家鄉熟悉的銅鼓聲,就順著鼓聲找到了回家的路,他走到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仔細張望,發現銅鼓聲正是從自己家裡傳出,而且門前掛著白布,兩位哥哥跪在棺材前一邊哭一邊燒香燒紙,便意識到母親已經去逝,就不顧一切地往自己家跑去,但跑到門口後,才發現家裡的人已認不出自己了,自己也不會說話,只會發出像猴子一樣的叫聲,他為了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思念和悲傷之情,他撿起一段空樹筒,用圍在腰間的獸皮蒙上,做成了一面獸皮鼓,他舉起獸皮鼓手舞足蹈的邊喊邊叫,口裡發出“嚎、嚎、嚎”的聲音,並且圍著獸皮鼓不停的跳舞,以表達自己離開家人多年的悲傷心情,在場的人開始還以為是山坡上的猴子在胡鬧,但見到他眼裡不停流著淚水,總是不願離去,才想到他是不是十多年以前丟失的小孩,當兩個哥哥認出他的時候,兄弟三人跪在母親的靈前已經泣不成聲後來,毛南族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就用獸皮做成手鼓,把三兄弟的傳說演變成民族舞蹈的形式來紀念對親人的深厚感情,流傳到後來就成為毛南族的文化經典—“猴鼓舞”毛南族對去世的老人出葬時除要用銅鼓來祭祀死去的親人外,還必須用“猴鼓舞”來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因其節奏歡快、動作滑稽,故而逐步演變到本民族的一些歡慶節日中,成為毛南族的傳統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