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名人小故事

  人生是一座可以採掘開拓的金礦,但總是因為人們的勤奮程度不同,給予人們的回報也不相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歐姆與歐姆定律

  喬治·西蒙·歐姆生於德國埃爾蘭根城,父親是鎖匠。父親自學了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並教給少年時期的歐姆,喚起了歐姆對科學的興趣。16歲時他進入埃爾蘭根大學研究數學、物理與哲學,由於經濟困難,中途綴學,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學業。歐姆是一個很有天才和科學抱負的人,他長期擔任中學教師,由於缺少資料和儀器,給他的研究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但他在孤獨與困難的環境中始終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自己動手製作儀器。

  歐姆對導線中的電流進行了研究。他從傅立葉發現的熱傳導規律受到啟發,導熱杆中兩點間的熱流正比於這兩點間的溫度差。因而歐姆認為,電流現象與此相似,猜想導線中兩點之間的電流也許正比於它們之間的某種驅動力,即現在所稱的電動勢。歐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這方面進行研究。開始他用伏打電堆作電源,但是因為電流不穩定,效果不好。後來他接受別人的建議改用溫差電池作電源,從而保證了電流的穩定性。但是如何測量電流的大小,這在當時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難題。開始,歐姆利用電流的熱效應,用熱脹冷縮的方法來測量電流,但這種方法難以得到精確的結果。後來他把奧斯特關於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和庫侖扭秤結合起來,巧妙地設計了一個電流扭秤,用一根扭絲懸掛一磁針,讓通電導線和磁針都沿子午線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鉍和銅溫差電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並用兩個水銀槽作電極,與銅線相連。當導線中通過電流時,磁針的偏轉角與導線中的電流成正比。他將實驗結果於1826年發表。1827年歐姆又在《電路的數學研究》一書中,把他的實驗規律總結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電流;E表示電動力,即導線兩端的電勢差,γ為導線對電流的傳導率,其倒數即為電阻。

  歐姆定律發現初期,許多物理學家不能正確理解和評價這一發現,並遭到懷疑和尖銳的批評。研究成果被忽視,經濟極其困難,使歐姆精神抑鬱。直到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國科學界的重視。

  歐姆在自己的許多著作裡還證明了: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與導體的橫截面積和傳導性成反比;在穩定電流的情況下,電荷不僅在導體的表面上,而且在導體的整個截面上運動。

  人們為紀念他,將測量電阻的物理量單位以歐姆的姓氏命名。

  篇二:少年郭守敬愛研究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他十五歲那年,有一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他是武安天寧寺的和尚,法名子聰。此人深通天文、地理、算數和音律等多種學問,與郭守敬的父親郭榮交情極深。

  這天,兩位老朋友坐到一起,又認真切磋起學問來了。子聰拿出一幅蓮花漏的拓片,興致勃勃地介紹道:“這是天聖蓮花漏,宋仁宗天聖九年由燕肅創制而成,因其主要器皿都採用蓮花、蓮蓬和蓮葉的形狀,故名‘蓮花漏’。

  此漏設計精巧,計時甚準。可惜由於戰亂,已經失傳。我在一節被人打折的石碑上,偶然拓得此圖,反覆思索,不解其中奧祕。”

  子聰的話,郭守敬一字不落地全聽到了。他心想,自己雖然早就懂得了利用漏壺滴水計時的道理,也見到過不少玲瓏精巧的漏壺。但這種別具一格的蓮花漏,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想到這裡,他忽然有了一個好主意,便壯著膽子對子聰說:“師父,這蓮花漏的拓片請借我半月,一飽眼福。”

  子聰深知郭守敬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便毫不猶豫地應允了。

  半個月後,子聰來郭家取蓮花漏拓片,一進堂屋,郭守敬就滿面春風地迎了上來,嗓門高高地說:“師父,我摸到一些門道了。”接著,就頭頭是道他講起蓮花漏各部分的結構和用途,只說得子聰頻頻點頭,嘖嘖讚歎:“善哉,賢侄真是神童!”

  站在一旁的郭榮卻直襬手說:“哪是什麼神童!你走後,他整日廝守這圖,又是寫,又是畫,還弄了些字針擺弄來擺弄去,瞧,才幾天光景,他就人瘦一圈啦!”

  子聰聽了,更是感動,當即表示,願帶郭守敬去武安紫金山學經深造。

  第二天,少年郭守敬胸懷壯志,離開了可愛的故鄉。

  篇三:失明的數學家尤拉

  尤拉的驚人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經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較大的孩子在旁邊喧譁。尤拉在28歲時,不幸一支眼睛失明,過了30年以後,他的另一隻眼睛也失明瞭。在他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過數學研究。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繼續工作著,在他雙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間,還口述著作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由於尤拉的著作甚多,出版尤拉全集是十分困難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學會就開始整理出版,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完,計劃是72卷。

  尤拉在他的886種著作中,屬於他生前發表的有530本書和論文,其中不少是教科書。他的著作文筆流暢、淺顯、通俗易懂,讀後引人入勝十分令讀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編寫的平面三角課本,採用的記號如sinx,cosx,……等等直到現今還在用。

  尤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爾大學,由於異常勤奮和聰慧,受到約翰·伯努利的嘗識,給以特別的指導。尤拉同約翰的兩個兒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爾·伯努利也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尤拉19歲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金,從此開始了創作生涯。以後陸續得獎多次。1725年丹尼爾兄弟赴俄國,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尤拉,於是尤拉於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爾回巴塞爾,尤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時年僅26歲。

  1735年,尤拉解決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

  這個問題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以解決,尤拉卻以自已發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這時才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