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曆史古蹟簡介
1985年8月,丹陽縣人民政府首批公佈陀羅尼經幢等,為丹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丹陽曆史古蹟: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亦稱尊勝石幢,為石質。始建於唐開元十四年***726年***。原立於城內雲陽橋***即賢橋***東北高陵寺放生池前,後移至老公園內,1972年移至新民中路文化館活動樓東南角。現存石幢高2.16米,圍長1.6米,呈八角形,每面寬0.2米,上書陀羅尼經文,並有浮雕佛像裝飾。
丹陽曆史古蹟:石曼卿神道碑
石曼卿神道碑位於丹陽市雲陽鎮喬家巷老中醫院天井東側。碑文:“先賢石曼卿神道”,下款:“明萬曆壬子歲蘇州曠鳴鸞立石***陰刻楷書***”。碑高1?98米,寬1?03米,由青石製成。
石曼卿為北宋著名詩人,官職為直學士。曾一度客居丹陽,後因病返京都。丹陽知縣曠鳴鸞立此碑以示紀念。
丹陽曆史古蹟:開泰橋
開泰橋位於丹陽市雲陽鎮南門外,橫跨護城河。橋頂面石欄上陰刻楷書“開泰橋”3字,橋洞下有“同治”兩字,具體年代不詳。橋為單孔拱圈形制,是橫縱聯鎖式砌置。長47.6米,頂寬6.7米,腳寬9.61米;橋石欄高0.73米,厚0.28米,均用花崗石製成。舊時抗旱因以草堰橋拱,使其水溢入香草、簡瀆兩河,有灌溉之利,故又稱草堰橋。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建。此橋今尚存。橋拱頂壁雕有圓形石刻圖案,上雲:“道光十五年乙未重建”字樣。橋的東西兩面各有陰刻楷書對聯1副。
丹陽曆史古蹟:通泰橋
通泰橋在丹陽市政府東,橫跨護城河。橋身全部用花崗石製成。橋頂石欄及其下面長條石上刻有楷書陰文“通泰橋”3字,上款刻制楷書陰文“大明萬曆己未建立”,下款是“民國八年己未重建”。橋頂寬4.80米,橋腳寬6.70米,橋身呈弧形,長30.40米,石欄高0.40米,厚0.26米。拱券形制,橫縱連鎖式砌置。橋的南北洞券頂端兩旁各嵌1對。傳說,是龍的第三子,天性好玩水,故多嵌在橋洞券上,取鎮水、平安之意。橋的南北各有對聯1副。
今在橋上建亭1座,設鋼椅數張,供市民休閒,一覽護城河風光。
丹陽曆史古蹟:楠木廳
楠木廳坐落在雲陽鎮三城巷,建於明代。原為3進、15間,兩旁有走廊相連,建築面積約1000餘平方米。樑、柱、檁等主要構件均為楠木製作,故稱楠木廳。又以廳內可同時設宴百餘桌,亦稱百席廳。
此廳坐北朝南,為抬樑式結構,房樑上雕有各式花紋,房柱為合抱粗油漆圓柱。現存1進、5間、2弄,房寬28米,進深12.50米,面積350平方米。房屋構造為7檁,硬山式。月樑、斗拱、柱礎、石磉等均具明代建築特徵。前些年因年久失修,屬危房,市文化部門將此拆除,現楠木儲存在萬善公園內,擬籌資重建。
丹陽曆史古蹟:海會寺
海會寺位於市區丹鳳南路尹公橋東北側。據《丹陽縣誌》記載:“明萬曆八年,僧正善募建,名海會庵。四十二年敕賜今額,並頒大藏經卷。清朝康熙二十年,大殿災,僧寶相募建。庚申後毀,主持僧上升、寬鴻募建。”並改名萬善寺,俗稱海會寺。抗戰前夕,寺院儲存完好,時為丹陽名寺之一。1970年前,寺院共為3進,有僧舍、方丈樓、藏經樓等計50餘楹。第一進5間,每間6檁,寬3.6米,脊高4米,前後簷高3米。兩側塑有四大金剛,高丈餘。第二進5間,為大雄寶殿。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內塑有彌陀佛1尊,為佛龕座像。每間8檁,寬3.6米,脊高8米,前後簷高分別為3.6米、4.2米。在一、二進天井內,有鑄鐵爐亭兩隻。第三進5間,為藏經樓,亦為硬山式磚木結構,樓2層,每間8檁,寬3.6米,脊高12米,前後簷高8米。底層有走廊,廊寬2.3米。現除藏經樓外,其餘寺舍均已不存。
藏經樓前兩株銀杏今仍挺拔參天,古枝蒼節,為明萬曆間遺物。舊時,在寺院東側,建有浮雕1座,與萬善塔相映,里人稱之小寶塔,現已不存。
丹陽曆史古蹟: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新橋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邑內最大的關帝廟之一。廟院為前後兩進,中間是一個大院落,整個範圍佔地5畝,能容納萬人。原有廟殿堂、樓閣、戲臺等,建築十分壯觀,雕樑畫棟,氣宇軒昂。廟門前為高大的照壁牆,拱型正門樓上鐫刻“關帝行宮”4個金色大字。大殿對面建有戲樓,兩旁為房廊,戲樓下面豎有花崗岩石柱。後殿塑有關公像1尊,高丈餘。抗日戰爭期間,戲樓被焚燬,現僅存大殿1進3間,寬13.6米,進深11.5米,5檁、硬山式,其樑架斗拱等木構架儲存基本完好。
丹陽曆史古蹟:夏霖烈士墓
夏霖***1895~1927年***,字雨人,化名餘仁、林雨人、宋時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1日生於丹陽城廂***即雲陽鎮***。民國14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丹陽獨立支部書記、中共上海區委巡視員、南匯縣、中共丹陽書記、中共江蘇委員等職。民國16年11月13日壯烈犧牲於無錫南校場。在綁赴刑場途中高呼“共產黨萬歲!”
夏霖烈士墓坐落在丹陽市河陽鎮寺基崗,水泥混凝土墳包,墓前立碑,碑由青石刻制,文曰:“烈士夏霖同志之墓。”碑高1?8米,寬0?8米。上款: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下款:丹陽縣人民政府敬立。陵園四周種植常青樹木。烈士碑陰刻烈士傳。墓前有石刻對聯1副:
爭取革命勝利,堅強不屈;
獻身黨的事業,浩氣長存。
的人還:
1.鎮江西津古渡導遊詞3篇
2.古都南京介紹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
3.南京歷史導遊詞3篇
4.安徽省銅陵歷史介紹
5.南京免費旅遊景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