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虞孫誨忠
詩曰:虞潭之母,命子捨生,又遣孫楚,忠孝從徵。
晉朝有一個叫虞潭的人,寡母孫氏守節撫養他成人。虞潭在南康做官,帶兵去討伐杜韜①,孫氏勉勵他必定要盡忠盡義,同時還把全部的財產,充作戰士的慰勞費。後來虞潭又出兵去征伐蘇峻,孫氏再教誡他說:“我聽得一句古話,忠臣是出於孝子之門,你出去以後,應當取大義,不怕犧牲,不要因為我年紀老了,連累了你的報國忠心。”孫氏讓所有的家僮全部出發去助戰,賣了衣服首飾去做兵餉,同時還差她的孫兒虞楚也去跟著參戰,務必要盡忠盡孝,後來虞潭因為功高,封了侯爵,孫氏活到九十五歲才去世,朝廷賜她諡號“定夫人”。
【註釋】①韜:tāo。
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徐惠匡君
詩曰:賢妃徐惠,上疏糾繩,帝崩哀慕,願侍園陵。
唐太宗有個姓徐的賢妃,名叫惠,是湖州人,生下來才五個月就能說話。四歲的時候就能讀《論語》和《詩經》,八歲就能做文章,凡是經史的書,差不多她都看過,並且也很用功,手裡從沒有放下書卷的時候。貞觀年間,太宗把她選到宮裡去做充容,每次皇上命她做的詩文誥語和詔命,她總是提起筆來一揮,立刻做好,並且詩文裡的詞藻富麗堂皇。太宗晚年的時候,很喜歡興土木築造宮殿,動干戈去開拓土地,於是海內的百姓都騷動不安了。徐惠就上了一封章疏,到皇帝那兒去勸諫,諫書中的語氣很婉轉,處處表現出她對皇上的忠心。太宗也就依了她的話,把興土木動干戈的兩件事都停止了。後來太宗死了,徐惠心裡又悲哀又思念,生了大病。宮人把湯藥送進去,她不肯喝,痛心地說:“皇上對待我非常好,我願早一天到皇陵裡做犬做馬,永遠地在陵墓裡侍奉著皇上,那樣我的心裡就很滿足了。”她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
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董楊訓兒
詩曰:楊氏訓子,不愛己身,死亦無恨,須作忠臣。
唐朝董昌齡的母親楊氏,是蔡州***今河南汝南***人。那時候吳元濟造反佔據了蔡州。在這個時候,董昌齡做了房縣的縣令,正是吳元濟的屬下。他的母親就悄悄地叮囑董昌齡說:“大凡一樁事理,是順天理的就可以成功,倘若是逆天理的就要失敗,在這個地方,你可要仔仔細細地思量一番才好。”董昌齡的心裡還沒有下決定,吳元濟又把他調到郾①城去做官,母親又對董昌齡說:“吳元濟這個反賊,欺騙皇上,神明是不肯保佑他的,你應當立刻歸降朝廷,不要因為我連累你,就不去歸降了。你假若做了忠臣,我就是忠臣的母親了,這樣我就是死了,也沒有怨恨。”剛巧唐朝的官兵來攻打郾城,董昌齡就出去投降,憲宗皇帝得知很歡喜,就叫董昌齡做郾城的縣令,並且兼任監察御史。董昌齡辭謝說:“這都是我母親的教訓,至於我哪裡有什麼功勞呢?”憲宗聽了讚歎著稱異,後來封楊氏為“北平郡君”。
【註釋】①郾:yǎn,地名,在河南省。
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陳馮杖子
詩曰:馮氏治家,忠孝是誨,杖擊堯諮,金魚墜碎。
北宋時,有個秦國公,姓陳名省華,他的妻子馮夫人是節度使陳堯諮的母親,馮夫人治家非常嚴謹,他的三個兒子,個個都中了進士。有一次,陳堯諮做了荊南太守回來,馮夫人就問:“你在有名的地方做了官,有沒有突出的政績呢?”陳堯諮很慚愧地說:“沒有。”馮夫人聽了,心裡就不快活了。有一天,家裡的人說著閒話,講到荊南正是往來的要道,過路的客人和陳堯諮較量射箭,沒有一個不是讓著他的。馮夫人聽了大怒起來,說:“你的父親教訓你,叫你要盡忠盡孝去輔助國家,現在你做了官,不曉得施行仁政去教化百姓,專門學了一種小小的技藝,自己炫耀著,這哪裡是你父親當初教訓你的願望呢?”說完話,就拿了柺杖打他,把他身上佩著的金魚袋,都打落在地上跌碎了。
幼兒園傳統美德故事:母師止閭
詩曰:魯有母師,與諸婦期,未夕而返,止閭待時。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寡母,她有九個兒子,都已娶過親了,十二月裡祭祀完了以後,魯寡母就同最小的兒子到孃家去。臨行前,她同媳婦們約定說:“你們要小心看守門戶,我到晚上回來。”後來因為天氣陰沉,所以不到晚上就早早回來了。為了信守諾言,她就立在大門外,等候天色晚了,方才進去。這時候,剛巧魯國的大夫在臺上望見了,覺得很奇怪,派人到她的家裡去觀看,發現她家裡的事也非常有條理,愈加覺得奇怪極了,就去叫了她來,問她是什麼意思。魯寡母就把這個實情告訴他,魯大夫又把這件事告訴魯穆公,穆公就請她到宮裡,叫她去教導宮裡的人,到後來都叫她“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