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歷史文物古蹟

  鞏義市中的一些歷史上的文化遺址,都會讓人們想到山西省的歷史價值更加大。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鞏義市名勝古蹟

  龍山文化遺址

  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龍山街道附近,1965年發現。整個遺址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1500米,由若干個遺址群組成,面積達300萬平方米。

  董褚遺址

  位於今稷下街道辦事處董褚村西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200米。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次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試掘,文化層較厚,一般都在2.5米左右。有灰坑、窯址以及房屋遺蹟等。出土遺物有石斧以及鼎、鬹、盆等陶器殘片。

  大蓬科遺址

  位於今皇城鎮大蓬科村東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300米,地勢較窪。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發現有一古道通過遺址中部,並對其進行了試掘,文化層一般在2米左右。出土遺物有鬲、盆、鬹等器物殘片,陶色灰白,器壁較厚,多飾粗繩文。

  於家莊遺址

  位於今皇城鎮於家莊南500米處,與齊國故城一河相隔。遺址南北約500米,東西約400米。1965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師生在臨淄實習時發現。文化層厚1.5米左右,未進行發掘,在農事耕作時曾出土過殘石斧、鏃、蚌刀、蘑菇形鈕器蓋等。多屬龍山文化型別,也有嶽石文化的典型器物。

  四臺蒙古營遺址

  2014年7月13日,考古人員日前在河北省尚義縣的石井鄉四臺蒙古營發現4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遺骸一具。

  其中陪葬物品有夾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鏟一把、石磨輪兩個及頸項佩戴飾品。考古人員認定此處為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此墓葬出土的夾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隨葬物品,對研究龍山文化以及當時葬俗生活習俗有著重要意義

  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從公元963年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堪稱為露天藝術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術的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按照埋葬時間的先後,八陵的順序依次是:

  宋宣祖的永安陵

  宋太祖的永昌陵

  宋太宗的永熙陵

  宋真宗的永定陵

  宋仁宗的永昭陵

  宋英宗的永厚陵

  宋神宗的永裕陵

  宋哲宗的永泰陵

  南河渡鎮

  南河渡鎮地處河南省鞏義北部邊陲,南環洛水,北瀕黃河,域內邙嶺縱橫,是中古時“河出圖、落出書”的河洛文化發祥地,黃帝、堯、舜、禹、湯、周成王的祭天聖地,又是伏羲構演“八卦”的起源地,為歷史上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國土面積 59.71 平方公里,耕地 2 萬餘畝,轄 12 個行政村,人口 2.2 萬。發展速度較快,以人口小鎮躋身經濟大鎮行列,人稱“南河渡現象”。2001 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2.74 億元,財政收入達 725 萬元。2005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河洛鎮、南河渡鎮,設立新的河洛鎮。

  說起今鞏義市河洛鎮南河渡村村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傳說,上古堯帝臨死之前,把帝位禪讓給了舜。但是,堯的長子丹朱,生性粗野,不遵父訓,糾合狐朋狗黨,準備用武力奪取帝位。舜為了不給百姓造成苦難,隻身悄悄離開京師。丹朱得到訊息,派人追殺。

  一天,舜來到洛河南岸,面前是波濤滾滾,身後是喊聲震天,正在一籌莫展,從雲端落下一位仙姑,自稱女媧娘娘,用手一託,將舜送過河去。追兵找不到舜的身影,怏怏而退。

  從此,舜與這裡的百姓共同勞作,和睦相處。由於他為人厚道,心地善良又足智多謀,威望越來越高,不久便被推選為當地首領。幾年工夫,把河洛地區建成了富庶的糧倉,老百姓安居樂業。

  丹朱登基以後,窮兵黷武,濫施刑罰,民怨沸騰。加之連年大災,各部落紛紛歸依於舜,舜自然而然地成了真正的帝王。而丹朱遭人追殺,逃往深山,再也沒有露面。

  舜做了帝王后,想到女媧娘娘的渡河之恩,就把此地命名為南河渡。

  猜你感興趣:

1.河南鄭州概況導遊詞範文3篇

2.2017年河南免費景點大全

3.河南3分鐘導遊詞3篇

4.1月份鄭州免費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