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文物古蹟有哪些

  濟源因濟水發源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濟源的一些文物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濟源文物古蹟:濟源濟瀆廟

  全稱濟瀆北海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濟源市西北濟水發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巨集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產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佈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式繁、禮儀多。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鑑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為北廣澤王。自隋以來,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一直延續到清代。

  濟瀆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佈局呈“甲”字形,總面積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排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這裡朱門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綠水環繞,曲徑通幽,亭臺樓榭,交相生輝,不僅是古代祭祀勝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園林。

  濟源文物古蹟:軹國故城

  軹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豫晉古道上。軹國故城始築於春秋時期,屬東周畿內地。戰國時期一度為韓國國都,公元前358年屬魏。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設為軹縣,到漢代成為封侯之地。

  根據出土文物,故城內城在漢初以前主要居住者應是貴族、官吏、地主、軍隊等消費階層和少量工商業者。外城東、西、北三面是手工作坊和百姓居住區。城南金山***南嶺***是墓葬區,這裡地勢較高,隔黃河與邙山相望,符合古代風水學。從考古發掘資料看,這裡的墓室多為空心磚砌成,具有漢代墓葬的主要特徵。從墓室結構看,漢代的磚石結構建築在力學、材料、施工技術等方面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墓葬0土有大量珍貴文物,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濟源文物古蹟:延慶寺塔

  柴莊延慶寺塔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城區西北3公里柴莊東。宋景祐元年至三年***1034~1036年***建。外壁各層嵌有磚雕佛像一千多尊。北門可拾級登至二層。二層以上有疊澀式磚層收頂,上置木板樓板已毀。南門內建《大宋河陽濟源縣龍潭延慶禪院所修舍利塔記》碑,為楊虛已仿晉王羲之行書。

  寺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六角七層,高28.16米,塔身呈拋物線形。底層南北各闢一門,從南門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門設梯道可登至第六層。塔身各層各壁嵌磚雕佛龕千餘個,故又俗稱“千佛舍利塔”。磚雕精細,造型生動,近於北魏手法。塔內和周圍有宋代和明清碑碣塔銘10方,其中重要的有北宋景祐元年,景祐二年2方塔銘,景祐三年《大宋河陽濟源縣龍潭延慶禪院新修舍利塔記》和景祐五年《富弼題龍潭詩碣》等。

  2006年5月,柴莊延慶寺塔作為宋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濟源文物古蹟:濟源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南6公里軹城鎮,創建於北宋。原名“通慧禪院”,元代改名“大明寺”。歷代多有修葺。

  現存建築為山門,面闊三間,硬山灰瓦頂,有斗拱,為明代晚期建築。山門後天王殿已無存。向北為前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坐落在直壁臺基之上,為元代建築。中軸線兩側還有迦藍殿、金剛殿、地藏殿、閻君殿等明清懸山式、硬山式或捲棚式建築。

  大明寺中佛殿,建築手法粗獷豪放,木材使用隨意自然,就勢而搭,就質而用,體現出鮮明的元代工藝風格。中佛殿是元代的建築,卻更多的繼承和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元代的特點,宋代的遺風,跨越時空的建築風格,是大明寺珍貴的歷史價值之一。中佛殿前,千年的娑羅樹彷彿在訴說大明寺滄桑的歷史,山門兩旁,殘缺的石獅依稀記憶著大明寺曾經的輝煌。

  濟源文物古蹟:奉仙觀

  奉仙觀,金至清時期古建築,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區北海辦事處三莊村,創建於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00餘年,因殿中有一荊木樑,故俗稱荊樑觀。

  奉仙觀原有建築很多,佔地60餘畝,由於種種原因,現僅存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東西4座配殿,形成二進院落,南北方向。院雖不大,但佈局合理,結構緊湊,北高南低,錯落有致。山門三間,清代遺物,中間甬道,兩邊各一間垂花門。玉皇殿三間,明代建築,殿內供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石像碑,置有碑亭,碑身碑額相連,高3米,寬1.1米,厚0.33米,額上雕6龍盤頂似半圓形,中有道像三尊,中間是老子端座在蓮花盤上,兩邊各一侍童。碑文字跡漫漶,大意是:說古道今,稱頌大唐盛世,四方太平,尊崇老子。清代金石學家葉昌熾在《語石》中評價該碑:文章之巨集瞻,書法之遒美,碑身勻稱,為唐代道教碑碣之冠。

  三清大殿,重建於金大定24年***公元1184年***,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椽,大石柱上置碩大斗拱,單簷懸山造,為河南最古老的三座木結構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