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起源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詩歌,有著中華人民千百年的歷史,在文學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對於詩歌的起源,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詩歌的起源,僅供大家參考!

  詩歌起源的說法

  在所有的文學樣式中,詩歌是起源最早、歷史最久的一種樣式。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要靠文字記錄才能流傳,而最早的詩歌是人們的口頭創作,靠口耳流傳,可以不依賴文字。 最早的詩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1.詩歌的起源和勞動有關係。 有充分資料證明,文學誕生於以勞動為中心的人類生存活動,最早的文學樣式是原始勞動歌謠。詩歌的韻律來源於起伏間歇的勞動呼聲,生產勞動的內容是詩歌最早的內容。即勞動產生了最早的文學樣式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人們以這種聲音來協調動作,統一行動,減輕疲勞,加強效率。這就是詩歌節奏、韻律的起源。這種勞動呼聲雖然有聲無義,但在具體場合中,有時也蘊含著某種情感意向。隨著語言的發展, “當表現情感的某些勞動呼聲被相適應的語言所代替時,語言和勞動呼聲便結合為一體:語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聲有了它的確切含意。這是勞動呼聲的發展與提高。同時這也使語言更加強化而帶有一定的節奏性和音樂性。從而便形成了原始人們抒發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詩歌。”當原始人因生產力極其低下,必須通過集體勞作維持生命,並且生活的主要內容也僅僅是勞動時,語言對勞動呼聲的替代最早只能發生在集體勞動中,所以勞動內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詩歌的內容,原始勞動歌謠當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2.詩歌的起源還同宗教和娛樂有關係。古書《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葛天氏是傳說中的古代部落。他們的宗教兼娛樂活動是,由三個人拿著牛尾巴,邊跳舞,邊唱歌, 歌辭有八段 。歌 辭沒有 流傳下來,但從同書所記的《玄鳥》、《遂草木》、《奮五穀》等題目推測,內容大約是有關圖騰崇拜、神話傳說和農業生產的。古代有 “ 玄鳥生商 ” 的說法, 商民族奉 “ 玄鳥 ” ***燕子***為圖騰,這裡的 “ 玄鳥 ” 可能也是類似的神話傳說。 “ 草木 ” 、 “ 五穀 ” 顯然是有關牧業和農業的事。這些歌 辭就是 原始的詩歌,不過它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這種情形從現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詩歌首先和舞蹈脫離,後來又漸漸脫離曲調,成為朗誦和閱讀的詩歌,但仍保留著音樂性,即有節奏和韻律。詩又稱 “ 詩歌 ” ,就說明了它與音樂的關係。

  詩歌基本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詩歌的歷史發展

  1、《詩經》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305首詩歌。《詩經》的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其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的各個階層人士。從體例上看,《詩經》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就是各地區的地方樂調。“風”大多是民歌,文學成就最高。其中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即正,屬於朝廷正樂,《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多為貴族祈豐年、頌祖德、祭祀之詩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其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內容多為歌頌祖先功德。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頌》全部由貴族文人貴族文人所作。《雅》、《頌》中的詩歌,對於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比較整齊,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賦”是直接鋪敘陳述;“比”是比喻;“興”是借物起興,以引起下文。這種表現手法被後人所繼承發展。《詩經》中廣泛而深刻地描繪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及二雅,二雅不及國風。《詩經》也作為儒學經典,自問世以來就一直為人們著書立說時所稱引。據記載,《詩經》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詩經》的影響還擴充套件到了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困很早就有漢文版《詩經》傳入,18世紀以後,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種譯本。

  2、《楚辭》

  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是戰國末期楚國的屈原。他創作了《楚辭》,其中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尋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從屈原開始,我國古代的詩歌才進入作家創作時代。

  “楚辭”的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楚辭》運用了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方言聲韻和文學樣式,敘寫當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貌,具有十分濃郁的地方特色。漢代劉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整理成集,取名為《楚辭》。和《詩經》一樣,《楚辭》也是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集。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指詩歌的體裁,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從詩歌體裁這一點來講,它是戰圍末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以楚地民歌為基礎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作為詩歌總集的名稱這一點來說,《楚辭》收錄了戰國時代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仿騷作品。

  3、漢樂府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我國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與《楚辭》的浪漫主義手法不同,它開創了詩歌的現實主義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的作品佔有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了大量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它採用敘事寫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細緻人微,因此創造出來的人物性格鮮明。同時,故事情節也較為完整,而且能夠在捕繪典型細節中突出思想內涵,不但開拓了敘事濤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是我國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4、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時期,南於南北方長期處於對峙的局面,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間習俗、自然環境等方面義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因而南北朝民歌也顯現出不的情調與風格。南朝民歌風格清麗纏綿,較多地反映了人們純沽真摯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則粗獷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南朝民歌中著名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經典的敘事長詩《木蘭詩》,分別代表著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朝民歌在表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為主,也有七絕體、七言古體以及雜言體,對唐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