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有哪些古蹟值得遊玩
定興縣境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拒馬河、北易水、中易水三條河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水文及工程地質條件良好。地理優越的定興有什麼古蹟呢?隨小編來看看吧!
河北定興古蹟:臥龍崗遺址
臥龍崗遺址屬商代遺址,位於定興縣東落堡鄉東引村東。遺址東300米臨拒馬河,西南700米臨易水河,兩河在遺址東南匯合向東流瀉。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中心高l.5米,兩側緩坡而下,自然形成自西向東延伸的土崗。縱觀全貌,蜿蜒若龍,故稱臥龍崗。1975年10月平整土地挖土時,在遺址附近農田中發現砂紅陶片***魚骨盆***、繩紋筒瓦、板瓦、灰陶豆頸、罐頸部、盆口沿、牲畜骨骸、灶和灰坑等。
1976年5月,省、地、縣三級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鑽探,探明文化層厚度為2米,由東南向西北發展,時代逐漸變晚,經考證為商、周遺址。l984年一l987年,省、地、縣三級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後幾次對遺址進行重點複查,採集了大量標本,其中石器有石鐮、石斧、石鏃;骨器有骨針;器形有罐、盆等;陶器有紡輪、豆柄、鬲足等器物殘片。質地以夾砂灰陶為主,紅陶次之;紋飾大部分為繩紋。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文化層厚約2米。1982年7月,該遺址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標誌牌為基點,向東5米,向南l米。
河北定興古蹟:清真寺
定興縣清真寺位於城內清真寺街路西***慈雲閣西北***。佔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是回族人民聚會、節日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該寺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名為清真義學。初建時在路東,後因地基小,民國三年***1914年***遷至現址。該寺在建築造型上別具一格。前面是三個花瓣型高聳拱門,門頂上鑲嵌著技藝精美的宗教圖案裝飾,正中為正門,西旁為邊門,具有中國式的伊斯蘭教特有的古老建築風格。進門為寬敞明亮的過廳,是回民小型機會的地方。
正點為高大的三歇山頂連為一體的五進大廳,門正中懸掛清同治四年***1865年***定興知縣德成所書“遵訓無差”的匾額。縱觀整個建築佈局合理,結構嚴謹,莊嚴雄偉,恢巨集大方,給人以肅穆清雅之感。***期間,寺內一些建築遭破壞,裝置及財物大部分毀失,回民宗教活動也被禁止。1982年,清真寺重修,並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寺內設管理委員會,有教長***阿訇***1人,主持處理日常雜務,長教1人負責寺內勤雜事宜。
河北定興古蹟:慈雲閣
慈雲閣位於定興縣城內,據《定興縣誌》載,慈雲閣原名大悲閣,其始建年代不詳,以閣內大悲佛銅像而得名,後毀於戰亂。元大德十年***1306年***僧德寶在故址重建此閣,明萬曆年間李盡傳重修,因佛教視心慈為貴,貴慈如雲,改名慈雲閣。並明嘉靖、清康熙年間對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仍為元構。慈雲閣原為一組建築群,總平面為舟形,分前、中、後三部,現前後兩部分被毀,惟存中間慈雲閣。
閣平面近方形,面闊、進深各三問,建築面積142平方米,二層樓閣式,重簷歇山布瓦頂,通高13.3米,南北長12.6米,東西寬11.9米。構架及做法均很有特點,內外簷柱相距很近,均包於牆體之內。屋架只有東西兩壁,都是利用下平博平梁,載於山面上簷昂尾上,四隅施垂柱及抹角樑。上簷斗拱五鋪作雙下昂,其中上昂為真昂。下簷四鋪作。慈雲閣為元代建築的典型作品,是中國古代建築從宋代風格嚮明清風格過渡的最好例證。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定興古蹟:廣明大師塔
廣明大師塔位於定興縣城東南方25公里處,北南蔡鄉大留村中央,高3.77米,建築面積2平方米。廣明大師塔建於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3月,在建築造型上別具特色,整個石塔用13層八角石立地而起每層八角石相接部位都用蓮花石座相隔,塔身刻有佛像及文字,給人以高大壯觀之感。
廣明大師塔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四清”運動中被拉倒,後又被當地群眾立起,並將基座、底層、塔簷和頂部七層修復。其他部分均散存該村各處,大部分儲存完整,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金代建築之一。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研究金代的歷史提供了有利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