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益的散文

  捐款是件好的公益事業,應該大量提倡,因為這種事業對於社會、國家或者個人都有著莫大的益處。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公益?

  ***寫在前面的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看問題角度的變化,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缺乏講話的勇氣了,我也曾說敢於說真話那是知識分子的良知所在,看來如今的我也失去了那樣單純的良知了,已不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了。追求內心的安全感,這對於一個所謂的理性人來說卻也是再正常不過得事兒了。對於此我想我是痛苦的,然而卻時常能在醜陋的自我安慰之後獲得快樂,或許這也才是真正極大大悲哀吧。出於這種畏懼,這篇文章也只是在大大刪減之後才得放到這個平臺,我想我終究也還是幸運的。

  ***前言***

  當你坐在咖啡廳,當你從繁雜的宴會中歸來,當你抱怨生活太艱苦生命太卑微,當你行走在鬧市的街頭,你可曾想過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或卑微的蜷縮在城市最陰暗的角落,或背起最沉重的鋼筋混凝土,或整日與黃土為伴,或面黃肌瘦,或依著單薄。是的,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撐起了我們文明的天空,他們讓城市有了高樓,有了最為骯髒的不平等,是他們,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糧食,卻讓自己和家人匍匐於劣質食品之下,是他們讓黃土地有了生機卻埋葬了自己的年華與青春。從大西南的小山村行走到北方古老的城市,看過了太多的笑靨,見過太多的繁華,心裡卻有太多的悲哀。那一點五一萬貧苦的農民哈,何時才能見到你們的未來,一年又一年,黃土地上灑滿了你們辛勤勞作的淚水,上帝卻給予你們悲傷,病了就彷徨的張望,尋找希望的地方,等候著死亡,累了就往滿是汗漬的窩棚了躺一躺。

  ***現狀***

  2016年的春季,來不及做點什麼便以蹉跎了這曼妙年華中的四個月了。漫步在春色校園之中看太陽朝升夕落,任歲月慢慢遠去。此時中國有一點五億人掙扎在貧困線下,年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這是一種怎樣的境地呢?1500元夠一個普通高中生兩個月的生活費,他們的孩子怎麼辦呢?1500元夠打6次點滴,他們年邁的父母怎麼辦?1500元夠一個到城市往返四次的車費,他們的故鄉成了他鄉。

  當我靜靜的思考我的人生,思考我以及我周圍一批人的未來時,我真的迷茫了。從未有過的空洞感襲來,幾近把我壓到了地獄的最深處。

  中國在騰飛,我們的經濟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然而他們的步履卻依舊蹣跚。付不起高昂的醫療費,就讓病了的老人靜靜的守候痛苦,等待死亡,一盒簡單的蛋黃派便是奢侈的禮物,永遠走不出那茫茫的山海。孩子也大多在初高中畢業後就步入了社會,然而這樣簡單的增加勞動力只能是一步又一步的重複父輩們艱難的旅程。有時我想我是幸運的,我慶幸父母在萬難之下讓我步入了大學的殿堂,讓我有了一個更為開闊的未來。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又是迷茫的。

  我是九零後一代,有太多的無謂,本已淡了太多的感情,然而觸動卻是不可避免的在接觸現實以後劈頭蓋臉的砸向了我並不強壯的身軀。

  ***關於一百元錢的插曲***

  在這個社會,100塊錢只是大多數人去公廁時的一個小小的煩惱,卻不足以構成生活的一丁點波瀾。然而活動過程中它會是我們最大的阻礙。年利率百分之二貸款給農民,幫他們完成一個夢想,最低額度100。一張張冷淡的臉,或是不信,或是不屑,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那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那一點點愛的信念呢?難道真的已經隨風飄散?

  :公益慈善,你習慣了嗎

  公益慈善,剛走到國人面前的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在西方社會則早已深入人心,構成了平民百姓平凡生活中最基本的部分,上到第一夫人、福布斯前三甲,下到貧民窟營養不良的少年,街頭的流浪漢,都是公益慈善的踐行者。在歐美的文明教化中,基督徒們從小就被告知:你擁有的越多,你的施捨也應該越多,富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財富取自社會,就應該慷慨地回饋給他人。人們祝福樂善好施的會更加發達,詛咒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反致貧乏。金融危機深重之際,赫赫有名的股神巴菲特首先站了出來,請求從他做起,最拔尖的那群富豪們要捐富人稅,以此來扛過經濟饑荒。

  在家庭觀念中,西方社會的富人不會替兒孫積攢錢財,他們的兒女沒有富二代的光環罩著,必須白手起家,獨立謀生,因此,也就培養了他們對金錢取捨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在西方的格言中,認為一個人在暴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巨賈豪商們的遺囑中,大多把億萬資財捐獻給了各類福利事業,澤被世上更多急需救濟的窮人和難中人。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躍居為世界首富後,從事業的巔峰急流勇退,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會,抽身而出,專門打理自己的基金,到世界各處送錢給窮人花,成立研究疑難傳染病疫苗的攻關小組,他公開宣稱,自己的財產一分一毫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

  西方,包括深受英語文化薰陶的香港,對做義工,都是滿腔熱忱,很多年輕人默默無聞地到一些窮困地區,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知識技能,認為這樣的人生才不白活一回。生活中遇到落難者,路人會熱情地施以援手,不會猜疑地擔心會被反咬一口。開朗的西方人甚至認為身體也不是什麼值得留戀的臭皮囊,嚥氣之後,能用的器官只管移植他人,雖然自己的靈魂消失了,但區域性軀體尚存活人間,也是一大幸事。

  相比之下,看看我們有著數千年悠久文化傳統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徘徊不前,舉步維艱,對各式各樣的獻血、募捐、助人等活動,國人們疑慮重重,瞻前顧後,個別人甚至冷嘲熱諷。慈善似乎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看上去很誘人,沒人想去觸控;公益成了裝飾門面的花盆,檢查日、節慶日,街頭、廣場擺一擺,不用三天,一切寒酸混亂照舊。

  某些官員理直氣壯的說,我是公務員,人民的公僕,一直在服務大眾社會,始終在做公益事業。我文山會海,應酬繁多,哪有閒暇去做具體細微的公益慈善呢?至於說,有些特困戶沒得到關照救濟,那也是百慮難免一疏。我們的國情所限,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啦,那點財政預算只是杯水車薪。要振興地方經濟,實現大發展大跨越,讓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我們就需要出國考察,借鑑先進經驗嘛。我們需要熱情款待好千方百計邀請來的投資招商的貴賓,我們要裝修好樓堂館所,優化投資環境嘛,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困難戶呢,也要多體諒政府的難處,要自強自立,儘量把困難自己消化掉,光向政府、社會伸手是惰性的表現哦。

  擺攤的小販感嘆說,我天天起早貪黑,辛苦掙錢,收入微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泥菩薩過河,自命難保,哪有做慈善募捐的本錢呢;農民兄弟訴苦說,一年吃不上幾噸魚肉,粗衣粗食,跟那些衣食無憂的城裡人沒法比,離小康也遠的沒譜,只勉強混個溫飽,談什麼獻愛心。下崗工人搖頭說,我的父母久老病纏身,沒公費醫療,看不起病,我的孩子游蕩在家,無處謀生,新房、媳婦都沒個著落,我們才是需要救助的弱勢,。

  暴發戶們不聲不響,坐著頭等艙雙飛出國觀光,奢侈品商場裡,眼也不眨地一擲萬金,拉斯維加斯的賭盤裡,瀟灑下注。他們在想方設法的攫取更多的鈔票,他們在行賄,在投機,在逃稅,在辦綠卡舉家遷居海外,他們寶馬賓士輪換著開,洋房別墅輪流住著,二奶小三左擁右抱著。他們不放過每次大把淘金的機會,存摺上的天文數字不斷攀升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感,不管這錢是否沾染著別人的血汗,散發著汙汙的惡臭。而面對公益慈善的拷問,他們卻裝聾作啞了。在這些鉅富的心裡,他們只想腰包鼓鼓的逃離噩夢之地,逃到他們自認為的享樂天堂,全然不顧祖國還有嗷嗷待哺瘦骨嶙峋的嬰兒,還有交不起幾十元書本費即將流淚永別校園的少年,還有絕症折磨堪堪待斃的絕望病人。

  賑災義演現場,群情激奮,主持人、大腕明星們聲淚俱下地煽情,抓拍的現場視訊畫面感天動地,臺下特邀來的國企民企的老總們慷慨仗義,舉起的認捐牌上,人民幣符號的後面數字五位,六位,七位……,可是支票沒簽字,就是空頭的,這些久混江湖的老總們有賴債的,有賴工資的,居然也有賴募捐的,這也是我們的一大特色吧,看看會場上老總們熱血沸騰激昂陳詞的表演,簡直就是一場作秀十足的廣告代言,事後溜之大吉,甚至矢口否認,別說區區善念了,誠信對他們這些老賴們都是難得的品行了。

  陳游標,中國首善,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老總,在四處奔走,到新疆,到廣西,把愛心親手獻給那些最底層的弱者。慈善公益的舞臺上,他聲嘶力竭地唱著獨角戲。他把大摞大摞的百元大鈔堆在淳樸的良心上,壘砌起公益慈善的紀念牆。有人諷他作秀,有人譏他自我炒作,臺灣的富豪們公開地表示對他不歡迎。可是,那些批評陳游標張揚的人為什麼不拿出低調捐獻億萬的姿態呢?為什麼沒有幾個人公開響應陳先生裸捐的倡議呢?正像革除陋習倡導文明需要大聲疾呼一樣,陳游標的高調募捐是公益慈善的必經之道,他在奮一己之力試圖喚醒麻醉的大眾,他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那些冷血富豪們貪婪、自私的猥瑣,炫出了博大愛心的萬丈光芒。如果福布斯大陸排行榜和中華慈善榜能驚人吻合的話,陳游標就沒枉費那番苦心,比爾·蓋茨到中國勸捐也不會尷尬地草草收場。

  是的,我們的國家還沒富得流油,我們的國力還沒強大到陽光普照,貧窮的角落裡,還有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的身影。我們的國民還在初醒中,一小步一小步,緩慢地挪向公益慈善的文明高標。洪水地震,大大小小的單位,還得靠出納強行扣除員工的薪水充作善款,募捐的數字當然不菲,得來好像也輕而易舉,只是漠視了被捐者的意志和情感;大學校園,義務獻血成了評優獲獎的硬指標,莘莘學子被綁在慈善公益的臺柱上示眾,難堪得叫人哭笑不得。湖南的某縣,為能申請到扶貧縣的指標而大張旗鼓,額手稱慶,視之為莫大的榮譽,天大的成績。校園的貧困生們,為了申請到微薄的救濟款,必須晒出自己貧窘的家醜,必須忍受戳脊梁骨般的羞辱。

  社會在進步,公益慈善的先行者們和陳游標先生齊頭並——功夫巨星李連杰苦心經營自己的壹基金,匯點滴之水成慈善的江河;祖海、屠洪剛等歌手踴躍熱心紅絲帶活動,給艾滋病患者送去難得的關懷;汶川地震,河北的農民開著自己的農用三輪車,不遠千萬裡奔赴災區,為搶險救災傾盡綿薄之力;湯燦、譚晶等知名女星積極參與母親水窖工程,為久旱的升斗之家送去瓢瓢甘泉;更不用說,造福華夏的希望工程,送無數失學兒童重返了窗明几淨的教室。

  公益並不遙遠,慈善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間。當你遞給焦渴的問路人一杯涼茶,慈善就在你殷殷的雙手上;當你幫著殘疾人推動輪椅艱難上坡,慈善就在你掌心微微沁出的汗水裡;當你披著展會志願者的挎帶在炎炎烈日下執勤,公益就在你無私奉獻的微笑中。你在敬老院裡真誠地陪著孤寂的老人聊天解悶,公益就在你和善虔誠的親情裡;當你在百般拮据中,捐出一套不合身的衣服,獻出幾本閒書,你的品性就遠勝過那些一毛不拔的百萬富翁;當你用血汗錢為村裡鋪上水泥路,你的心裡會和迅馳無阻的車流一樣順暢;噹噹你志願成為一名無國界醫生,到戰亂和災荒盛行的非洲去救死扶傷,你就是當代的公益天使;當你離開生活優裕的老家,隻身到山寨小學支教,公益的豐碑就會刻上你平凡而不朽的名姓。

  是呀,當我們的思維在飽受經濟大轉型的衝擊之後,痛定思痛,或許會更加的理智,清醒,更加的淡定,淡薄,行善施愛文明的邏輯會重新佔據我們思考的眉峰。金錢崇拜是利慾薰心的毒瘴,責任和義務才是每個生者需要肩負起的義不容辭的擔子。當溫飽和飯碗不再成為國人的急功近利,當簡約的幸福和簡單的快樂成為一種時尚,或許公益就是閃耀在我們心靈中的那一抹最亮麗的光輝。

  誰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誰也難免有犯難的那一刻,伸出去的手,伸來的臂膀,會把整個人間摟得更緊,抵禦風雪和嚴寒。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給予者是有福的,是欣慰的,,時時謹存善念,點滴踐行公益,把公益慈善溶進我們滾燙的血液,像心跳那樣從容地行善布愛,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地參與募捐,像衣食住行一樣的習慣公益。

  富餘時,我們謙遜低調,量力而行地付出我們的力氣和財物,困窘時,也像佈施者一樣,心胸坦蕩地大方領情,無羞無愧。到了那一天,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怎樣的和諧,美妙呀。展望那一天,我們對社會對人生不再失望;憧憬那一天,我們枯乾的淚腺仍然泉水般奔湧。為了這一天,我們還得不遺餘力地奔走呼號;為了這一天,我們要傾力而為,不吝血汗。

  這一天,並不太遠,這一天,我們拭目以待!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