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琴的散文

  古琴雅韻。瑤琴淙淙,角羽宮商,流水詩情賦;風雅韻濃,太音希聲,飄渺思太古。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風騷古琴

  在許許多多的樂器中,最厚重優雅的也許只有古琴了,你看!它與凝重的青銅在一起,是那樣融洽,與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樣匹配。 與華貴的絲綢在一起,是那樣親近。 與晶瑩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樣和諧。

  它渾樸如《詩經》的色彩,平滑似《離騷》的光澤,古琴,在綿延的歲月裡,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絃之響,迴盪於廟堂之高,訴諸於江湖之遠,帶著東方的暢想,攜著東方的神韻,鳴奏著七絃的風騷。

  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經體現得幾近圓潤。古琴上的一個個年號,留下了時間的驛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陽關。儘管魏晉告別了兩漢,儘管兩宋告別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國古琴上的絲絃,卻穿越了無數次寒來暑往,連線著古代與今夕。

  歷代的琴人大多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所以都特別的強調環境的優雅,注重心境的淡泊,因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生動體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你看!在優雅拔俗的環境裡,孔子撫琴吟唱邵樂,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可見孔子對古琴曲痴迷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日日操練,夜夜揣摩,這時的古琴更像是一位隱逸的智者,飽學的長者,待人親和的尊者。它不只是在引領著孔子操琴度曲,而是在這位儒家思想文化的奠基者身上,注入了中庸平和的基調。

  伯牙彈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鍾子期,千百年來傳為佳話。琴人無數藝人眾多,聽眾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聲,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撥動心靈的弦是大音稀聲,難求難得,一生得一皆足矣,這時的古琴曲是溝通他們心靈的橋樑。所以後來子期病故,悲傷的伯牙摔琴謝知音。

  如果說古琴的旋律抒情而妙曼,剛健而蒼涼,那麼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則融入了離別的愁緒和人生的無常,描繪出了主人公對祖國、對故土的深切思念,文姬歸漢一步三回首,十有二載氈幕風砂,拋兒別女聲咽胡笳,蔡女之作《胡笳十八拍》是自己內心真實的寫照,曲音表達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和對兒女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幾乎每一首古代的琴曲都有一個十分恰切的名字,《陽關三疊 》《漢宮秋月》《廣陵散》《醉漁唱晚》《平沙落雁》《陽春白雪》《漁樵問答》反覆品味琴曲的名字,靜心聆聽琴曲,你就會茅塞頓開,體會到什麼是天機乍現。一杯清茶,一曲古琴,茶飄著嫋嫋的氤氳緩緩上升,曲內斂深邃把這指尖的舞蹈演繹的天衣無縫,美哉!悠哉!品茗聽曲,這種心境,這種氛圍,把你和演奏者一起帶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琴裡的思緒

  一曲二胡與古箏的合奏樂曲,在這空曠的時空裡,彷彿盈滿了我靜謐的心扉。

  我的思想隨著這一點凝煙的悠揚,仿若來到了夢裡的山林溪畔,聽的是潺潺流水,看的是小舟翩翩,陽光溫暖而柔和,放眼望去,煙雲嫋嫋,岸邊錯落有序的古樓一片,依山繞水的韻致,像是夢裡千尋之境。這種冥想的意境,完善了塵世裡的殘缺,營造了思想裡的完美,促成了我心中的音樂景緻,思想化作蝶在這煙雲繚繞之境恣意飛翔。

  在這一點凝煙的漸行流動中,每個洗心的音符都悄悄侵入我最初夢裡的思緒,響遍我心的每一個角落,湧動我緊鎖心海的點點回憶,似有模糊的記憶隨著顫動的古琴音而漸漸清晰,煙花飛舞的夜空裡曾有我放飛的夢想,隕落的星石敲響落地的真實。此間,默許樂聲裡思緒暢想,開啟心扉任由這一曲柔美的音色繽紛我曾是遺憾的夢,幾滴淚痕輕行,落入乾涸黯然的心田,任其消逝殆盡,每一個活著細胞都應靜謐在這歲月的流變中,闔上眼眸,任思緒飄渺成莊生的蝴蝶,展開滄海明月的美麗。古箏聲聲繞寂心,二胡弦弦吐幽怨。歲月的河流承載著多少痴情人的夢,任其如花燈而放逐在紅塵深處,感慨流年的逝去,終待夢殞如花瓶碎落,任憑痴情人兒遍地撿心傷,縱使一身的力量也拼不出完整。故事裡的如花美眷,雲袖舞衫,凝眸怡情,都謝了帷幕,落了花紅,滯留心底的殘影或隱或現,也許只可瀟灑地疏放,把點點思緒揉進字裡行間,只淺淺回味,偶爾如蜻蜓點水汲取精神的支點。

  古箏音韻徐徐入耳和著二胡的淺淺幽怨,在我聽來竟是如女低泣,那一絲絲泣音是二胡絃音牽出的煙,一點點記憶裡的淚痕是古箏彈放的雨,聚集而匯成了碧水潺潺,煙雨曼妙的溪水平添著心境裡的詩意。緊鎖的心緒隨著樂聲裡的水流如落葉浮水而緩緩流動,佇立在煙雲繚繞處,任霧水打溼了髮絲,卻定定地凝視這山水處的寂寥,以此迎合心緒的微涼。

  一些不經意的情緒總是在人最最彷徨時悄然而入,像這樂聲裡的美好,那繽紛的詩行娟秀的景緻使久已黯然的情致渲染,緊鎖的心門為這樂聲裡的真誠而感動。是歲月的磨礪,使曾經傲然的花枝獨留下的花魂骨髓,如今的時光仿若只可守住最靜心的景,因為初冬的冷早已使花色瓣瓣抖落,點點青枝也已慘敗。歲月沉煉的瘦瘦的枝枝丫丫,靜待挺進來年的春。

  究竟為何獨愛這無詞的音韻,也許只因那厭倦了喧囂於靜默中安放靈魂的喜好,靜聽這連綿的音聲,既不浮華,又不煽情,很溫潤平靜,像童話裡的那片海,水是那麼的藍那麼平靜,故事結局總也是合歡。

  每個音符裡都潛伏著最真摯的情感,如果說人,會離去,情,會消散,世間的一切都有可能瞬息萬變,那麼我們大可放心把情感存放在這懂你的樂聲裡,無論你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你的意念是軒昂還是消沉,它都將是這輩子最無私伴你心海左右的知己。

  那些曾是金燦如錦的相遇相識總在逼近時悄悄離散,持久相聚的真摯情感又有幾許,曠世絕倫的人生舞臺,總是上演驚心動魂的篇篇章節,激奮過後的沉穩歲月裡真正可以懂你的又有幾多,於是在本是脆弱的心海領域總不免掠過惆悵的孤寂帆船,那麼請把靈魂安放在這裡,一曲懂你、伴你天荒地老的樂曲。

  :古琴幽幽

  過慣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生活,有時也向往琴棋書畫詩酒花的高尚與優雅。近讀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一首寫琴的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種繞口令似的通俗易懂的小詩,讀來覺得很有意趣。兩層假設,兩處質疑,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只有主觀和客觀兩者很好的結合,才能演奏出和諧與共鳴。

  幽幽古琴,蘊含著高深而玄奧的哲理。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巧合。清音妙曲就在絲絲琴絃與輕盈的指尖之間。一切看似偶然的東西,往往背後有其必然。《詩經》古風“關雎”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靜嬌美的少女,正是小夥內心的追求。關關雎鳩,水中採荇,環境的烘托,應是外在的條件;“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神聖的愛情。雖然人們對詩句理解多有不同,但“琴瑟”就像留在了人們心中的一粒種子開花結果,代代傳承。

  一曲“高山流水” ,不僅體現了俞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藝,也反映出鍾子期“知音”的絕妙與難得。“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一個人心中無形的音,卻化成了另一個人心中有形的像,音與像,像與音,互動融合。琴音琴心,彈者聽者,絲絲入扣,心有靈犀,也難怪鍾子期去後,俞伯牙在其墳前失聲痛哭,毀琴立誓,永不再彈。我們在為伯牙高超技藝毀於一旦而惋惜的同時,也深深地為子期這樣的“知音”難求而萬分感動。千里馬怎能少了伯樂,沒有伯樂的千里馬只能是忍氣吞聲。多少年來,人們一直為求一知己為滿足。古琴幽幽,似乎從未停止過對真情的訴說。

  西漢文人、大才子司馬相如家裡很窮,為養活自己,曾寄居在四川臨邛一個朋友家裡,在朋友的引薦下結識了當地鉅富卓文孫,並愛上了他的女兒卓文君。一曲《鳳求凰》“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打動了才貌雙全新寡在家的卓文君的芳心,夜亡奔相如,演繹出歷史上一幕千古傳唱的愛情佳話,留下了“文君當爐”的經典美談。幽幽古琴講述了一個未遇才子對絕佳美人的愛慕與思戀,也成全了一對伉儷不知是多少年才修得的美好姻緣。百年夫妻,琴瑟和鳴,是人們對偉大愛情的共同祝願。

  幽幽古琴,彈出了千古知音,贏得了偉大的愛情,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幽幽的琴韻中,竟有對牛而彈的影子。據說從前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樣埋頭吃草。於是公明儀用琴模仿蚊蟲和小牛犢的叫聲,牛才擺動尾巴,豎起耳朵,聽著樂曲慢慢走動起來。現在這一故事成了一個成語,叫“對牛彈琴”,意在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的是什麼,也用以諷刺說話的人不看物件,一般是指和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但仔細想來,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現代農業以及胎教都多少有這方面的作用。如此看來,諷刺和譏笑只是暫時的,科學的發展才能真正證明誰最後才是可笑的。

  關於古琴幽韻,三國時期有不少傳說。“曲有誤,周郎顧”就是其中非常有情趣的一則。據說周瑜風姿俊雅,精於音律。每有宴飲,陪侍撫琴的歌女為了能讓周瑜看自己一眼,就時常故意彈錯。周瑜總能從很細微的地方聽出一音半符的差錯,令人叫絕。有一次,周瑜與孫策飲酒,讓歌女演奏一曲《廣陵散》。酒至酣處,周瑜暢論廣陵散之好,說其初極為平和悠揚,猶如月照空山,風過花溪一般恬淡;突然如平地起一股激越之氣,金戈鐵馬之音交響不絕,直達心際深處;到尾處餘嘆無窮,大有義憤填膺、豪情滿懷之意。那歌伎聞妙論心生愛意,不覺手下一顫,錯一音符,被周瑜當即發現指出,甚覺慚愧。如此精妙的古琴技藝,怎能不使其排在文人雅事的頭一樁。

  天下事多有遺憾,當諸葛亮彈琴退仲達時,一代風流的周瑜已經成了人間之鬼 。諸葛亮的沉穩灑脫演繹了一出無與倫比的空城計。雖然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清音妙曲裡絕然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彈者聽者完全是鬥智鬥勇,悠揚的琴曲裡風光無限。十面埋伏,騰騰殺氣,高山流水,寧靜安閒,哪一個才是高牆背後的真實?琴音琴心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這世上的“知音”又多了一層理解和神祕。朋友是對手,對手也是朋友,誰如果離開了誰,不僅少了貓與鼠的關係,世界可能會變得一團和氣。

  說來說去,說古琴又怎能少了《廣陵散》?又怎能少了哪位悲劇性人物嵇康嵇中散大夫。 廣陵散原名廣陵止息,廣陵是揚州的別名,散是一種操引樂曲。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據說它背後有一個悽婉悲壯的故事,東漢蔡邕的《琴操》裡說,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是一名鑄劍師,因為鑄劍交期延誤,被韓王所殺。聶政聞說韓王喜好音律,為報父仇,便上山學習琴藝十年,並將自已毀容。十年後,聶政身懷絕技入韓,以驚為天人之曲引得韓王入痴入醉,聶政趁機從琴腹中抽出短劍,將韓王刺死,自己也壯烈身亡。“劍膽琴心”常用來比喻一個人既有膽識,又有情趣。

  嵇康是三國後期著名的文學家,與阮籍齊名,“竹林七賢” 之一。嵇康為人率性灑脫,孤傲剛直,不願與司馬氏政權合作,最終被人陷害處死。臨行前,三千名太學生聯名上書,要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遭到拒絕。但它向世人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而此時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臺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祕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彈罷嘆道,“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後赴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古琴幽幽,幽幽古琴。絲絲琴絃上跳動著愛情友情人情世情,悠揚的琴聲裡蘊含著思慕欣賞遺憾殺機和仇恨。誰會想到,古木絲線書寫的歷史,也是如此這般的撕心裂肺而又纏綿純真。廣陵散真的絕了嗎?不會,永久的不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最強音。如今,改革開放的時代,讓我們在古老的中華大地這臺琴鍵上 ,演奏更加精妙絕倫!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