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慶典儀式上的講話
為了慶祝某一專案圓滿竣工,通常都會舉行竣工慶典儀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今天是藕塘村歷史上最具意義的一天,是藕塘人民最值得慶賀的一天,因為期盼已久的通往金山的大橋今天終於竣工了,我謹代表廈鋪鎮黨委、政府向藕塘人民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天大橋竣工慶典儀式是通山農村歷史上規格最高的一次,因為我們藕塘人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武漢科技學院的王金華書記、縣政府張遠林縣長、縣扶貧辦和縣水利局的領導,他們的到來讓我們的會場蓬勃生輝,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表示對他們的歡迎。
憶過去,往事不堪回首,望河興嘆,赤足涉水,行路難,運輸難,甚至無辜的生命葬身河水,修一座橋成了人們最大的夢想。
看現在,“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群眾喜笑顏開,人可暢行,物資可暢運。
大橋的修建是武漢科技學院關心和幫助的結果,是縣委縣政府關心關懷的結果,是扶貧辦、水利局等部門大力支援和幫助的結果,此橋取名為“愛民橋”,是藕塘人民向他們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大橋的修建同時也離不開藕塘人民的艱苦奮鬥、勤奮努力、開拓創新。這座橋創造了廈鋪歷史上幾個“最”,一是形象最美,好比武漢長江二橋;二是用時最短,從開工到竣工不到三個月;三是用錢最少, 60 米長能行人能通車的大橋只用了 30 餘萬元。我為藕塘人民感到驕傲與自豪。
看未來,“愛民橋”為我們搭建一條通向致富,通向小康的陽光之路,搭建了一座傳遞黨恩,傳遞愛心的幸福大道。藕塘人民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富的旅遊資源,藕塘人民擁有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我相信明天藕塘人民一定會把藕塘建設成為一個和諧穩定富裕的新農村。
篇2
各位來賓、石溪的父老鄉親們:
大家好!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於春天,春天蘊育著希望,給人以力量。在這春暖花開、萬物生輝的美好季節,在石溪村公路竣工慶典的喜慶時刻,我很高興與大家歡聚一堂。首先,我代表知市坪鄉黨委、人大、政府,向石溪公路的竣工緻以最熱烈的祝賀!
石溪公路的竣工是700多位石溪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鄉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它標誌著我鄉在通暢工程建設上又取得了新的成績;標誌著石溪村在新農村建設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石溪公路的竣工是黨和政府愛民惠民政策的又一成果,更是 位勤勞勇敢的石溪人民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的又一集體智慧結晶。作為一個700多人的自然村籌資20多萬元,修通一條長2.2公里的水泥路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這充分證明了我們石溪村幹部是有戰鬥力的;我們石溪人民是精誠團結、熱愛家鄉的,也是有能力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通暢工程的竣工,在整個新農村建設中,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希望石溪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團結拼搏的優良傳統,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希望石溪村進一步搞好與鄰近兄弟村的關係,創造一個共同發展的和諧局面;希望石溪在外創業的各界能人一如繼往的關心支援家鄉,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我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祝石溪人民生活幸福;祝石溪的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篇3
各位來賓,各位宗親:
大家好!鑼鼓喧天,鞭爆齊鳴。今天是個好日子,今天是我們鍾井鍾氏家祠竣工典禮的大喜日子,是我們鍾氏家族永遠難忘的一件盛事。在此,我代表家祠重建小組,向所有參加這次典禮的四方賓朋和宗親好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飲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重建家祠就是為了尋根問祖,光前裕後。慎終追遠,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身體是先人身體的延續,有先人的身體才有了我們自己今天的身體,一個社會一個家族就是這樣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發展到今天的。我們鍾氏祖先的根在哪裡?在安徽鳳陽。西周時,將商朝貴族伯益的後代分封在鍾離,建立了鍾離國,這一國的人都姓鍾,這就是我們鍾姓的源頭。鍾離國就在今天的鳳陽縣,都城在鳳陽縣臨淮關鎮東三公里李二莊鄉小卞莊的西面,現在古城遺址還在,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是我省現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遺址。我們老祖宗的根在哪裡?在河南的潁川,在江西的鄱陽,在無為的石羅山。無為的鐘氏一族,都是始於石羅山文一公他老人家,距今已有六百四十一年了。我們鍾井的根在哪裡?就在我們的腳下,就在我們家祠的這片土地上,文一公他老人家的後代廣一公開始在鍾井落戶,才有了我們鍾井的今天。因此,我們不能忘記根本,不能忘記祖宗的恩德。
我們重建家祠,還是為了長我們鍾氏家族的志氣,重振鍾家的雄風,讓我們的後代滿懷信心地面向未來。大家要知道,我們鍾氏家族自古以來就是名門望族,歷代英賢輩出,聲名顯赫,文臣武將,名士英豪,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大藝術家和社會有名望的人,不可勝數。比如說,唐朝著名宰相鍾紹京,是三國時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讀搖***的第17代世孫,他不僅是江南第一個宰相,還是著名的書法家。歷史上把鍾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鍾繇稱“大鐘”,鍾紹京稱“小鐘”。後人稱讚他:從容廟堂上,肅穆人神悅。唐元佐命功,輝煥何烈烈。除了這些正史上記載的,還有一些有史可考的社會聖賢。比如鍾子期,他是春秋時期的隱士,他與俞伯牙共同演繹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比如鍾離權,他本是東漢大將,因兵敗入終南山學道,後來成為呂洞賓的師父,在八仙中叫漢鍾離;唐朝有一個我們鍾家的人,他是天魁星下凡的,唐玄宗曾賜他為“賜福鎮宅聖君”,每到春節和端午,家家戶戶都掛他的聖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鐘馗。因此,我們應該為我們鍾氏家族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應該繼承祖先的遺風遺德,把我們鍾氏家族發揚光大。
我們重建家祠,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場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而且也為我們今人提供了一個聚族議事、宗倫敘親、交流資訊、燕爾娛樂的平臺,同時,也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一份豐厚的遺產。因而,重建家祠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舉。
這次重建家祠,得到了村委會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合族宗親的積極響應和全力支援。為了辦好這一盛事,我們成立了重建小組,重建小組由我和詩巨集、詩田、冬明、書青、鐘好、應根組成。大家齊心協力,任勞任怨,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到今天已基本竣工。當然,後面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仍將繼續努力,不負眾望,把家祠建成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聖地。在這裡,我們不會忘記詩紹宗親,是他卓有遠見首先倡議,他也是我們重建家祠的總顧問;不會忘記詩平、文華和書進,他們資助了大量的資金,沒有他們的資助,也就沒有我們家祠的重建;不會忘記應根的辛勞,他具體操辦重建的各項事務,為重建家祠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會忘記李登喜、張世付、張文勝師傅和所有為重建家祠出錢出力出謀劃策的父老鄉親們。在此,我代表重建小組向他們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各位來賓,各位宗親,鍾井鍾氏家祠,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個人財產,它是我們鍾氏家族的共同財富。我們要向愛護自己的小家一樣,愛護家祠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讓我們在祖宗恩澤的蔭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厲,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最後,祝願我們鍾氏家族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祝願所有來賓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