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文化的散文欣賞

  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道

  沉沉浮浮,歸於平淡。林清玄先生說,人生如茶。

  周作人則說,茶道,既是忙裡偷閒,又是苦中作樂。

  由此可見,茶道,藏著哲理與禪意。中國的茶道精神,源於唐代,那個時代,就有了繁榮的景象。品茗論詩,飲茶賦曲,彰顯文人茶道。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的陸羽,假如曾經沒有受持佛門,或者很難將茶道融入琴棋書畫。而且,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將採製烹泡茶以及點茶的肢體語言規範化,讓人們在世外桃源的寧靜中聆聽鳥語溪流沉醉花香流雲,忘卻虛華放棄爭戈,盡享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提升精神的超然。

  道,是老子的思想學說,大自然的規律。而茶道的和,靜,怡,真最接近茶道四諦。和,是茶道的哲學,將儒釋道完美結合。有人說,它表現了酸甜苦澀調太和的中庸之道,也表現了奉茶為禮尊長者的明禮之倫,飲罷佳茗方知深的謙和之禮,寧靜致遠隱沉毅的簡樸之行。靜,則是在品茗中體悟大自然的奧妙所在,靜則明,靜則虛,靜則內斂入微。怡,或長談,或彈或撫,或吟或唱,或聚或獨,通透超然。真,則是茶道最求的最高境界,返璞歸真,感悟人生如茶。

  明朝屠隆有說,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溉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品茶,也具有禮儀。而功夫茶,更是將茶藝之醇美淋漓盡致地表現。

  中國人多數愛喝綠茶,西湖龍井享譽全球。周作人是尤為喜歡綠茶的。他說,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紅樓夢裡的妙玉出場即是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給賈母獻上老君眉。紅裡最清高孤傲超凡脫俗顏值極高的女子,第一次出鏡就是獻茶,可以想象曹雪芹一定也是崇尚茶道之人。老君眉,也屬於綠茶之類。

  茶不無不在,無論是繁花都市,小鎮鄉村,無論是達官別墅,還是貧民陋室,幾乎都有茶的飄香。無論是在精細青花的杯中,還是在陋蓋粗瓷的碗中,無論是極品的龍井,還是自採的散葉,都會在沸騰的水裡怒放,喚醒沉睡的精靈,復甦青春的活力,讓人醉在其中,樂在其中,融在其中。

  十幾年的老友跟我說,學學茶藝,明白了茶道你就懂了我,當我有一天死去了,若是在茶道中尋找我,我一定在。聽了此話,眼淚溢位,淡淡傷感。尋思著,或者,茶,真的接近大道。眾生平等,萬物一體,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2

  茶道人生

  外面的夕陽早已落下了帷幕,留下的是滿天星光.圖書館的自習室顯得格外安靜,頭頂上懸著的電風扇有規律的做著圓周運動,日光燈下的書桌明亮乾淨.

  在這種安靜的環境下,人容易思緒翩翩,不由得想起人生這個話題.我總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杯茶.起初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的時候,加入沸水,葉片上下翻滾.有的葉片沉澱到了杯底,有的葉片懸浮到了杯口,稍等片刻,懸在杯口的葉片紛紛墜落,落到了最深處.你不斷地向杯中加入沸水,茶葉又起起伏伏,奔騰著,炫舞著,最終塵埃落定.而杯中茶水的顏色也不斷變淺,最終化為了無色,只剩下那浸泡過的茶葉.在此過程中,茶香也會由濃郁變為清淡,最後失去了茶葉原有的清香,但是葉片卻始終保持著它們的一抹新綠.

  人的一生不也是浮浮沉沉,有的時候還要到處漂泊,就像杯中的葉片居無定所.二十幾歲的我們是漂浮著的茶葉片,年少輕狂,心情浮躁,總以為自己很高大,總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把頭昂的很高,不肯靜下心來沉澱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中年階段,這應該是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命運的階段吧!於是你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並不是什麼都會,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情況下需要別人的合作.這個階段慢慢的沉澱自己,就像沉在杯底的茶葉一般,你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逐漸的你發現做人要低調,低調是一種涵養,低調是一種智慧.當你在人前炫耀你那可憐的資本的時候,別人表面鼓掌,內心很有可能在偷偷地發笑.因此你懂得了”知人知面不知心”,掌聲和鮮花不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他們有的時候可能是帶著刺的玫瑰,表面妖嬈動人,裡面卻飽含著數不盡的毒刺。不斷地向杯中加水,潮流湧動,上下翻滾。起起浮浮了半輩子,在大潮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沉到了杯底。

  六十歲的人生,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內心平靜得像一面鏡子。蒼顏白髮,再也沒有當年的衝動與幼稚,對一切事情都變得坦然淡定。回首看自己曾經走過的風風雨雨,想想當年那一時的糾結和揮之不去的煩惱,頃刻間化為烏有,一笑而從之。

  沒有了青春的心靈需要一抹綠色來籠罩著。經歷風浪之後,才發現一些事情是那麼的美好。閒暇之餘,泡一杯毛峰,欣賞著毛峰來回翻滾的靈動之美。品一品茶的清香和茶的韻味,茶韻悠長,品茶香,知茶味,參祥著人生的浮浮沉沉,百般滋味。

  時常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片綠色,哪怕是小小的一片樹葉,又或者是是一根微微不起眼青青小草。我們的心靈需要一片綠蔭來乘涼。

  3

  淺談茶道

  搬家的時候,朋友送來一套功夫茶具:一個長方形竹製的茶臺,古色古香。一套潔白細緻的瓷質蓋碗、公道杯、茶漏以及十個小茶碗,每件物品外部都繪以富貴的“洛陽紅”牡丹花。擺在茶几上,雅潔可喜,令人賞心悅目。使不懂茶道的我也不禁開始關注起茶道來----

  茶道最早起源於唐或唐代以前。唐朝《封左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古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一些約定的規程和儀式。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美學觀點。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寧靜,恬然、祥和的意境,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茶分多種,對於初識茶道的我,買回了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屬烏龍茶類。最好的茶水應為山泉水,深居鬧市,無緣飲用,藉以“牡丹泉”純淨水代用。燒水用的小電爐顯示開水的溫度,沖泡鐵觀音水溫應為100°為宜:先將茶葉放入蓋碗中,蓋碗也是有講究的,蓋為天、杯為人、底為地,喻為“天、地、人”合一。沖茶需做到“高衝低泡”,使茶葉充分舒展,這第一泡稱作洗茶,用來衝去茶葉上的浮塵,是需倒在茶臺上的“茶寵”身上,它通常是一隻金蟾,遇熱變色,天常日久能散發出茶香。第二道茶通常泡上十幾秒鐘,,用茶漏濾至公道杯中,然後倒入事先擺好的小茶碗中

  ,即可供友人品嚐。所謂:天下茶人一家親,品茶不像是筵席,分的上下座次,所以更顯得平和親近。

  初春的午後,偷的浮生半日閒,撿個太陽地,靠窗而坐。來點高山流水的古琴曲,燃上一柱淡雅的檀香,悠悠的泡上一壺好茶,佐以精緻可口的茶點,細細品味。讓思緒在腦海中自由飛揚,或與閨蜜淺談細語,或者只是靜靜的坐著,看窗外浮雲掠過,聽鳥兒歡快歌唱......正是茶道帶來的愜意與一種心靈深處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