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誰

  人們對歷史的印記很大程度上是從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而來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和相關資料。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是與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的頂級名將之一。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四面楚歌的典故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決定楚國命運的大戰在垓下展開。

  項羽首先率領部隊突擊前方的韓信部隊,項羽憑藉一貫的勇猛,擊敗了韓信的先頭部隊。項羽全力追擊,但是韓信的部隊敗而不亂,反倒是項羽的部隊在追擊中陣型有點散了。

  由於孔熙、陳賀從兩翼包抄上來,後面跟著的是彭越、英布和劉邦的部隊,態勢變得對項羽非常不利。項羽的反應非常快,他見一時不能摧毀韓信的中央軍團,而自己卻又被包圍的危險,就立即下令撤退。

  但是,這時項羽的部隊已經被包圍了。被包圍在垓下,項羽縱然勇武也無計可施。韓信為了能夠更快的瓦解楚軍的士氣,使出了“四面楚歌”的方法,讓士兵們在包圍圈外吟唱楚地的歌謠。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

  這就樣,楚軍戰士們聽到楚歌后,都倍感思念自己的家鄉,加上連年作戰,本來已經是身心俱疲,士氣低落,如今聽到四周的楚歌聲,於是開始了大量的逃亡。

  項羽聽到楚歌聲後,也大驚失色,心想:難道楚地已盡失?他半夜裡地來飲酒,對著自己的心愛的女人虞姬,對著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騅馬,唱出了被後人們傳誦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聽了,滿眼淚水,也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此時此景真是悲悽,項羽如此人物,到了這個時候,也只能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旁邊的人無一不是潸然淚下,為了不拖累項羽,虞姬當場橫劍自殺。

  當虞姬了結了自己的性命後,悲憤的項羽率領騎兵連夜突圍,卻不幸誤入沼澤地。當他到達東城山頭時,被灌嬰的5000騎兵團團圍住。此時,項王身邊只剩28名隨從。

  他把28人分成四隊,分別向四個方向突圍,最後推到了烏江邊上。烏江的亭長已經給他準備好了渡船,建議項羽立即渡江。他說:江東地雖小,也足夠大王稱王了,況且而今江上只有這一隻船,誰也沒辦法追上你。

  項羽大笑說:我項籍帶領八千子弟渡江,今天沒有一人能夠回來,還有何臉面去見江東父老?他把戰馬送給了亭長,和隨從一起與漢軍短兵相接,斬殺了漢兵數百人。

  項羽突然看見漢兵中有一箇舊相識,就對他說:“漢王為購買我的人頭出資千金,懸賞萬戶侯,我把這個好處給你吧。”說完拔劍自刎。

  四面楚歌給人的啟示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