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忘祖的主人公是誰

  數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那麼?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數典忘祖典故

  晉國大夫籍談,出身於一個世代掌管文物典籍的貴族家庭。“籍”這個姓氏,就是由他們世襲的職務得名的。可是到籍談這個時候,他已不大管理文物典籍了,連晉國的歷史也瞭解得很少。魯昭公十五年***前527***秋天,東周景王的夫人穆後死了,大辦喪事,各諸侯國都按照禮儀,派專使前來弔唁,並貢獻珍貴的禮品。

  籍談與大夫荀躒***li歷***作為晉國的專使,也來到東周都城。但是,他們沒有帶什麼珍貴的禮品。周景王心中很不局興。周景王決定對晉使施加一些壓力,所以王室喪事禮儀一結束,他就特別設宴招待兩位晉使,並故意讓侍者用魯君新獻的青銅壺給晉使斟酒。

  賓主漸漸地酒喝多了,周景王乘著酒興向晉使荀躒誇起魯國的青銅壺來,說道:“你看魯國送來的這件銅器珍貴嗎?”荀躒含含糊糊地答道:“確實珍貴。”周景王話鋒一轉,單刀直入地問道:“承蒙各諸侯國眼中還有我這個周天子,進獻了這麼多珍貴禮品,遺憾的是沒有看到晉國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呵。”荀躒沒料到有這樣一問,答不上來,就示意籍談回答。

  籍談也沒有思想準備,隨口就說:“陛下,各國諸侯獲得天王的恩賞實在太多了,獻上一點完全應該,只是敝國……”周景王打斷他的話,問:“晉國怎樣?”

  籍談緩口氣,繼續說:“敝國僻處深山,與戎狄為鄰,從來沒有領受過天王的恩賜。我們的財力物力,對付戎狄的入侵都很緊張,拿什麼獻給陛下呢?”周王聽了這話,責備道:“啊,你太健忘了!晉的祖先唐叔不就是我們成王的弟弟嗎?王室恩澤廣被,怎能說沒有施到你們晉國的身上?”

  籍談想再說什麼,可是周王接連舉出許多無可辯駁賞給晉文公的,有襄王的“大路”、“戎路”兩種戰車,還有武士、弓斧及祭神的美酒,等等。周景王進一步譏諷道:“你的祖先孫伯黶,是晉國專管典籍的正卿,你怎麼把老祖宗的職務都忘掉了呢?怎麼對晉國的歷史這樣無知啊!”籍談和荀躒實在沒有臉再待下去了,不等席終,就告辭而去。

  周景王望著這兩個人的背影,得意地笑起來,對左右說:“籍談大約要絕後吧,竟然數典忘祖了!”

  相關人物:

  周景王,***公元前?——前520年***,姓姬,名貴,中國東周君主,諡號景。他是周靈王的兒子前545年靈王死後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前520年去世,葬於翟泉***今河南省洛陽市舊城***。其子周悼王、周敬王先後即位。

  周景王姬貴在位時,財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國乞討。有一次,他宴請晉國大臣荀躒,指著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都有器物送給王室,為何獨獨晉國沒有?”荀躒的隨員籍談答覆說,當初晉國受封時,王室就沒有賜以禮器,目下晉國又忙於對付戎狄,送不出禮物來。姬貴列數了王室賜給晉的土地器物,諷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談是“數典而忘其祖”,這就是成語“數典忘祖”的來源。這件事說明,春秋初年王室還能賜些土地器物給諸侯,這時卻只能靠向諸侯乞討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經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