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駱賓基生平簡介

  駱賓基,作家;1917年出生,於1994年去世。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東北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兼祕書長,《戰旗》、《文學報》、《東北文化》主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駱賓基簡介

  駱賓基是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作家,而且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黨員,曾經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擔任抗敵協會的理事,也是東北協會的祕書長,他在早年間還擔任過《戰旗》、《文學報》等刊物的主編,到了建國之後又成為山東省的文聯副主席以及文教委員。

  駱賓基在1917年的時候出生,當時他的家庭是做茶莊生意的,但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破產,而他原本的名字是張璞君,但是人們顯然對駱賓基這個名字更加熟悉。在十三歲的時候他到高小成為插班生,就是在這段時間中他了解了平等、五四運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含義,因此在那個時候他十分為國家擔心。到了1933年他開始讀高中,而托爾斯泰以及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和思想也深深地影響到了他。

  到了1937年他開始在浙東地區做革命宣傳工作,第二年就成為了一名黨員,然而到了1940年他卻和黨失去了聯絡,於是便在桂林、香港以及上海等多個地區開展文學方面的工作,在這段期間他創作了《北望園的春天》、《姜步畏家史》、《罪證》等多部作品,在1947年的上海他因為一直動員地方力量接受軍改,在去往長春的路上被國民黨抓到,直到兩年之後才被釋放出來。最終在1994年的時候離開了人世。

  駱賓基作品

  駱賓基是一位生活在戰爭年代的作家,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並且懂得了五四運動等活動的真實含義,因此便對國家的前景產生了很大的擔憂,到了1937年他開始加入革命的隊伍進行各種宣傳活動,之後又加入了共產黨中,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文學事業,反而因此而有了許多創作的靈感。

  駱賓基作品包括《北望園的春天》、《邊陲線上》以及《幼年》等等,然而在所有的駱賓基作品中《邊陲線上》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經典鉅作,說它特殊主要是因為這部作品是他的處女作,同時也是讓他第一次出名的作品,這部作品體現出了駱賓基並不是單單將文學當做文藝,而是將它當做了為革命服務的一個途徑,而他之後的創作風格也可以在這部小說中看出一些端倪。

  這部駱賓基作品主要講述的是由不同階級和不同種類的人們集合成為一支抗戰的隊伍,他們在東北地區展開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抗日道路,同時也體現出人們面對抗戰的不同的心理,其中有著很強的邊陲地區的蒼涼,人物的命運通過一系列的事件表現地十分的曲折,而故事的結局也十分的複雜。在這部小說剛剛問世的時候也經受了很大的波折,就和駱賓基的經歷一樣,在抗戰年代他的人生充滿了未知和磨難,而豐富的經驗終於促使他創作出這部偉大的作品。

  駱賓基喜歡蕭紅嗎

  駱賓基喜歡蕭紅嗎?是的,駱賓基喜歡蕭紅,但是駱賓基對蕭紅的喜歡並不是男歡女愛這種感情。

  對於駱賓基來說,蕭紅就像一個姐姐。在蕭紅生病期間,駱賓基一直陪伴在其左右,這一舉動引起了人們對他們之間的關係的各種猜測,一些人覺得駱賓基與蕭紅之間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但是駱賓基也曾說過,他本人與蕭紅之間並沒有超越朋友的戀人情感。

  另外關於駱賓基喜歡蕭紅嗎這個問題?據一些知情者所言,駱賓基喜歡蕭紅,不過他們之間有的是惺惺相惜的敬慕之情。只是在蕭紅病重期間,駱賓基基於對這位年輕女作家的敬仰與愛慕,留下來照顧著她。同時對於蕭紅而言,自己作為一個臨近死亡的人,不僅需要人的照顧,另外心靈上的缺失是最大的問題,她需要一個人來寬慰她、照顧她,與其他人比起來,駱賓基更懂蕭紅,他全心全意地照顧著蕭紅,是出於類似親情的感情,出於對一個有才華的女子的欽佩。

  雖然在蕭紅生命的最後幾天,是駱賓基陪伴其左右,並詳細地紀錄了與之相關的資訊。但是二者之間是純粹的類似親情、友情的感情,而且據駱賓基的兒子的論述,他的父親駱賓基對蕭紅的喜歡,更多是敬佩與憐惜這樣的一個才女。

  駱賓基喜歡蕭紅嗎?其實駱賓基對蕭紅更多的是感激與憐惜之情,也就是這種感情的存在,駱賓基才會一直照顧蕭紅直至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