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蒲寧的生平簡介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落葉》,短篇小說《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蒲寧生平簡介

  蒲寧是俄國著名作家,如今在蒲寧所著的文學作品中,大多詳細記載了蒲寧簡介。通過了解蒲寧簡介得知,蒲寧全名為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蒲寧生於1870年,卒於1953年,享年83歲。蒲寧自幼在俄羅斯的沃羅涅什鎮長大,蒲寧的祖上曾是俄國顯赫的貴族階層,家業傳到蒲寧父親一代時,祖上的家業早已衰敗不堪,蒲寧一家只能依靠一個莊園為生。

  蒲寧的父親是一個樂觀而又懂得及時行樂的人,蒲寧童年時期,經常跟著父親在莊園內遊玩。莊園內怡人美麗的自然風景給蒲寧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致於蒲寧在後來創作詩歌作品時,都會借大自然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之情。蒲寧自懂事起,便深感生活的不易。儘管蒲寧的家庭條件非常差,但是這並沒有阻止蒲寧對文學創作的追求。

  蒲寧青年時期非常崇拜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俄國著名詩人。蒲寧和大多世襲貴族階層一樣擁有很多階級偏見,他既羨慕著貴族階層的生活,同時又埋怨自己生錯了年代。蒲寧的大哥是一位大學生,蒲寧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都是從大哥那裡獲取的。在大哥的指導下,蒲寧的創作才華愈見顯露出來。蒲寧17歲時,便在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獻在曼德遜的墓前》。此後,蒲甯越發沉迷於詩歌創作,只要蒲寧一有空閒時間,便會聚精會神地創作詩歌作品。

  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眾所周知,蒲寧是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在記載蒲寧生平經歷的書籍中,也有提及世人對蒲寧的評價。那麼,瞭解蒲寧生平經歷後,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蒲寧是一位敢於追求夢想的人。蒲寧童年時期便對文學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蒲寧的父母沒有經濟條件將蒲寧送往大學讀書,但是蒲寧並沒有向困難所低頭。

  蒲寧的大哥作為家中唯一的大學生,蒲寧只要看見大哥有空閒時間,便會讓大哥教他讀書認字,在蒲寧的努力下,他漸漸讀懂了普希金的詩歌作品。蒲寧初中輟學之後,便到社會上賺錢謀生,此後蒲寧一邊到工廠上班賺錢,一邊創作詩歌作品。正因為蒲寧心中懷揣著文學創作的夢想,所以蒲寧曾報讀過大學預科班,甚至還進入莫斯科大學就讀,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蒲寧最終未能完成大學教育。

  青年時期的蒲寧先後在報館、圖書館等地方工作過,正是多樣的社會經歷,才讓蒲寧有了文學創作的素材。除此之外,蒲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蒲寧的文學作品可知,蒲寧是一個嫉惡如仇,體恤農民疾苦的人。縱觀蒲寧的小說、詩歌作品不難發現,蒲寧文學作品大多以反映社會真實風貌為主,其中,蒲寧展現了俄國貴族階層貪婪可恥的嘴臉。除此之外,蒲寧通過描繪刻畫主人公心酸的生活經歷,來表達自己對俄國農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對蒲寧的評價

  蒲寧是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如今,蒲寧的作品依然深受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表達過自己對蒲寧評價,高爾基說:“俄國文學史如果去掉蒲寧將會黯淡無光,將會失去這位情繫俄國文化的孤單旅行者心靈中彩虹般的光耀和星光閃爍。”從高爾基對蒲寧評價變可得知,蒲寧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學家。

  除此之外,瑞典科學院也曾表達過對蒲寧評價。在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瑞典科學院便已認可了蒲寧在文學史上的突出貢獻。他們說,蒲寧是一位舉世公認的大作家,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讓他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之地。蒲寧的文學創作風格,既繼承了19世紀文學的特點,又開闢了一條文學創新的道路,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蒲寧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

  在蒲寧作品中,可以看到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中上期俄國社會現象,如同紀錄片一樣,蒲寧的作品用“真實”兩字反映了社會百態。除了作家身份之外,蒲寧還是一位詩人,蒲寧的詩歌作品並不旨在單純的抒情,通過了解蒲寧的詩歌作品不難發現,蒲寧的詩歌作品大多反映了底層農民疾苦的生活場景。除此之外,蘇聯詩人特瓦爾托夫斯基也曾高度評價過蒲寧,特瓦爾托夫斯基在《蒲寧文集》中稱讚蒲寧在文學領域的貢獻是非常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