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威廉布萊克的簡介
威廉·布萊克,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出生於倫敦,虔誠的基督教徒。主要作品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深沉,充滿神祕色彩。他一生與妻子相依為命,以繪畫和雕版的勞酬過著簡單平靜的創作生活。後來詩人葉芝等人重編了他的詩集,人們才驚訝於他的虔誠與深刻。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陸續發表,他的神啟式的偉大畫作也逐漸被世人所認知,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從此確立無疑。
詩人威廉布萊克的生平
出生於倫敦一個開設男子服飾經營商的家庭,由於個性獨特,不喜歡正統學校的教條氣氛拒絕入學,因而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從小就喜歡繪畫和詩歌。11歲起就進入繪畫學校學習了三年並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其父有意讓他師從一位著名的畫家繼續深造,但他考慮到家庭負擔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去雕版印刷作坊當了一名學徒。14歲當雕版匠人巴塞爾的徒弟,跟他學了七年。他還被派往威斯敏斯特教堂製作墓碑雕刻。雖然出生微賤,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這並不能遏止他非凡才智的發展。他博覽群書,甚至潛心於洛克和博克的哲學著作,早早便對這個世界有了深刻的認識。1779年,22歲的布萊克學徒期滿出師,成了一個自由的手藝人,靠當一名雕刻匠掙錢餬口。然而,他卻選擇了繼續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實現自己的畫家之夢。25歲那年,他與花匠的女兒凱瑟琳-布歇結了婚,教妻子讀寫,好讓她幫助自己的工作。這對年輕的夫妻以現在十分流行的“DIY”方式,攜手出版了一本名為《純真之歌》的詩畫集從頭到尾全是親自動手:布萊克在銅版上刻上自己的詩和畫,凱瑟琳則負責壓印、上色和裝訂。不過,夫妻二人的努力並沒有在當時換來賞識和金錢,雖然一本書僅僅只賣幾先令,卻依然賣得極為緩慢***今天,這本書的複製品都可以隨便賣到上千美元***。布萊克大部分的繪畫作品都是蝕刻版畫,他自己也創作了一種獨特的方式把寫的詩和畫的插圖刻在銅板上,然後用這種銅板印成書頁,再進行上色。
除了他的妻子,布萊克也在教導他的弟弟羅伯特畫圖、塗色、雕刻。1787年冬天,羅伯特生病去世。羅伯特死的時候,悲痛的布萊克看見他弟弟的靈魂穿過屋頂冉冉上升,“歡樂地拍著手”。他相信羅伯特的靈魂繼續來看他,後來又聲稱在一次夢中,羅伯特告訴他印刷的方法——在一塊銅版上蝕刻詩與插圖。布萊克的詩和畫是不可分的。詩往往是他自刻的畫頁中的一個部分,兩者互作印證。
儘管生活拮据,布萊克依然堅持做自己作品的出版人,而不是被別人簽約。在藝術創作方面,這位極有個性的詩人也始終堅持用水彩和蛋彩,而不是長期以來在藝術中佔權威地位的媒介油畫。當時皇家美術學院的掌門人、著名肖像畫派大師喬舒亞·雷諾茲並不賞識布萊克,他認為布萊克在畫中注入了太多的“主觀感情和幻想的成分”。在當時這所著名的藝術學府,年輕的威廉-布萊克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1784年,在父親過世後,布萊克開始與著名出版商約瑟夫·約翰遜合作。在約翰遜的合作者中包括當時英國許多優秀人物,如:約瑟夫·普萊斯利、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和托馬斯·佩恩等等。布萊克同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很快成為了好友,並應邀為其作品創作插圖。1788年後,他陸續出版了四本詩集。他的詩集《純真之歌》***1789***反對教會的禁慾觀點,肯定生活和人生的美好,這與他反對專制、同情民主革命的思想是有聯絡的;他對耶穌和天使的歌頌,則是出於他虔誠的基督信仰。詩集《經驗之歌》***1794***揭露英國政府和教會對童工和青少年的摧殘,其中還有對被驅作戰的士兵的嘆息和販賣女子為娼者的詛咒。
18世紀70至9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革命的浪潮席捲歐美,英國國內也展開了反封建、反殖民主義的鬥爭。這時期布萊克寫了預言詩《法國革命》***1791***和《亞美利加》***1793***等,歌頌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痛斥封建專制,要求人類平等,後一首詩還抨擊英國的殖民主義政策。
1804年的長詩《四天神》揭露了英帝國的工商業繁榮是建立在剝削和奴役之上的。他把統治者描寫為一個建造帝國的大工頭,以工業支援殖民戰爭。工人們日夜勞動替工頭建立一座擁有12間房子***象徵一年12個月***的黃金大廈。工頭在這座巨宮中白天從事戰爭,夜間朝拜來歷不明的鬼神;無數人帶著腳鐐手銬在宮中呻呤。布萊克對磚窯工人的疾苦作了真實生動的描寫。
詩人威廉布萊克的性格
複雜的人
他是一位複雜的多重人物:除了詩人,他同時還是畫家、雕刻家。他藝術的一面影響另一面。他用自己發明的方法,把寫的詩和畫的插圖刻在銅板上,然後用這種銅板印成書頁,再給它們塗色。細讀布萊克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是由影象和文字結合的整體。文字不僅僅是用來說明圖畫,圖畫也不僅僅是用來表現原文。兩者都需要解釋性或推測性的閱讀。
對他的猜測
談論威廉·布萊克必然要澄清有關對他的諸多猜測,有人說他是瘋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倫敦夜間人們能夠聽到的墓地裡走出的勾小孩子靈魂的新年老人,當然,布萊克不可能如拉伯雷與阿萊丁諾一樣對世俗做徹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許他是信仰的迷霧,但那也是飽蘸著痛苦和愛的“紫霧”,布萊克開創了一種借想象力促成的幻覺而進行的思考,從這一點上,他啟發了艾米莉·狄金森和迪蘭·托馬斯,甚至阿爾蒂爾·蘭波。布萊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經驗的忠實記錄者,我們寧願把他看成從 “魔鬼作坊”裡衝出來的最優秀的淨化知覺的長者。
自寫自畫
從童年時代起,布萊克就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並且時常經歷幻想。他說他曾看見過綴滿天使的大樹,曾見到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聖先賢,並給他們畫過畫像。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繪畫和詩歌表現出來。他的畫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變形人體或表現他幻覺中所見到的人物。如他為自己的詩“歐洲:一個預言”***1794***所作的插圖就是源自他的幻覺。據說,當布萊克住在蘭伯斯時,他曾站在一個樓梯的頂端,看見過類似的一副幻象出現在空中。從這幅畫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開,一個裸體老人白髮白鬚飛揚,伏在一個黃邊紅裡的圓形物體內,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圓規測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這位神祕的老人顯然是《聖經》裡的上帝耶和華。在《舊約·箴言》裡有一段“智慧”所說的話可以佐證。
詩文畫
布萊克除了自寫自畫之外,還常常為別人的詩文作畫。名為《憐憫》的畫,就是他為莎士比亞的名著《麥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場所作的插圖。麥克白在即將弒君奪位時,內心充滿猶豫和矛盾。他說:“憐憫像一個赤條條的在狂風中飄遊的新生兒,又像一個御氣而行的天嬰,將要把這可憎的行為揭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使眼淚淹沒天風。”布萊克在這裡構想了一個神話般的場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憐憫”這位充滿慈悲的人物,騎著一匹飄逸的白馬“太虛使者”,無聲無息地掠過夜空。大地上躺著一位剛剛生產的母親。她非常虛弱,無力照顧新生的嬰兒。“憐憫”關切地俯下身去,張開雙臂迎接一個新的生命。而這個幼小但充滿活力的新生兒,從大地母親身上一躍而起,撲到“憐憫”的懷中。在“憐憫”的身後,有一個夜的使者,正張開手臂飛翔著,靜靜地掠過夜空。整個畫面顯得那樣寧靜而深沉,充滿著夜的神祕感和博大的包容性。無邊的夜幕,掩蓋著無數的罪惡、不幸、歡樂、憂傷、生命和死亡、溫柔與猙獰······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構成了深不可測的神祕內容。
遲到的肯定
布萊克一生都沒有得到當時世俗官方或公眾的賞識。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它是個反理性主義者、夢幻家和神祕主義者,一個遠離塵世的瘋子和偏執狂。他的作品在當時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詩人葉芝等人重編了他的詩集,人們才驚訝於他的虔誠與深刻。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的陸續發表,他的神啟式的偉大畫作也逐漸被世人所認知,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從此確立無疑。
時至今日,諸多評論家將布萊克列為英國文學史上與喬叟、斯賓塞、莎士比亞、彌爾頓、華茲華斯齊名的最偉大的六位詩人之一。由於他的畫作在文藝復興以後,開啟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創作新路,他又被讚譽為“英國藝術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Museum***為布萊克開設了專館,且館藏十分豐富;僅在2002年米迦勒學期MichaelmasTerm劍橋大學英文系的課程表中,就有三門有關布萊克研究的課程,它們是:“威廉·布萊克”、“布萊克的複合藝術”***Blake sCompositeArt***和“布萊克的微細特例”***Blake sMinuteParticulars***。布萊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見一斑。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斷言的:對於後來者來說,布萊克是挖掘不盡的———無論從思想、象徵、神話出發,還是從格律、詩藝或繪畫藝術出發,他的作品裡還有大量需要深入研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