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的分類

  商業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的一種,它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物件,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商業養老保險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商業養老保險的定義

  商業養老保險是以獲得養老金為主要目的的長期人身險,它是年金保險的一種特殊形式,又稱為退休金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

  商業性養老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交納了一定的保險費以後,就可以從一定的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這樣,儘管被保險人在退休之後收入下降,但由於有養老金的幫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商業養老保險,如無特殊條款規定,則投保人繳納保險費的時間間隔相等、保險費的金額相等、整個繳費期間內的利率不變且計息頻率與付款頻率相等。

  商業養老保險的分類

  傳統型養老險

  傳統的養老保險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通過簽訂合同,雙方約定確定的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約定相應的額度領取,通常來說,其預定利率是確定的,一般在2.0%-2.4%。歷史上,這個預定利率是變化的,一般都會與當時的銀行利率保持相當水平。銀行利率高時,這個預定利率也高。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高利率時代,商業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曾高達10%,但目前不會超過2.5%。

  賣點:回報固定,風險低。由於這類產品的回報是按照合同約定的預定利率來計算,而不受外界銀行利率變動的影響。因此,即使是在出現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回報利率。利率已經下調到3.9%左右,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養老產品,仍然按照當時10%的利率設計的回報來支付養老金。

  缺點:很難抵禦通脹的影響。因為購買的產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脹率比較高,從長期來看,就存在貶值的風險。2003年的一萬元與今天的一萬元,價值確實差很遠。而且,這部分投入到養老保險的資金,同時也失去了在股票、基金等渠道里獲利的投資機會。

  適合人群:以強制儲蓄養老為主要目的,在投資理財上比較保守者。

  分紅型養老險

  分紅型養老通常有保底的預定利率,但這個利率比傳統養老險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紅險除固定的最低迴報外,每年還有不確定的紅利獲得。

  優勢:除了有一個約定的最低迴報,這部分資金的收益還與保險公司經營業績掛鉤,理論上可以迴避或者部分迴避通貨膨脹對養老金的威脅,使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

  弊端:分紅具有不確定性,紅利的多少和有無,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有關係,也有可能因該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損失。目前我國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將可分配盈餘的70%以紅利的方式分配給投資人。但是,保險公司的規範化管理依然是問題。

  適合人群:既要保障養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於坐看風雲者。

  萬能型壽險

  萬能型壽險在扣除部分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後,保費進入個人投資賬戶,有保底收益,一般在1.75%-2.5%,有的與銀行一年期定期稅後利率掛鉤。除了必須滿足約定的最低收益外,還有不確定的“額外收益”。

  優勢:萬能險的特點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頂,每月公佈結算利率,大部分為5%-6%,按月結算,複利增長,可有效抵禦銀行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賬戶比較透明,存取相對比較靈活,追加投資方便,壽險保障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高或降低。萬能型壽險可以靈活應對收入和理財目標的變化。

  弊端:萬能險一般承諾有1.75%-2.5%左右的保底收益,但是,儲蓄利息的計算基數是進入銀行賬戶的所有本金,而萬能險的收益計算基數是保單的賬戶價值,即個人所繳保費中,扣除初始費、賬戶管理費等費用以外的資金。若以30歲男性客戶每年分別將固定資金投向某公司萬能險和銀行儲蓄相比較,到第5年,這位客戶無論是每年投5000元、1萬元還是5萬元,收益率都不如銀行儲蓄高。

  適合人群:理性投資理財者,堅持長期投資,自制能力強。

  投資連結保險

  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產品,設有不同風險型別的賬戶,與不同投資品種的收益掛鉤。

  不設保底收益,保險公司只是收取賬戶管理費,盈虧由全部客戶自負。

  優勢:以投資為主,由專家理財選擇投資品種,不同賬戶之間可自行靈活轉換,以適應資本市場不同的形勢。如果堅持長線投資,有可能收益很高。

  弊端:是保險產品中投資風險最高的一類,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動而盲目調整,有可能損失較大。

  適合人群:該品種有可能血本無歸,因此不適合將養老寄託於此的人。適合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強,以投資為主要目的,兼顧養老。

  商業養老保險的關鍵詞

  年金保險

  保險市場上絕大多數商業養老產品,都是限期繳費的年金保險,即投保人按期繳付保險費到特定年限時開始領取養老金。如果年金受領者在領取年齡前死亡,保險公司或者退還所繳保險費和現金價值中較高者,或者按照規定的保額給付保險金。

  年金保險和生存保險都是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內生存為給付條件,年金保險是生存保險的一個變種,但是兩者之間仍然有所區別。前者在保險期限內生存時由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期限和方式給付保險金,後者在被保險人生存至保險期滿時由保險公司一次性給付保險金。

  保險期間

  所謂保險期間,簡單來說就是從保險合同生效到終止的時間跨度。在被保險人正常生存的情況下,保險期間將直接關係到養老金領取的時間長度。定期和終身的養老保險產品都非常之多。

  領取方式

  商業養老保險通常有定額、定時或一次性躉領三種方式。躉領是在約定領取時間,把所有的養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定額領取的方式和社保養老金相同,即在單位時間確定領取額度,直至將保險金全部領取完畢。社保養老金是以月為單位時間,而商業養老保險多以年為單位,如平安人壽的長青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等,都採取按年給付的方式。定時,自然就是約定一個領取時間,根據養老保險金的總量確定領取的額度,例如確定要15年領取完畢養老金,那麼保險公司將根據養老金總額,確定每年可以領取的具體額度。有些養老年金保險合同中有約定的時間,有些可以自由選擇領取的方式,中間亦可以更改。

  領取時間

  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為女性55週歲,男性60週歲,社保養老金即是按照這兩個年齡段進行領取。相比之下,商業養老保險的領取時間則靈活得多,提供了領取時間的多種選擇,並且在沒有開始領取之前可以更改。年金領取的起始時間通常集中在被保險人50、55、60、65週歲這四個年齡段,也有更早或更晚的。

  領取保證

  養老金是以被保險人生存為給付條件的一種保險,為避免被保險人壽命過短損失養老金的情況,不少養老險都承諾10年或者20年的保證領取期。也就是說,若被保險人如果沒有領滿10或20年的保證領取期,其受益人可以繼續將保證年期內的餘額領取完畢。

商業養老保險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