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生平介紹
梁漱溟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可以讓後人不斷挖掘,不斷研究,總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汲取智慧的營養。梁漱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鄉村教育的實踐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漱溟是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後來給自己取筆名梁漱溟,以後就用這個名字立行於世。他出身於元代王族宗室,家世顯赫,是個詩書禮儀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學富五車,特立獨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特的存在。梁漱溟的代表作有《中國人》、《做人與讀書》、《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梁漱溟先生一生壽命很長,歷經中國歷史發展的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活動範圍極廣,跟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很多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有過接觸,因此簡單的梁漱溟簡介實在無法概括他那波瀾壯闊、曲折傳奇的一生。而且因為梁漱溟先生的研究過於深奧,今天的人們已經很少能領會他深刻思想的真諦了。因此梁漱溟簡介不過是拋磚引玉,讓人們重新認識這個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思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老人。
梁漱溟的學術思想
1917-1924年任北京大學印度哲學講師。1925年任山東省立六中***今菏澤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擔任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廣雅中學***校長,他將廣雅精神提煉為“務本求實”四個字,併成為延續至今的校訓。1931年在鄒平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1939年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該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兼同盟刊物《光明報》社長。1950年後任全國政協、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 梁漱溟先生與鄒平有著難解的淵源,在遺囑中表明把自己的骨灰安放於鄒平,現梁漱溟紀念館坐落於鄒平一中圖書實驗樓。
梁氏原是元朝宗室樑王貼木兒的後裔,出身於“世代詩禮仁宦”家庭,早年頗受其父樑濟***巨川***的影響。青年時代又一度崇信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主義思想影響。辛亥革命時期,參加同盟會京津支部,曾熱衷於社會主義,著《社會主義粹言》小冊子,宣傳廢除私有財產制。二十歲起潛心於佛學研究,幾度自殺未成,經過幾年的沉潛反思,重興追求社會理想的熱情,又逐步轉向了儒學。1918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講師,後升為教授,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闡發其“東方精神文明論”和新儒家思想,在學術界頗有影響。梁漱溟自稱“是一個有思想,又且本著他的思想而行動的人”。1924年,他辭去北大教職,到山東菏澤辦高中,又創辦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發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大意》、《鄉村建設理論》等著作,推行鄉村建設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參加抗戰活動,曾在重慶北碚辦勉仁書院。1940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同盟”,次年赴香港辦《光明報》,為“民盟”言論機關。1946年,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並代表“民盟”參與國共兩黨的和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四川北上,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1955年,由於批評當時的農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後主要在家從事理論研究,發表了《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等著作。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多高齡的他仍著文和演講,繼續宣傳他的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思想。
梁漱溟的學術思想自雲是:“中國儒家、西洋派哲學和醫學三者,是我思想所從畫之根柢”***《朝話》***,把孔子、孟子、王陽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學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糅合在一起。他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提出以“意欲”為根本,又賦予中國傳統哲學中“生生”概念以本體論和近代生物進化論的意義,認為“宇宙實成於生活之上,託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在東西文化觀上,把人類文化劃分為西洋、印度和中國三種類型,稱“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國其根本精神的”,與向前看和向後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別。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復興”,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嚐到“人生的真味”。斷定中國是一個“職業分途”、“倫理本位”的社會,缺乏“階級的分野”***《中國文化要義》***,因此反對階級鬥爭的理論,以為應該通過恢復“法制禮俗”來鞏固社會秩序,並“以農業引導工業的民族復興”***《鄉村建設理論》***。
梁漱溟的著作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尚有:《印度哲學概論》、《唯識述義》等,今編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的學術地位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印度哲學講師,後升為教授,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闡發其“東方精神文明論”和新儒家思想,在學術界頗有影響。1924年,他辭去北大教職,到山東菏澤辦高中,又創辦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發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大意》、《鄉村建設理論》等著作,推行鄉村建設運動。1925年任山東省立六中***今菏澤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擔任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廣雅中學***校長,他將廣雅精神提煉為“務本求實”四個字,併成為延續至今的校訓。
1931年在鄒平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抗戰活動,曾在重慶北碚辦勉仁書院。1939年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1940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務委員。次年赴香港辦“民盟”刊物《光明報》並出任社長。1946年,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並代表“民盟”參與國共兩黨的和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四川北上,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50年後任全國政協、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 1955年,由於批評當時的農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後主要在家從事理論研究,發表了《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中國人》等著作。八十年代後期,以九十多歲高齡仍然著文、演講,繼續宣傳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梁漱溟先生與山東鄒平有著不解之緣,在遺囑中表示把自己的骨灰安放於鄒平,現梁漱溟紀念館坐落於鄒平一中圖書實驗樓。
梁漱溟自稱“是一個有思想,又且本著他的思想而行動的人”。其學術思想自定位為:“中國儒家、西洋派哲學和醫學三者,是我思想所從畫之根柢”***《朝話》***,把孔子、孟子、王陽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學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糅合在一起。他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提出以“意欲”為根本,又賦予中國傳統哲學中“生生”概念以本體論和近代生物進化論的意義,認為“宇宙實成於生活之上,託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在東西文化觀上,把人類文化劃分為西洋、印度和中國三種類型,稱“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國其根本精神的”,與向前看和向後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別。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復興”,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嚐到“人生的真味”。斷定中國是一個“職業分途”、“倫理本位”的社會,缺乏“階級的分野”***《中國文化要義》***,因此反對階級鬥爭的理論,以為應該通過恢復“法制禮俗”來鞏固社會秩序,並“以農業引導工業的民族復興”***《鄉村建設理論》***。
其著作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尚有:《印度哲學概論》、《唯識述義》等,今編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
相關文章:
- 梁漱溟生平介紹
- 中性面板護膚的方法
- 尿毒症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 濟民藥業銀黃顆粒說明書
- 核桃分心木泡水的功效與禁忌
- 人教版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 缺鐵性貧血的危害
- 民謠吉他彈唱譜集精選合集
- 子宮怎麼排毒和保養_子宮如何排毒保養的方法
- 2020年元旦高質量的優秀髮言稿精選
- 教育調查報告怎麼寫
- 福州市房地產經紀合同模板
- 在日本的留學生活真實體驗分享
- 集體土地租賃承包合同範本
- 公司元旦狂歡活動的策劃方案範本
- 菠蘿盆栽種植方法
- 臉上出現黑頭有哪些原因
- 青年如何實現網上創業
- 適合一個人看的心情說說
- 北京新生兒醫保辦理及落戶流程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