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的創業故事

  導語:成功不是偶然,成功需要付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成功的文章,歡迎閱讀:

  人心很奇怪:一個壞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人們就覺得這個人其實也不錯,很率真,彷彿忘掉了他做過的恁多壞事;一個好人,偶然做了一件壞事,人們頓時會指責他是偽君子,卻忘掉了他曾做過的那麼多好事。跟敵人之前的矛盾,往往能化干戈為玉帛,容易化解;跟家人親人朋友的矛盾,卻終生不化,怨恨不已。

  ***1***、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致富手段;***2***、尋找能把肥豬吹上天空的大風口;***3***、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中國人更擅長微創新;***4***、木桶理論害死人,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長板,而非你的短板;***5***、創業路上三道坎,一坎更比一坎深,能堅持才是王道!

  男人女人都一樣,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是生命的低潮期,心裡憋著邪火,幹什麼都不順。老李年輕時,一定會要求自己咬牙頂住,堅持不懈;現在則會在低潮時放下糾結的工作,去玩一玩耍一耍,喝點小酒,打點小牌,過兩天,心緒高了,幹啥啥順,吃嘛嘛香。。。路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順著走,不要擰巴著活~

  隨著老李年齡越來越長,我越發深刻地認識到,人的成功,其實要分成外成功和內成功兩個層面。對外的成功,指的是你的事業、錢、名聲等等。但是人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你會發現還有對內的成功:你是不是過得很幸福,是不是過得很快樂,是不是過得很自由。無論外在怎樣,心裡都要有“無入而不自得”的快感。

  老李40歲之前,活得太“趕”啦,急匆匆的,火急火燎,以結果為導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過於努力,過於用強了;40歲之後,老李希望過得從容一點,慢一點,遲鈍一點,趕路的同時不妨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哪怕是花花草草呢。生活本身就是目的,目的只是生活的一點而已。

  不要按朋友的標準去要求或期望你的合作伙伴,否則既容易互相傷害,也容易導致失敗。這是兩種不同的關係,合作伙伴需要互相支援、配合和信任,朋友之間需要互相喜歡。好的工作關係不等於友誼,信任一個人也不等於喜歡一個人。

  99%的創業團隊分裂源於衝突,所以創業者一定要學會如何管理衝突,“和而不同”可能是最好的態度。首先,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壞事,創業者要創造人人敢說真話的大環境。其次,衝突發生了不要回避,各方務必充分表達觀點,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去追求雙贏,或者妥協,但絕對不要逃避或者強暴。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要用你的智商去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案,要用情商去建立一個核實的團隊,用膽商去體味一個叫做創業家的精神。創業的成功是偶然的,創業的失敗是必然的,無論你做了多少的準備,一個微小的事情就能夠毀掉你的一切努力。

  從一個創業者轉行商業教育,就像2001年我從HR轉行做總編輯一樣,一個白痴進入全新的領域,很難很難。比如老李英文很爛,但需要跟教授講英語,需要看英文書,以後也需要用英文教課,這個坎就不容易。但老李很喜歡這種百尺竿頭必須前進的感覺,很刺激,很新鮮,生命再一次綻放。

  這個世界的根本特徵是不確定性,一切都在變化中。那怎麼辦呢?柯先生曾送給我八個字: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在心靈境界上要往高處走,不為環境所觸動傷害;而在行動上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像騎馬,人要跟馬一樣快,才能保持穩當。人生中最讓我恐懼的事情,不是沒有財富,而是在6個月之內沒有任何進步。

  凡事過猶不及。比如敏感,能夠感受別人的情緒和想法,這是好事;但太過就是負擔了,就變脆弱了。別人一個眼神,一句玩笑,晚回或不回你的郵件,你都會覺得有所指。太過在意人際關係,認為處處都是政治,反而縮住了自己的手腳。有時候遲鈍一點挺好的,對些微的情緒末梢不予反應,反而是適度的處世之道。

  人生可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要為別人活,下半場應為自己活;上半場致力於創造財富,讓父母妻兒過上幸福體面的生活;下半場,則不應以財富為唯一追求。年歲越長越明白,幸福不僅取決於財富自由,更多來自內心的精神和境界。內在的境界比外在的成功更難追求,創造財富需要20年,提升境界可能需要一輩子。

  任何時代,真正的經濟推動力一定來自企業和企業家。當今對企業,尤其是對做實業的打壓太重了。結果是,真正做實業的,越來越少了;賺取短平快錢的,越來越多了。據說有個銀行報告說,1億資產以上的人群中,30%移民了,40%準備移民。一言以蔽之,沒有信心啊!民富國才強,讓私營企業發展起來才是王道。

  在善和美之間,越來越體會到美的力量。一個人富可敵國,但貪婪自私道德底下,我們會認為他很醜陋;一個人學富五車,高喊仁義道德,但言行不一甚至相悖,我們會認為他很虛偽;一個人,即使沒什麼錢,沒什麼學問,但言行舉止之間透露出的真性情,其溫和善良,其眼神笑容,總有一種美得動人的力量!

  我們總是覺得眼前的困難是最大的,卻輕易遺忘以前的痛苦;我們總是覺得美好的享受在未來,今天所做的不過是準備而已。於是,“今天”永遠在痛苦中,在過程中,在等待中。但其實,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今天”;我們應該享受的,也應該是“今天”帶給我們的一切。感謝老天讓老李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