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的發明者是誰

  望遠鏡,又稱“千里鏡”,是一種利用凹透鏡和凸透鏡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那麼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

  最初的想法並非伽利略,是受人啟發才自制並改進的,但基於他的貢獻,大家都認為他是發明者。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密特爾堡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 發現遠處的教堂的塔好象變大而且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原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密特爾堡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比赫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訊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就自制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 伽裡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第一次發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蓋著山脈並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後又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太陽的黑子運動,並作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

  幾乎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裡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

  沙伊納於1613年-1617年間首次製作出了這種望遠鏡,他還遵照開普勒的建議製造了有第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把二個凸透鏡做的望遠鏡的倒像變成了正像。沙伊納做了8臺望遠鏡,一臺一臺地雲觀察太陽,無論哪一臺都能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認為 黑子可能是透鏡上的塵埃引起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確實是觀察到的真實存在。在觀察太陽時沙伊納裝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則沒有加此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最後幾乎失明。

  荷蘭的惠更斯為了提高望遠鏡的精度在1665年做了一臺筒長近6米的望遠鏡,來探查土星的光環,後來又做了一臺將近41米長的望遠鏡。 使用物鏡和目鏡的望遠鏡稱為折射望遠鏡,即使加長鏡筒,精密加工透鏡,也不能消除色象差,1668年英國科學家反射式望遠鏡,斛決了色象差的問題。第一臺反望遠鏡非常小,望遠鏡內的反射鏡口徑只有2.5釐米,但是已經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盈虧等。

  1672年牛頓做了一臺更大的反射望遠鏡,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至今還俁存在皇家學會的圖書館裡。 牛頓曾認為折色象差不可救藥,後來,證明過分悲觀。

  1733年英國人哈爾製成一臺消色差折射望遠鏡。1758年倫敦的寶蘭德也製成同樣的望遠鏡,他採用了折光原則不同的玻璃分別製造凸透鏡和凹透鏡,把各自形成的有色邊緣相互抵消。

  但是要製造很大透鏡不容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臺折射式望遠鏡直徑為102釐米,安裝在雅弟斯天文臺。 反射式望遠鏡存在天文觀測中發展很快,1793年英國赫瑟爾製做了反射式望遠鏡,反射鏡直徑為130米,用銅錫合金製成,重達1噸。1845年英國的洛斯製造的反射望遠鏡,反射鏡直徑為1.82米。

  1913年在威爾遜山天文臺反望遠鏡,直徑為254米。1950年在帕洛瑪山上安裝了一臺直徑5.08米反射鏡的反射式望遠鏡。1969年在蘇聯高加索北部的帕斯土霍夫山 上裝設了直徑為6米的反射鏡,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現在大型天文臺大都使用反射式望遠鏡。

  拓展:望遠鏡分類

  折射望遠鏡

  折射式望遠鏡,是用透鏡作物鏡的望遠鏡。

  分為兩種型別:由凹透鏡作目鏡的稱伽利略望遠鏡;由凸透鏡作目鏡的稱開普勒望遠鏡。因單透鏡物鏡色差和球差都相當嚴重,現代的折射望遠鏡常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透鏡組作物鏡。其中以雙透鏡物鏡***普通消色差望遠鏡***應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塊冕牌玻璃製成的凸透鏡和一塊火石玻璃製成的凹透鏡組成,對兩個特定的波長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對其餘波長的位置色差也可相應減弱

  在滿足一定設計條件時,還可消去部分球差和彗差。由於剩餘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響,雙透鏡物鏡的相對口徑較小,一般為1/15-1/20,很少大於1/7,可用視場也不大。口徑小於8釐米的雙透鏡物鏡可將兩塊透鏡膠合在一起,稱雙膠合物鏡,留有一定間隙未膠合的稱雙分離物鏡 。為了增大相對口徑和視場,可採用多透鏡物鏡組。對於伽利略望遠鏡來說,結構非常簡單,光能損失少。鏡筒短,很輕便。而且成正像,但倍數小視野窄,一般用於觀劇鏡和玩具望遠鏡。對於開普勒望遠鏡來說,需要在物鏡後面新增稜鏡組或透鏡組來轉像,使眼睛觀察到的是正像。一般的折射望遠鏡都是採用開普勒結構。由於折射望遠鏡的成像質量在同樣口徑下比反射望遠鏡好,視場大,使用方便,易於維護,中小型天文望遠鏡及許多專用儀器多采用折射系統,但大型折射望遠鏡製造起來比反射望遠鏡困難得多,因為冶煉大口徑的優質透鏡非常困難,且存在玻璃對光線的吸收問題,並且主鏡鏡片會因為重力而發生形變,造成光學質量不佳,所以大口徑望遠鏡都採用反射式。

  伽利略望遠鏡

  物鏡是會聚透鏡而目鏡是發散透鏡的望遠鏡。光線經過物鏡折射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後方***靠近人目的後方***焦點上,這像對目鏡是一個虛像,因此經它折射後成一放大的正立虛像。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其優點是鏡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視野比較小。把兩個放大倍數不高的伽利略望遠鏡並列一起、中間用一個螺栓鈕可以同時調節其清晰程度的裝置,稱為“觀劇鏡”;因攜帶方便,常用以觀看錶演等。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由一個凹透鏡***目鏡***和一個凸透鏡***物鏡***構成。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能直接成正像。

  開普勒望遠鏡

  原理由兩個凸透鏡構成。由於兩者之間有一個實像,可方便的安裝分劃板,並且各種效能優良,所以軍用望遠鏡,小型天文望遠鏡等專業級的望遠鏡都採用此種結構。但這種結構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間增加正像系統。

  正像系統分為兩類:稜鏡正像系統和透鏡正像系統。我們常見的前寬後窄的典型雙筒望遠鏡既採用了雙直角稜鏡正像系統。這種系統的優點是在正像的同時將光軸兩次摺疊,從而大大減小了望遠鏡的體積和重量。透鏡正像系統採用一組複雜的透鏡來將像倒轉,成本較高,但俄羅斯20×50三節伸縮古典型單筒望遠鏡既採用設計精良的透鏡正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