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性價比的膠片相機

  儘管黃金時代已經逝去,但有關膠片與數碼孰優孰劣的爭論在攝影愛好者之中卻從來沒有終斷過。但即便如此,膠片與數碼也絕非不能共存,恰恰相反,兩者是能夠完美互補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高性價比膠片機榜單,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十部高性價比膠片相機

  佳能AE-1

  歷史:佳能AE-1相機產於1976至1984年間,期間銷售數量超過100萬部,可謂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機型。其不僅是當時市場上首款配備TTL自動曝光偵測系統的廉價SLRs相機,而且還是第一部使用了微型處理器的SLR相機。為了儘可能降低成本,佳能AE-1在機身上使用了大量塑料材質,不過這種做法同樣換來了更輕的機身重量這一好處。

  入選原因:佳能AE-1非常適合膠片入門使用者,它提供有快門優先模式和全手動模式。機身的測光系統已經比較精準,並且與其搭配的佳能FD鏡頭目前也十分便宜和易得。

  賓得K1000

  歷史:賓得K1000於1976年正式釋出,並且在接下來的20年中一直處於生產狀態,可以說是非常長壽的一款機型。與佳能不同的是,該機的絕大部分都由金屬材質打造,且採用全機械結構,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自動功能。內建曝光表是該機的一大特點。

  入選原因:賓得K1000的出現滿足了那些對於純機械操作深深著迷的入門使用者的需求。儘管賓得K1000和佳能AE-1在質量上都非常過硬,但我們更加欣賞K1000的機械設計,這種設計可以讓我們完全拋棄電池,而且由於是金屬機身,K1000在耐久性上也要有更好的表現。不過,該機的缺點是功能有些單一。

  奧林巴斯XA

  歷史:如果說到最小的35mm旁軸相機,奧林巴斯XA絕對會榜上有名。這部在1979年至1985年上市銷售的膠片相機,擁有一支成像銳利的Zuiko 35mm F2.8鏡頭。雖然奧林巴斯XA只提供了光圈優先模式,但使用者可使用曝光補償功能進行更多調整。此外,奧林巴斯XA也是以塑料材質為主,但機身的整體質感還是做的不錯。

  入選原因:奧林巴斯XA是一臺既輕巧又安靜的相機,它擁有當時並不平凡的外觀設計、呈現銳利的鏡頭,以及精準的測光系統。然而,其配備的調焦杆略小,好在自備的焦點深度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方面的不便。

  瑪米亞M645

  歷史:瑪米亞的M645是該公司歷史上首部6x4.5畫幅SLR相機,它於1975年推出,並在1987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該機採用電子焦平面快門,同時搭載有可更換式的取景器和對焦屏,但其膠片後背則是固定式的。該機之後還推出過不同版本,包括M645 1000和M645J。

  入選原因:無論是擺在桌子上看還是拿在手上實際操作,瑪米亞M645都算得上是一款高顏值的機型。不僅如此,它的機械設計也相當可靠,更不用說6 x 4.5畫幅所帶來的吸引力。

  尼康L35AF

  歷史:L35AF是尼康於1983年推出的首款自動對焦袖珍相機,簡單的設計和銳利的35mm F2.8鏡頭使其成為市場熱點。這部全自動緊湊型相機的機身前部有一個+2EV的曝光補償撥杆,其測光單元位於鏡頭正下方,內建彈出式閃光燈,並可以使用濾鏡。

  入選原因:L35AF乍看上去像是一部廉價塑料相機,其實不然,該相機機身採用金屬與塑料材質,其鏡頭銳利、測光精準,且自動對焦也非常準確。此外,該相機由兩節普通AA電池供電。從技術層面來說,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膠片相機,唯一的缺點是其體積稍大。

  美能達Hi-Matic AF2

  歷史:1981年首發的美能達Hi-Matic AF2相機是一部採用全自動式操作和固定鏡頭設計的產品,機身搭載的是一隻成像風格銳利的38mm F2.8鏡頭。與尼康L35AF類似,這部相機的測光系統也是被直接安置在前鏡組下面的,因而能夠支援使用濾鏡。此外,美能達Hi-Matic AF2由AA電池供電,且內建彈出式閃光燈。

  入選原因:價格實惠是美能達Hi-Matic AF2的一大優勢,從鏡頭銳度到價效比,這部相機都是很難被擊敗的。儘管沒有自帶曝光補償這種當時已經十分常見的功能,但如果光線不足或距離被攝物體太近時,相機將會發出警告。相機採用塑料為主要材質,因而整體比較輕巧。

  奧林巴斯Stylus Epic

  歷史:奧林巴斯的Stylus Epic相機在歐洲及亞洲市場上也被稱作Mju II,其歷史並不像上面介紹的其他相機那麼悠久。這部於1997年才推出的膠片機,其最大特點是採用氣候密封式的全自動操作設計。與奧林巴斯XA一樣,該機設計有一個滑動式鏡頭蓋用於保護鏡頭。除此之外,Stylus Epic還以它搭載的35mm F2.8鏡頭及良好的自動對焦系統聞名,而此時的膠片機也已經開始使用鋰電池供電了。

  入選原因:奧林巴斯的兩部相機在許多方面都有共同之處,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種偏圓潤的外觀設計十分感冒。不過單就便攜性上講,Stylus Epic相比過去的膠片機還是有很大進步的,更不用說氣候密封功能也大大拓展了相機的使用場景。此外,內建的閃光燈也因為響應時間的縮短也變得更為實用。

  尼康N90s

  歷史:尼康的F90S/F90X於1994年登場,並且直到2001年才宣佈停產。對於想要從入門進階的使用者來說,尼康F90S/F90X可謂是絕佳的選擇。首先,其機身規格十分亮眼,不僅配備有3D矩陣測光系統、LCD肩屏,而且還能夠支援4.1fps的高速連拍和最高1/8000 s的快門速度。然而,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將其與現代數碼單反相機相提並論,畢竟F90S/F90X只有一個自動對焦點,且其自動對焦的表現也難以企及DSLR。

  入選原因:對於相機生產者來說,世紀之交是一個有趣的時間點。由於消費者已經逐漸從膠片轉向數碼,因而我們可以看到此時推出的膠片相機都擁有許多前瞻性的功能,並且有一種膠片和數字混血的感覺,而尼康F90S/F90X正是這樣一部會讓你產生在使用現代DSLR相機這種錯覺的SLR相機。如果你是一個尼康使用者,那麼你就沒有理由不去嘗試一下F90S/F90X這款相機。

  美能達X-700

  歷史:在1981年推出時,美能達X-700被定位為公司的頂級手動對焦相機。由於推出後在市場層面取得巨大成功,這部相機直到1999年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自此之後美能達也再沒有生產手動對焦的SLR相機。在這部經典機型上,我們可以看到TTL閃光燈測光系統、明亮的取景器和多重自動曝光模式。儘管定位較高,但出於減重的目的,美能達X-700還是使用了大量塑料材質。

  入選原因:美能達X-700在提供有程式曝光模式的同時,還支援光圈優先及全手動兩種模式。此外,與機身相配的美能達鏡頭目前在市面上也比較便宜且易於購買。

  佳能EOS 5

  歷史:與尼康F90S/F90X一樣,佳能EOS 5也是趨近於一臺現代DSLR相機的膠片機。在1992年被推出時,EOS 5主要面向準專業使用者。其搭載了佳能於1987年推出並沿用至今的EF卡口,內建16區評價測光系統、3fps高速連拍模式,以及5個自動對焦點,它也是佳能第一部提供眼控對焦功能的相機。機身由鋰電池供電。

  入選原因:提供了許多現代數碼相機功能的佳能EOS 5,可以說是上世紀90年代中高階膠片相機的代表。該機效能出眾,且從其身上能夠看到許多佳能DSLR相機的影子。

  膠片相機的優缺點

  與數碼相機成像對比

  數碼相機的儲存介質為感測器,而目前普通數碼單反的感測器為APS-C畫幅,即是在滿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長寬比為3:2***23.4*15.6***,於135底片同比例,中高檔的數碼單反部分可以做到全畫幅,也就是與135膠片相同的畫幅。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數碼相機的成像不能做到膠片機成像的高質感與高層次感,普通數碼相機的成像寬容度在3檔左右,高檔的數碼單反寬容度可達到5檔到7檔,而普通彩色膠捲的寬容度則在5檔左右,黑白膠捲甚至可以達到7到9檔的寬容度,從成像質量上而言,數碼相機並不足以與膠捲相機媲美。而膠捲往往需要經過沖洗加掃描兩個步驟,畫面的細膩程度與掃描的精度有很大關係,高階的掃描器可以掃出1200W左右的畫素***35mm膠捲***,但是數碼單反則不存在此問題,畫素的精度往往是固定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