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恆陵墓在哪
陵墓:指帝王、諸侯的墳墓。現多指領袖或先烈的墳地。李恆陵墓即為唐光陵,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李恆陵墓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唐穆宗光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之上,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為陵,周圍20公里。陵園南北二神門距離2900米,東西二神門距離2350米,陵園呈東西窄、南北長。現存西南角闕遺址,底徑12米、高1.5米,位於皇邊村北,南神門北20米為獻殿遺址。範圍東西300米、南北150米,遺址內有清代畢沅書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宮在半山上。
李恆陵墓範圍
光陵依山為陵,周圍20公里。陵園南北二神門距離2900米,東西二神門距離2350米,陵園呈東西窄、南北長。現存西南角闕遺址,底徑12米、高1.5米,位於皇邊村北,南神門北20米為獻殿遺址。範圍東西300米、南北150米,遺址內有清代畢沅書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宮在半山上。
李恆陵墓佈局
石刻
陵區原有石刻,與豐陵相同。現殘存四門石獅二對,形制同景陵。石獅身高175、身寬85釐米。石獅頭呈方形,眉脊突起、顴骨突出,軀體肥壯。神道石刻組合同泰陵,東西列間距60米。華表位於乳臺闕址北107米。華表高715釐米。形制與崇陵石望柱相近。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2米。翼馬身長2.35米、身高2.50米。東列翼馬,頭頂有獨角,角微小,披長鬃,垂尾;西列翼馬,頭頂殘,短鬃,縛尾。鴕鳥均殘毀,僅於北列翼馬北邊發現殘鴕鳥石塊。石馬在東列翼馬和殘鴕鳥石塊北發現兩個殘石馬,從殘存部分看,馬背置鞍韉,均無馬鐙,披障泥,系鞅秋,飾杏葉。在殘石馬北邊,有一殘石人,腰繫環帶,上有銙,從服飾看,系牽馬者。石人身高2.68米。東列石人僅存1,位於翼馬北155米,形制同景陵;西列石人存4,頭戴高冠,冠前飾團花紋,兩側飾羽翅紋,穿廣袖長袍,袖胡過膝,腳著靴,雙手拄五節劍。北神門外有石馬3對,均殘,東西列間距32米。南數第一對在闕址北62米,第二、第三對南北間距均為24米。從殘存部分看,形制同神道石馬。
陪葬墓
光陵陪葬墓,據《長安志》載有二座,為恭僖王皇后、貞獻蕭皇后。《唐會要》卷二十一載,光陵陪葬有恭僖太后王氏和貞懿太后肖氏。現僅於光陵南邊的下溝村發現一陪葬墓。
李恆簡介
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唐憲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於大明宮。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順宗即位後,三月,父親李純被立為太子。
唐憲宗在805年登基後,母親郭氏做為唐憲宗的嫡妻卻未能立為皇后,只是被封為貴妃。其後,在元和元年***806年***八月,李宥進封遂王。元和四年***809年***,異母長兄鄧王李寧被冊為太子。元和五年***810年***三月,李宥領彰義軍節度大使。元和六年閏十二月二十一日***812年2月7日***,太子李寧逝世。元和七年***812年***十月,李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820年2月14日***,唐憲宗卒,宦官樑守謙等擁立李恆,丙午***2月20日***登基,是為唐穆宗。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任用的宰相蕭俛、段文昌又無遠見,認為藩鎮已平,應當消兵。於是令天下軍鎮有兵處每年在100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被取消兵籍的軍士無處可去,又無法從事他業,只好藏於山林。不久河朔三鎮復叛,躲藏的軍士紛紛歸附三鎮。
長慶四年陰曆正月二十二日,崩於寢殿,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僅二十九歲。十一月,葬於光陵。死後諡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
- 李恆陵墓在哪
- 酷似章子怡的曹豔的個人簡介
- 教師節毛筆楷書法作品圖片
- 裝飾公司的經營範圍有哪些
- 社群安全工作總結範文
- 喝蜂蜜水的好處與壞處
- 公務員面試答題技巧與方法
- 情侶很動人的說說
- 什麼是行政許可行政許可的作用
- 老年人早餐吃什麼食物好
- 美容養顏抗衰老有哪些食物
- 關於小學生開學心得體會範文
- 桌上型電腦顯示器出現故障該怎麼樣解決
- 自費出國留學需要哪些條件
- 開小吃店的創業準備計劃書
- 2017年徐姓男孩怎麼取名
- 俄土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 節的聯想閱讀答案
- 淺析我國廣告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 無線路由器怎麼設定不讓別人用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