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阮大鋮是明末清初人士,籍貫安徽,因為阮大鋮早期與閹黨勾勾搭搭,後期又叛明投清,所以在歷史上名聲極壞,那麼你瞭解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阮大鋮的死亡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阮大鋮的死亡原因介紹

  阮大鋮,明末清初安徽人氏,其才華在明末是一絕,不僅僅擅長寫詩做詞,還精通寫戲曲。可謂是個全才之人。不過阮大鋮卻是一個有才無德之人,他的歷史評價很差,當時人們提起他幾乎各個都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那麼阮大鋮怎麼死的呢?

  阮大鋮早年學習十分刻苦,有著同齡人少有的聰慧與成熟。當時的私塾先生常常對人說,此子以後必定大有作為。果然如私塾先生所言,阮大鋮幾年後就考中進士,隨後入朝為官。此後的阮大鋮平步青雲,在官場混的風生水起。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人不可能死於非命,那麼榮華富貴的阮大鋮怎麼死的呢?

  阮大鋮怎麼死的答案很快揭曉。阮大鋮所處的時代是明朝末年,當時的明朝已經積貧積弱,腐朽不堪。廟堂之上有東林黨和閹黨整日廝殺不休,廟堂之下,民怨四起,各地農民起義進行的如火如荼。除此之外,關外的滿清也虎視眈眈。滿目瘡痍的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推翻,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走投無路,上吊而死。朝野上下頓時群龍無首。此時的阮大鋮也沒了頭緒。國破家亡之際,他做出了一個最錯誤的決定,投降滿清。

  那時明軍與清軍在南京城廝殺數日,最後南京城破,在這時候投降,世人肯定難以接受。投降後的阮大鋮不知羞恥,一路上給清軍搖旗吶喊。後來清軍攻打仙霞關,阮大鋮也一同前往,年老體弱的阮大鋮不堪舟車勞頓,病死在路上。

  阮大鋮的詩詞作品

  阮大鋮,明末清初人士,籍貫安徽,但其具體出生地如今仍然是個疑問。因為阮大鋮早期與閹黨勾勾搭搭,後期又叛明投清,所以在歷史上名聲極壞。其出生地一說是桐城,一說是懷寧,因為阮大鋮生平惡行太多,所以兩個地方都不願意承認他是自己人。這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奇觀。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奇觀是很多奸佞之人,文采卻不錯。

  阮大鋮就是一個文采不錯卻品行一般的人,可謂是小人多才。阮大鋮詩詞作品雖然傳世算不上太多,但是精品率卻非常高,僅僅看阮大鋮詩詞作品,完全想不到他會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阮大鋮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收收錄在《詠懷堂詩集》裡,裡面的詩詞題材豐富,種類繁多。既有田園詩,也有山水詩,還有些詞是託物言志型別的。

  阮大鋮詩詞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用典十分繁多,從中可以看出阮大鋮有著深厚的學識。他有一首比較著名的田園詩,叫做《園居詩》。該詩與陶淵明的《飲酒》有異曲同工之妙。“悠然江上峰,無心恬入目”讀起來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頗為相似,都有種物我兩忘的境界。這是阮大鋮早期的詩,看得出來,這時的阮大鋮還寄情于山水之間,無慾無求。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會遭受到歷史程序的影響,阮大鋮所處的明末正是動盪不安的時期,朝廷之上有派系鬥爭,民間有農民起義,邊境還有滿清虎視眈眈,阮大鋮在這樣的局面中沒有把持住自己,所以落得了十分不好的名聲。“我居向山曲,草樹復糾互。”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阮大鋮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