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傳統節日

  景頗族在我國也算是個小的少數民族,對於他們的民族色彩有哪些你可否瞭解呢?一個民族的特色往往會體現在他們的傳統節日上,而對於景頗族有哪些傳統節日的有可否知道呢?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

  2.撤種節和嘗新節

  撒種節和嘗新節,是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

  相傳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穫季節,她總是不厭某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穀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人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沉的愛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穫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而逝的最大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穫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天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裡,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撤種節。?

  3.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曆八九月間,當田裡稻穀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準備。他們揹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揹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主賓互致問候完畢,就要準備新米節的飯食了。婦女和小姑娘炒穀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飯,上山採野菜。小夥們歡歌結伴,下河捉魚。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乾魚、幹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願,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願,將來一定殺牛供祭。?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穀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穀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穀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穀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面和主要總結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新米節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促進農業技術交流的節日。

  4.採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遊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餘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5.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閒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裡,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景頗族的由來

  景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19209人。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縣、潞西市、瑞麗市、盈江、梁河三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在中國景頗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雲南省德巨集州隴川縣,隴川縣被稱為“中國目瑙縱歌之鄉”。

  雄獅般勇猛的民族——景頗族

  景頗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景頗族素以刻苦耐勞、熱情好客、驍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稱。他們有句家喻戶曉的成語:“要像獅子一樣勇猛。”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長刀與惡勢力作鬥爭。歷史上,多次頑強抵禦外敵侵入,為保衛祖國領土立下了功勳。

  景頗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區。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產豐富。除種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產名貴的紅木、楠木和各種竹子,還有橡膠、油桐、咖啡、茶葉、香茅草等經濟作物,以及熱帶、亞熱帶水果菠蘿、菠蘿蜜、芒果、芭蕉等。深山老林中棲息著各種珍禽異獸。地下礦藏也很豐富。

  景頗族的口頭文學發達,尤其是集詩、歌、舞於一體的創世史詩《勒包齋娃》,包含了人們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認識,深受本民族群眾的喜愛,也是祖國民間文學的一朵奇葩。

  除了長篇敘事詩外,景頗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豐富。山歌分為大聲唱的“直麼”和小聲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勞動歌,景頗支稱為“月魯”,載瓦支稱為“谷阿崗”或“谷統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風俗歌中以“臘磨羅統”最富特色。

  景頗族的禁忌

  1、在婚喪嫁娶或家裡親朋滿座的情況下,景頗人喜歡上山採來闊葉,供眾人吃喝時當作碗碟,這樣既衛生又經濟。但在飲食中,葉子千萬不能倒用,否則會被當成仇人而遭怒視。

  2、當你到景頗族家裡作客,不要在房內久站,應即按位置就坐。如果有人告辭而去,不能搶坐其位或板登。

  3、平時婦女不能託下巴而坐,託下巴而坐表示哀悼。

  4、婦女就坐,不許蹺二郎腿。

  5、年輕人不允許在父母面前蓄長髮,留鬍鬚。

  6、嚴禁在房內吹口哨。

  7、對長輩的包頭,不準亂***翻。

  8、不準在長輩面前開玩笑,做怪動作。

  9、不準拿筒裙筒蓋熟睡的小孩,這樣做景頗人認為孩子永遠也不會醒了。

  10、長刀和筒帕是每個景頗族男子的隨身之物,但這兩樣東西平時不能在牆上翻掛著,說明他家有人近日去逝了,表示辦喪事。

  11、長刀,既是武器又是生產工具,景頗人時刻離不了它。但在眾人烤火之際,不能抽刀從火苗上拿過去做事或傳遞給別人。

  12、如果是重病人在家,不能講告別的話,要不告而別。

  13、到別人家中作客,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上就座,不得久立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