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快樂的散文

  快樂之道如下:儘可能地使自己的興趣寬廣,並對引起興趣的人和事,不做敵對的反應,而做友善的反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用快樂詮釋人生

  清晨的鐘聲已然敲醒,彷彿一切的一切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萬物的復甦從此開始,快樂的生活從此開始。生活的經歷告訴了我們要樂觀而陽光的去生活,用樂觀詮釋自己的人生,才是一件幸福而快樂的事情。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著名的《時間簡史》的作者。他因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疾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的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他用樂觀戰勝了疾病,用樂觀詮釋了人生的真正價值。

  或許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沒有一個人是不曾經歷的,只有在磨練中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不斷的成長。

  初次來到天津的時候,自己對這裡的一切事物都不熟悉,感到很孤獨,每次想家都會自己暗暗的流淚,並且有時出去逛街也聽不懂這裡人的講話,這裡的一切彷彿都是對我的一個大大的挑戰……經過半學期的適應生活,逐漸的熟悉了這裡的一切,交了很多的天津人,並且天津人的話也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偶爾也會說幾句天津話了,天津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多讓我產生了好奇。

  彷彿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有趣,每一天都是很開心,並且孤獨感也都拋之腦後了,我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地方。或許這麼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但對於我自己卻是影響深遠。因為這個過程見證了我的成長過程,這裡有辛酸、淚水,也有快樂。它讓我明白了生活要樂觀的去對待,這樣才能是一個值得演繹的人生樂章!

  :快樂活在當下

  林清玄在《我可以預約雪嗎?》寫到“我快樂的活在當下”,我意識的記住了這句話,我喜歡林老先生的從容,在人生大起大落時卻看得如此超然,或許他母親的那句“對於一個有思想作家,人生任何的變化都是好的,樹頭若站得住,不怕樹尾做鳳台啊”,是對他剛強性格最好的詮釋吧!

  每到夜幕來臨,我總是喜歡泡上一杯清茶,在陽臺上正襟危坐地看著那輪血紅色的太陽慢慢西沉,漸漸在山的那頭銷聲匿跡,兒時,我總也是這樣的,那時自己就遐想著山的那邊是不是有無邊無際的蔚藍色大海,那裡是不是有老人口中提起的小人國,這樣的遐想一直持續我十三歲那年,跟隨父母走出了四顧屏障的小村莊,但我也開始變得失望了,山的那邊沒有海,山的那邊依然聳立著的是山。

  人的一生或長或短,或輕或重,或榮或辱,那就都是人生。我們可以用時間去衡量一個人活過的價值,卻不能用人生命的長短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三十七歲的梵高,三十八歲的普希金,六十二歲的海明威,四十二歲的卡夫卡,二十五的海子等,他們在這個世界停留如此短暫,卻讓人用幾千年,幾百年去記住他們,他們不曾帶走半根草,卻留給人類心靈慰藉的良藥。

  我在南方的一個偏僻小村莊裡出生,從呱呱墜地那刻開始,我便習慣那裡四季的氣息、那裡黑土的味道、牛咩咩聲音、麻雀的啼鳴。每天清晨陽光熹微,家家便亮了盞燈準備起來一天孩子的飲食和勞作鋤具,孩子們每天睡眼忪惺醒來時也只能看見耳順之年的奶奶在拍打著晾晒在陽光下的被子,衣服什麼的。抑或那天睡得晚了,奶奶便拿著掃帚掀開被子就是往屁股上打,還嘴上嘮叨著:“你看看,太陽都晒到屁股上了。還鼾聲滾滾,給我起來放牛去,牛都被你放得肚皮都穿過針了”。無奈之餘只能做個乖乖孫子了。

  幾年之後的春天我再回到故鄉,路不在是原來的路了,原本是青石板切割成的石階路,現在已經變成了泊油路,山也不再綠綠匆匆,偶爾只能在一些懸崖峭壁上看到幾顆萎靡不振的松樹,隱約間留下個烏鴉窩在那,但“主人”不知飛往何處了。村裡孩子大多也跟著父母進城去了,在村口,在家門口都是些白髮蒼蒼耄耋老人,你就算跟他們噓寒問暖,他們大都只會問你,你來自何方,要往何處?

  村裡的牛的生活是我最關心的,我在故鄉放了七八年牛,其中一頭喜歡爭強好勝把頭上的角給打沒了,另一頭溫順而又力大無窮,我跟它們有了很深的情感。我會因為它們哪天吃得肚子不夠圓鼓而失眠,會因為它們少喝了水而鬱鬱寡歡,它們是我童年的玩伴,我總是希望把它們喂得肥肥壯壯,等到父母從外邊掙錢回來,看到這牛便會對我的功績褒揚一番。這勝過他們買給我糖果,或是新年裡的一件新衣服,為了這句話我也總是樂此不疲。現今在村裡很難在發現一頭牛,家家門前擺放著的是一頭“鐵牛”,牛已經在這個村莊變得鳳毛麟角了。

  音樂,我是很喜歡音樂的人,倘若這個世界沒有了音樂,該是怎樣的沉悶啊!我總是喜歡靜靜躺在床上閉上雙眼,聽著自己喜歡的樂曲,鄧麗君,梅豔芳,是我頂喜歡的歌手,鄧麗君聲音如春天裡的流水,細膩,甜美,甘醇。每次看到她的演唱會都是心靈的一次洗禮,一次精神上的飽餐。九五年她遽然裡離我們而去,“時間並沒有匆匆的離去”,我們依然在聽著她的歌,在用不同的方式緬懷著她,零三年去世的梅豔芳,那首“夕陽之歌”是怎樣對生命的無奈和無能為力,但她卻又如此超然。該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死神的來臨啊?

  人活著,靈魂就該有所寄託。音樂,看書便是最好抉擇。聽金典的音樂,讀一本高尚的書,如同與一位聖人徹夜長談,我曾經反覆咀嚼著史鐵生《我與地毯》而又每次讀到“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將來臨的節日”時心靈受到無比震撼,是啊!沒有誰逃出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規律,人始終要回歸大自然的,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人活著就該快樂。

  喝完了一杯清茶,天空亮起了昴星,後花園裡,蟲鳴聲清澈,便離開椅子,來到案頭,翻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靈魂此時向著昴星飛去。

  :快樂之道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裡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乙說:“我現在拚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佈施於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

  多年來一隻尋找快樂之道,可總是發現痛苦多於快樂。快樂呼啦啦,唰的一下就過去了,而痛苦的記憶,總是銘心刻骨,猶如大樹上的疤痕,不管過去多久,仍會在上面留下記號。快樂如風,風過無痕;痛苦如刀,刀刀留傷。看那出家的和尚、尼姑臉上總帶著祥和的笑容,原來她們是找到了快樂之道的人。

  快樂,其實只是一種心境。清靜的心,往往容易得到快樂。禪師的快樂之道是“舍”,付出才會快樂。我們俗人的快樂之道是“取”,取得榮譽,取得愛情,取得金錢,通過不斷的得到求取快樂。可見有兩種方法可以獲得快樂,一種是“舍”,一種是“取”,快樂就在取捨之間。

  禪師們,什麼都可以放下,心有淨土,蹲在大橋下討飯也快樂無比,幸福而安詳,他們的淨土也在大橋下。其實人生何時不極樂,人間何處不淨土。淨土只在心中,快樂也只在心中。如果心有極樂,不管“取”還是“舍”,“得”還是“失”,都是快樂的。

  真正的快樂之道,並不在乎“取”還是“舍”的,關鍵還是得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