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志議論文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明志的議論文,僅供參考。

  篇一

  1句千古名言:

  “非恬澹無以明志,非平靜無乃至遠。”

  一名萬表丞相:

  “3顧頻仍全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孔明,平生之寫照。歷史黃葉,儼然1儒士風範,山高水長,傳承至今。

  現在,世事紛紛,誰能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雙潔?花天酒地,紙醉金迷,肉痛之極。

  生於何意?死於何值?人生在世,不與煙火壯麗,“不求聞達於諸侯”。只為活得安然,生得無愧,冷眼浮華,橫對譁鬧。1曲《高山流水》會知音,縱情揮灑古今情。與音符蕭灑雲間,散落花叢。潛入竹林,超出山溪。穿越千年戈壁,尋得一方綠洲。心靜如水,動如兔,淡淡的安靜,幽幽的芳雅。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煩心亂事,如灰飛煙滅。得失之間以1顆平常心視之。此志向彷彿朱顏親信相依相訴;若漫遊書海,閱盡人世春色,世事滄桑;若一書狂草,揮毫潑墨,行雲流水;若高歌一曲,釋懷大好河山;若蒙娜麗莎,嫣然一笑,雍容典雅。似:

  周郎英姿,羽扇綸巾,說笑風聲;

  太白文章,明代白髮,披荊斬棘;

  彭澤愛菊,採於東籬,悠見南山;

  摩詰秋暝,雨後空山,天高氣爽。又得春風滿面,楊柳岸邊,綠意叢生,生機盎然。

  獨守廬中,放眼全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上知天文,下知地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安全國大計,吐萬丈長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氣度曠達,海闊天高。知恥爾後勇,知辱爾後奮。堂堂男兒,哪為戔戔名利折腰?更哪為雞毛蒜皮熱瑣屑較量?

  恬澹是拳拳之心,白壁無瑕;

  明志是窮冬臘梅,頻頻幽香;

  平靜是如鏡水面,水波不興;

  致遠是丈夫四海,萬里比鄰。

  迴歸實際,杯裡酒中,花天酒地,還唱“眾人皆醉我獨醒”孰不知呼酒買醉,“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所謂灑脫。然大好光陰,早已磨滅。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往往被人以為是不得意時刻的自我安慰,或是明珠暗投,或是壯志難酬,而我看來是踴躍奮進,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不驕不躁,樂觀豁達。

  “男子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平靜無乃至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篇二

  今天,在這個以經濟為發展主流,充滿物質誘惑的社會中,要保持一顆淡泊名利,“寧靜而致遠”的簡單心境是非常不容易的。“淡泊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不是平淡,是絢爛至極也,是素靜質樸,寧靜深沉,是深邃的執著,是內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兩忘的境界。

  高山無語,深水無波。淡泊名利--作為做人的一種準則和風格,它是對人生的深層領悟,是人生境界的極致。淡是一種醒悟和超脫,堅持“有所不為然後有所為”,特立獨行而不趨炎附勢,穩重堅韌而不浮華燥動,義無反顧而舉重若輕。

  淡泊名利,就要把事業看得神聖,把明利看得很輕,不經心在意。不能把高官厚祿,物質生活成為約束自己的桎梏。淡然,無影無形,卻是一種大智慧。淡者,寬容,謹慎,執著,從而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華章。心靈淡然若水,人生就如行雲流水,輕盈飄逸。大家大成莫不如此。

  世界上凡是貪圖物質享受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會陷於靡爛,精神空虛不堪,品德不會高尚。為了能得到更高一層享受,可以不擇手段,鑽營名利,勾心鬥角,甚至於卑躬屈漆,喪盡天良,投人所好,失去了大節,丟掉了人格。縱觀社會上一些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的人,不管他多高的官,又有多少錢,到頭來無不落馬翻車,淒涼萬古。

  當前,絕大多數人還是為生計而奔波。一些人還是為名利而周旋於社會,人際,工作之間。我並不排斥物質,人人都有追求較好物質生活的權力,但也要“君之愛財取之有道”。正當的追求上進,積極進取是無可非議的,要大力弘揚的,奮鬥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

  淡泊名利,說到底是一個人如何看待和處理得與失的問題。人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當你用不正當的行為得到了高貴的社會地位出人頭地了,但你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青春,朋友,甚至是做人的尊顏。你每天山珍海味,食之無味,不如粗茶淡飯活的自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易逝,美好的東西難以保持。

  我們每個人應該抱有這樣得人生態度,在社會上儘可能積極進取,在內心深處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一份淡然。

  篇三

  古人“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境界,現而今已無人企及了!

  現今社會可以說是金錢至上的社會,在金錢面前一切都變得不真實了!親情、友情、愛情甚至被有些人當作獲取金錢的工具。眾所周知“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但現在這社會金錢幾乎是萬能的了,什麼東西都能用金錢買到,雖然有很多東西都不是那麼真實,但確實還是買的到的。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在現在已不誇張了。在現在只要你有錢,你就能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在為金錢奔波,就算那些想“淡泊”的人,在生活的壓力下也不的不妥協,淪為金錢的奴隸,為生計而苦惱、為金錢而瘋狂,甚至於小孩啟蒙時被灌輸的思想都充滿了銅臭味。在這個用金錢堆砌的社會裡,“淡泊明志”的理想離我們越來越遠,被淹沒在茫茫思海中。

  中國人表達感情是含蓄的,所謂“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也就是說的這點,“多做事,少說話”這也是說的另一種美德——謙遜。不僅如此,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更能體現謙遜的可貴了。含蓄和謙遜都是一種德,而現今的社會受外來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多的“德”被人們所拋棄、遺忘,路不拾遺都回被人們取笑為“***兒”,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呀!傳統的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無意義的時尚,含蓄轉變為開放,謙遜變成了張揚、自大。而真正含蓄的人卻處處碰壁,原本擁有這些美德的人,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將他們本應推崇的“德”拋棄。正式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美德在消失,是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不允許他們存在,古人們“寧靜致遠”的精神,正隨著社會的變遷,逐漸逐漸的消失、湮沒,這不能不說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而民族的精神卻在消亡。我不無嚮往的想:“等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放光輝的時候,希望也就是我沒華夏民族真正騰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