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二級論文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公共營養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摘要】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靈活的將任務驅動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擺正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愈發主動的汲取知識。久而久之,必定會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以及創興性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公共營養學;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對於公共營養學的意義
任務驅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近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作用於課堂教學上了。其主要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習目標的確立以及創造適合教學開展的情景。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目的性更明確的進行學習,在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相關知識什麼相關知識的前提下,往往學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其中,學習也就會有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公共營養這門課程是針對於探討怎樣免除疾病的困擾以及均衡食物營養來提高人體健康技能。相對於其他學科,它與現實連線的更為緊密,並和奪門學科均有較強的聯絡。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老師將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學材料作為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老師的講解是最根本的獲取知識的方式,老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這種教學方式的一般步驟是: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回顧以前知識、講解新鮮知識、課後練習以及檢測評定。這種教學方式有它自身的長處,他維護了老師的主體地位,幫助老師掌控住整堂課,在偏差的上課條件下可以以進行,同時課堂較為高效性。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明顯的看出它所存在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直被老師牽制著學習的思維,跟隨著老師固定的教學思路,學習處於被動的狀態,慢慢的學生形成思維上的怠性,不再去自己研究自己摸索,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這樣並不能將知識很好的消化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只有在老師提出問題時,學生才可以回答交流,不然的話隨意的在課堂接老師的話就是一種擾亂課堂的行為了,會影響老師教科的進行。由於課程設定的特殊性,公共營養學對教學中的互動交流尤為重視,在對知識進行傳授時也特別注重實踐性,因此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要注重引導主動積極學習的意識,讓學生自己自發的想要汲取知識探討知識。為學生設定一個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看書去探索,當這個目標達成時,學生會因為成功得到心理上的一個鼓舞,因此會更加自覺的去學習,對待知識更加的渴望,慢慢教學工作也會呈現一種穩步前行的良好趨勢。
2、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必要性
2.1公共營養學所面臨的緊迫任務①對青少年在身體快速成長過程中的飲食健康作出指導,對於現階段社會人群普遍存在的亞健康狀態做出調整,在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下增強人群避免有害物質的意識以及自我生活的調節能力;②對人體所需有利物質的生物技能做出探討,以及這些物質的所需量進行嚴謹的測算分析;③對營養的攝入以及身體病理狀態的探討,給出解決方案,並對此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④對我國特色飲食文化的深入探討;⑤推動有關營養知識的文化普及,用各種手段進行宣傳以提升國人的營養意識。
2.2加強公共營養教學在我國已經有相關的檔案針對的提到了公共營養教學的問題,要求社會加大對於公共營養的關注度,要加大這類人才的栽培力度,以及打造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強化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尋找到更多的更優秀的人才投入營養健康行業中。所以在學校加強公共營養教學就顯得尤其的重要。
3、任務驅動教學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3.1設定任務結合實際中課堂授課目的以及學生能力,將五個小組的學生分別分派了相對的任務。①分別找到兩種功能性完全差異的奶粉外包裝,嬰幼兒奶粉以及成人奶粉。將它們的配方進行對比,總結出各自的營養物質的類別和比列,並思考這些物質具有差異性的原因是什麼;②幼兒由於體內缺乏功能性營養素而引發的疾病,並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③幼兒由於體內缺乏某些礦物質元素而引發的疾病,並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④幼兒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而引發的疾病,並思考這種病的食物避免及輔助方式;⑤母乳比奶粉餵食的好處。
3.2思考任務學生在接收到任務之後,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自主性的對自己所分派的任務進行研究。並不是通過老師得到問題的解決方式,知識藉由老師的指導輔助,自發的參考材料,尋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這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個很好的主動積極學習的意識,創造了自己創新性思考方式,同時掌握了相關知識的應用技巧。
3.3完成任務在對任務進行認真的思考之後,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去搜集任務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參考材料。這樣一來,學生體內蘊藏的潛能和知識累計被挖掘出來了,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新舊知識的結合使學生大腦中的知識體系更連貫完善。這就是學生在自己摸索前行中所收穫的成果。
3.4交流任務聽取學生對於任務的成果彙報。不通的任務,不同人從不同角度來看,就會產生差異性的結果。學生可以由此進行交流,互相指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3.5點評任務對學生此次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這時候要注意,不要單單的侷限在結果的測評,還應該結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同學所做的努力,以及所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任務的點評,是學生學習成效最直接的體現形式,並可以由此發現學生做的不好的地方,給與指導幫助其改正完善。
4、總結
總而言之,將任務設定給學生,讓學生更有目的性的學習,是任務驅動法的顯著特徵。和傳統的教學形式對比來看,它更注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發散性思維的引導。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所需了,因此我們要進入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在現代的教學理念中,知識的攝取及能力的培養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任務驅動法對於教育而言不僅是能力提升的渠道,而且還是汲取知識的渠道。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學的需求,將任務驅動法恰當的應用進來,這樣一來會創建出舒適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善創痛教育中學生學習的被動性,逐漸培養出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在未來更多的挑戰中也能從容的思考面對。
參考文獻
[1]王興穩,陳劍.高校開設公選通識課程《公共營養學》必要性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1,***34***.
[2]蔡東聯,林寧.營養學新進展[J].解放軍醫學雜誌,2010,***4***.
[3]蔡威.我國營養學發展現狀[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1***.
篇2
淺析食品營養與營養食品問題
【摘 要】及時地引導我國食物結構的改革和調整,促進食物生產與消費的協調發展,並儘快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食物結構,已經成為關係到我國國民整體素質提高和國民經濟發展與繁榮的一項十分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本文介紹了當前我國人民的食物結構狀況和食品工業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闡明瞭營養、衛生與色、香、味的辨證關係,指明瞭以功能食品、發酵食品為主導的食品工業發展方向。
【關鍵詞】食物結構;食品營養;食品發展
營養食品本身就是人類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體質、延長壽命、繁衍與提高後代素質的物質基礎。從微觀上來看,食品中的各種營養物質要滿足人類生命與生理的要求。現代食品科學的基本任務是研究食品中營養物質如何能科學合理平衡配合,研製並生產出“營養、衛生、科學、合理”的食品。當然,食品中的色香味是食品中的重要條件,但不是決定因素。美國等發達國家在七十年代之前,曾經單純迫求色香味,生產出各種高脂、高糖、高人工新增劑的食品,致使美國在那個時期,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所謂“富貴病”幾乎佔其總人口的10%以上,特別是一味追求“精粉、精米、精油”的前提下,癌症患者、遺傳基因病人數也隨之居高不下。上述疾病一度達到總人口的15%。為此,美國動用官方、半官方、民間各個有關研究結構進行研究並提出發展營養平衡食品,功能食品以期將一食物結構調整,經過近20年的努力,才使這種狀況得以遏止和改善。回顧我國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由於經濟發展、生活改善。
一方面出現了膳食不平衡或營養過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並正在高速發展,另一方面,由於食品品種單一或營養不全或單純強調色香味又造成了一方面兒童的營養不良症,兒童缺鐵、缺鋅,缺乏多種維生素症。據2012年哈爾濱市小學生調查材料表明,兒童檢出缺缺維生素C達40%,缺維生素A的達70%,缺鈣的達60%,北方地方佝僂病率日益增高趨勢。
另一方面從當前老齡人群的健康狀況看,7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質病,而且仍呈上升趨勢。當然,致病因素很多,但食物中營養的不平衡是致病的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於人進入老齡階段,其整個機體代謝都進入新的平衡調整,需要符合老齡生理階段要求的各種營養物質,不僅有營養物質的質和量要求,而且營養物質之間的平衡供應尤為重要,破壞了這種營養物質之間的平衡配合,膳食中某種營養物質的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老齡人的代謝失調,而產生相應的疾病。如現在風行的精米、精面、精油、精糖、精鹽等各種精製食物,在精製過程中,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鉻、鋅等大量損失,有的可達85%以上,相對地,又使一些有害元素如鉛、錫、釩、鋁超標。
因此,老齡人代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病就會越來越多。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強化食品,暫且撇開假冒偽劣不談,也只是針對患有某種營養缺乏或過剩而造成機體不適出現某種特殊症狀才會有效,如缺鈣引起的骨軟化症,缺鋅引起的面板不全角化症。因缺鉻引起的心血管病或糖尿病,我們可生產富鈣或富鋅或補鉻的專門食品來滿足這些相應疾病的人群需要,不能像標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含糊其詞宣傳的所謂營養食品可治百病、永葆健康那樣。其實,任何一種食物都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與微量元素。但不同的在於量、種類和其相互之間的配合比例,只以量、種類就可標明什麼高營養物質,食品也就沒有什麼營養科學而言。
科學地強化食品,實質上是對某種或某些營養物質缺乏或過多的人群,協助其自身進行平衡代謝調節的食物。因此,它具有生物學功能,我們稱之為功能性食品,既是功能性,它就有特異性,不能隨便應用到各個方面去,否則,就會造成人們不只是經濟上,精神上的損失,而且適得其反,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有人提出“迴歸大自然”,這句話本意是正確的,從食物的角度來看,也不能不加以分析地認為凡是出於自然界的食物都可不加選擇,不經科學調配大食特食,儘管有些自然食品含有較高的營養物質,不等於是高營養物質。高營養物質應該是人體能高度吸收利用,大大促進人體的代謝平衡,提高人體健康與體質,這種食品應該稱高營養價值食品。高營養物質不等於高營養價值。有些自然食物含有較高的營養物質,但它也含有拮抗人體對營養物質吸收的有害成份,如菠菜是一種色、香、味較好而又富含維生素的蔬菜,但其草酸含量較多,吃多了,就會影響人體對鈣、鐵、鋅的吸收,孕婦、兒童和老人要注意食用。蝦是一種含有大量卵磷脂、礦物元素而又味美質優的食物,但它含有一種五價砷化物,單獨食用不會有多大害處,如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時食用進入體內,可將五價砷轉為三價砷而使人中毒。自然食物或稱綠色食物***泛指未汙染***,其所含的營養成份隨地區水源、季節、氣候、環境、植被與培植條件等因素影響不同而不同。所含的營養成份不都是平衡的,有的自然食物中某些營養物質多而另外一些少,比例也不可能那樣恰當,而且不少食物中含有各種各樣對人體吸收呈拮抗作用的物質。為此,在重視採用自然食品的同時,應注意科學新增適量新增劑,過多或片面採用自然食物既不經濟又不科學。結合食品成份的多樣化,相互配合,可使食品中的營養產生生物學的互補作用,有益於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食品的最高目的是被食用後,其所含的營養物質能被人體很好地吸收利用,以滿足機體平衡代謝的需要,促進機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而食品在生產加工、原料與成品運輸及貯存過程中須高度重視衛生,避免有害病原體、寄生蟲、齧齒動物、空氣有害成份以及塵土與其它汙染物的汙染,保證食品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這是促進食品有效進入人體內的必要條件。為了保證食品的營養成份不受損失,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色香味都能符合要求,食品中的食物組合搭配,加工工藝又必須科學,合理,這是保證食品質量的前提和手段,四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一個符合人們與現代化生產所要求的食品。因此,食品工業應該在發展日常必需要的大眾營養食品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開拓功能性食品的生產。在滿足人們對色香味要求的基礎上,補償它們在精製過程中損失的營養成份,以提高其營養價值,促進人體健康。同時,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生產出不同的營養食品或功能食品。
營養食品或功能食品,是根據不同人群的生理營養需要生產的營養食品。這種食品既是保健食品又是提高體質加強免疫效能的食療食品,其功能主要是促進人體的生理平衡代謝。遵照科學的平衡營養理論,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營養需求的特點,進行科學的調配,應用相應的加工工藝生產出的營養食品它既是功能性的,當然就有其特異性和針對性,這種食品受到國際上普遍關注,國外投入了相當的力量進行研製和生產,已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美國近十多年來的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數明顯下降,日本、德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了3-5歲,與其重視營養與功能食品的研製有很大關係。
由此可見,食品工業今後特別是在面向21世紀,應該向科學的廣度和深度發展,以功能食品與發酵食品為主攻方向,結合我國國情與自然資源,生產“營養、衛生、科學、合理”,能滿足我國廣大不同人群需要的各種功能與檔次的食品,對發展我國經濟,增強人體健康,保證子孫後代繁榮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