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城濮之戰是怎樣的

  城濮之戰,相信熟讀《孫子兵法》的人都非常熟悉。城濮之戰,算得上是春秋時期的重要戰事之一。今天,小編找來了和城濮之戰相關的史實,我們一起來看看,城濮之戰,是不是真的像一般的史書渲染的那樣血腥和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上真實的城濮之戰,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上真實的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前632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是繼齊、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戰以後,晉國與楚國之間的一場大戰,在春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扼制了楚國的北進勢頭,穩定了中原形勢,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當時,楚國可以說是勢力強盛、聲威方張。晉國自文公即位以來,對內整頓內政,發展經濟,壯大軍旅,對外尊崇王室,聯絡齊、秦,以與楚國針鋒相對,爭奪中原霸權。晉、楚之戰勢在難免。這是城濮之戰的根本原因。

  城濮之戰開始前,楚成王深知楚軍戰線過長,後方空虛,加之現在雙方力量的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決定撤兵,自率部分楚軍退至申***今河南南陽北***,以防秦軍襲其後方。但統帥子玉剛愎自用,不聽成王知難而退的告誡,堅決不撤宋圍。成王亦存僥倖取勝心理,又給子玉補充了少量兵力。子玉為尋找藉口與晉決戰,提出晉要曹、衛復國才解宋圍的要求。晉文公不好公開拒絕,遂將計就計,私下答應曹、衛復國,但必須以與楚斷交為條件,同時扣留楚國使者,以激怒子玉北上決戰。果然,子玉忿而北上,棄宋直撲曹都陶丘***今山東定陶東北***的晉軍駐地。晉文公下令全軍“退避三舍”***一舍30裡***,以答謝自己過去流亡楚國時受到的禮遇和當時許下的諾言。這樣既可以避開楚軍鋒芒,又可靠攏齊、秦軍隊,便於聲援。

  城濮之戰中,子玉以為晉軍畏懼,率軍追至城濮。兩軍對壘,晉軍分上、中、下三軍部署:上軍在右,下軍在左,中軍居中,先軫及晉文公坐鎮中軍指揮。楚聯軍亦按左、中、右三軍配置:陳、蔡軍編為右軍,實力較弱;一部楚軍編為左軍,戰鬥力較強;中軍為楚軍精銳,由子玉指揮。二十一年四月初二,決戰開始。晉下軍把駕車的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軍發起猛攻,陳、蔡軍一觸即潰,全軍瓦解。這時,晉上軍豎起兩面大旗,並在陣後揚起塵土,佯裝後退。子玉不察虛實,下令左軍追擊。待其突出之時,晉元帥先軫指揮中軍向其暴露翼側攻擊,斷其退路,晉上軍亦回頭夾擊。楚左軍大部被殲。子玉見兩翼均敗,大勢已去,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楚地。城濮一戰終以晉勝楚敗而告終。戰後,晉文公被周襄王策命為侯伯,一躍成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戰象棋的故事

  城濮之戰,這場影響春秋時期的大戰最終以晉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在這場戰爭中,不可一世的楚軍幾乎全軍覆沒,失去了稱霸中原的機會。而反觀晉國,除了拖住楚軍主力的下將之外其他的兵力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場勝戰。

  這場耗時將近四個月的大戰,晉國君臣團結,臣子為君主出謀劃策,軍隊上下一心,在政治、軍事、外交三方面合力出擊,步步為營,來回佈局,設計縝密,一步步讓敵軍陷入自己的圈套之中,戰爭就像跟下棋一樣,誰能算的越准算,手段越高,誰贏的機率就越大,楚成王空有強大的勢力,但不會進行計算,就算再給他們增強兵力也只能落敗而逃,哪能比得上足智多謀的晉文公呢?

  當然,就算晉文公下棋下的多麼厲害,但是沒有一副好棋子,也不能這樣輕易地大敗楚國。晉文公多虧擁有先軫狐偃等這一些好用的棋子,為他出謀劃策,晉文公才能得心應手,在戰爭上佔據有利的地位。

  城濮戰役是結束了,晉文公的這盤棋也下完了,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部好棋是如何進行佈局的。

  首先,選對幫手非常重要,晉文公選擇了齊、秦大國的支援,都是實力非常雄厚的大國,再看一下楚國的聯盟鄭、許、陳、蔡,自己的國家還沒穩定還想幫其他的國家,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次,人際關係,晉文公流亡在外的時候就已經交到了許多同盟,再加上他又講義氣,自然會有許多人選擇投奔他。

  最後,是用人的方面,在晉文公身邊的心腹都是些有勇有謀的人士,晉文公在城濮戰爭時耐心聽取他們提出的意見,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城濮之戰與三十六計

  現在,楚國有點兒被動了。本來想用閃電戰拿下宋國,誰知道宋城又厚又硬,宋國人善於防守嘛。關鍵是晉國聯絡齊國和秦國,各路援軍紛紛抵達戰場,形勢越來越不利。楚成王這個人還是很明智的,打不過咱就撤吧,萬一被秦國人切斷後路,那可就麻煩了。

  楚成王走了,退到申邑,保護好楚軍撤退的路線啊,成得臣還在包圍宋城,當然也做好了撤兵的準備。可是,大老遠跑來,沒得到什麼便宜就走,不甘心啊。他派宛春去見晉文公,提出讓晉國釋放曹共公,恢復衛國,楚國放棄攻打宋國。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曹國、衛國、宋國都會感激楚國,等於一石三鳥,多麼高明!元帥先軫***這時郤谷去世,先軫接任元帥***看透了楚國人的小算盤,心想讓你送人情還不如我自己送呢。

  晉國悄悄地對曹國和衛國說:“我們也不想吞併你們,只是看你們跟楚國走得太近,心裡來氣,這次是給你們個教訓,只要改正缺點還是好同志嘛。”曹國和衛國當然明白是什麼意思,連忙釋出宣告:從今往後我們跟楚國絕交,一心一意跟著晉國幹!

  成得臣氣得要命,更可氣的是晉國扣下使者宛春,放出風說要砍腦袋。如果這都能忍耐那就不是大將成得臣了,乾脆放下宋國,命令軍隊向晉國發起總攻擊,卻忘了楚成王臨走之前對他的囑咐:千萬不要被晉國人牽著鼻子走!

  看到成得臣率領軍隊撲向自己,晉文公和先軫不由得心花怒放。好了,你進我退,並且連退九十里地!楚國人都納悶了,我們是來決戰的,你們為什麼跑啊?

  晉國人說:“當年我們答應過你們,如果戰場上相遇,我們後退九十里,現在我們說話算話,兌現承諾!”

  成得臣挺自豪,哼,什麼兌現承諾啊,肯定是怕我們,於是窮追不捨,最後追到城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這個時候,晉國人也不再後退,九十里了!雙方擺開陣勢:

  下軍:欒枝、胥臣——右軍:鬥宜申***子西***

  中軍:先軫、郤溱——中軍:成得臣***子玉***

  上軍:狐毛、狐偃——左軍:鬥勃***子上***

  ***幫手有齊國、秦國、宋國******幫手有陳國、蔡國***

  幫助楚國的陳國和蔡國軍隊都佈置在子西率領的右軍。我們已經領教過這兩個國家的戰鬥力,基本上是幫誰誰倒黴,還記得嗎?忘了的話請參考鄭國和衛國的部分。晉國下軍的胥臣也看準了這個軟肋,讓士兵在戰馬身上蒙上虎皮,狼哭鬼嚎地衝向陳國和蔡國。

  看著成群結隊的猛虎衝向自己,還發出恐怖的怪叫聲,陳國和蔡國的戰士們都嚇傻了,拿武器的手沒了力氣,紛紛逃跑。

  欒枝早就讓人在戰車後面綁好了樹枝,看到胥臣的戰術收到效果,立刻驅趕馬車,向著敵人的隊伍飛馳。城濮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四月初二***陰曆***,春天快要過去了,天上還吹著猛烈的東北風。樹枝揚起的灰塵被風吹向南方,楚國士兵都睜不開眼睛,哪裡還有鬥志啊?

  子玉將軍聽說了右軍的形勢,還不太在意,因為他看見晉國的帥旗在向後移動。這說明中軍元帥要撤退。楚軍只要追上去打敗晉國的中軍,這場仗就算贏了。於是,子玉命令子上的左軍猛追晉軍。

  唉,這個急脾氣的子玉,也不知道他以前是怎麼打仗的,竟然看不出這是晉國的誘敵之計。原來狐毛拿來中軍大旗,放在上軍,故意迷惑敵人。

  子玉上當了!子上的左軍剛剛追出不遠,先軫和郤溱指揮戰鬥力最強的中軍猛烈插向楚軍的中央,而狐毛和狐偃也率領上軍反撲回來。楚國的左軍也慘敗。

  左右兩軍都失敗了,而且損失很重,驕傲的子玉不驕傲了,魯莽的子玉也知道沒法再打了,只好收集殘兵敗將撤退。晉國人當然不肯罷休,卯足力氣猛烈追擊,最後趕到楚軍的糧倉,藉著無主的糧食埋鍋做飯,好好地休息了三天。

  當子玉退到連谷***今河南省臨潁縣***的時候,氣急敗壞的楚成王派人給子玉傳話:

  “將軍啊,您要是回國,楚國的父老鄉親會怎麼說你呢?”

  是啊,父老鄉親會怎麼說我?敗軍之將,還有臉回國?那麼多戰士都死了,你怎麼活著回來了?子玉想了想,還是不回去了吧,於是拔劍自殺!

  聽到楚國元帥子玉自殺的訊息,晉文公哈哈大笑:

  “從今往後,我們晉國不用再怕楚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