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取經
是怎樣的呢?其實是"偷渡客"被唐邊防軍私放出境?趕緊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能得到解答了喲。
: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長安遇到了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萌發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尋求真經的念頭。一開始,玄奘希望獲得朝廷的支援,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書,請求西遊取經。朝廷考慮到當時的邊境狀況,“有詔不許”,其他僧人都紛紛退縮,只有玄奘打定主意並暗中著手準備,在28歲那年,邁出了遠行的第一步。因此可以說,玄奘是偷偷摸摸離開長安的,唐太宗並不知曉此事,也沒有傳說中與之結拜,還賜與其袈裟和禪杖,並親自為其餞行的事情發生。
玄奘從涼州開始了曲折而艱難的萬里取經之路。當地官員李大亮得到密報,說有個長安來的僧人想出關去西方,懷疑其真實用意,於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長安。玄奘在當地高僧的幫助下,悄悄潛行到了玉門關外的瓜州,遇到了一個叫石槃陀的胡人,請求玄奘為他授戒,還主動提出隨他同行,並安排了一匹識途老馬當玄奘的坐騎。
按照唐朝律法,協助偷渡的人也會被處死。當他們兩人快抵達第一座烽火臺時,石槃陀擔心玄奘一旦被駐軍抓住會連累到自己,幾次想提刀殺死玄奘。玄奘鄭重承諾後,石槃陀打消了惡念,回瓜州去了。從此,西行路上只剩下玄奘與老瘦馬。到了第一個烽火臺,縱然玄奘輕手輕腳,還是被駐軍發現了,守衛校尉王祥聽聞面前這個滿面灰塵的僧人竟是玄奘,大為驚訝。一番深談過後,王祥被打動了,決定放玄奘繼續西行,還為他指明瞭去路,告訴玄奘第四烽火臺校尉是自己的親戚,通過時只需報上自己的姓名即可。
玄奘順利通過了第四烽,避開了第五烽,進入了浩瀚的大沙漠。可途中又無意打翻了水囊,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關頭,老瘦馬找到了珍貴的水源,帶他走出了沙漠,來到西域的第一個國家伊吾國。
與伊吾相鄰的高昌國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並懇請他留下擔任國師,玄奘以絕食表明決心。麴文泰與他結拜為兄弟,準備了大量金銀、物資,派25人,隨帶30匹馬護送。同時還修書24封信給沿途的24個國家,附上謝禮,以助玄奘順利西行。跋涉了十萬多公里,玄奘終於抵達了天竺。
幾年後,玄奘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闊別已久的長安。和出行時的悄無聲息不同,他的事蹟轟動了整個大唐,唐太宗親自接見了他,讚揚他百折不撓的精神。
唐僧簡介:
玄奘,唐代高僧,洛州緱氏縣***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名褘,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稱唐三藏,意謂其精於經、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佛教聖典。
為我國傑出之譯經家,法相宗之創始人。[2]師之生年,一說為隋代開皇二十年***600***。
其兄先出家於洛陽淨土寺,法號長捷。師自幼從兄誦習經典,亦嫻儒道百家典籍。大業八年***612***,洛陽度僧時,理鄭善果,見師年紀雖小,然對答出眾,賢其器宇,破格以沙彌身分錄入僧籍。師乃與兄共居淨土寺,就慧景聽涅盤經,從嚴法師受大乘論。至隋唐之際,天下大亂,師偕兄遍歷隴、蜀、荊、趙諸地,參謁宿老,足跡及於半個中國。嘗就道基、寶遷二師學攝論、毗曇,從震法師聽發智論。於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學律部。後復從道深受成實論,就道嶽學俱舍論,聽法常、僧辯講攝大乘論。因慨嘆眾師所論不一,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可適從,乃誓遊天竺,以問惑辨疑。於貞觀三年***629,一作貞觀元年***西行,孤身涉險,歷盡艱難,經秦涼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過今之新疆省北路,經中亞地區、阿富汗而進入印度境內,沿途瞻禮聖蹟,迤邐南行,至摩揭陀國。時為貞觀五年,師三十歲,遂留學那爛陀寺,入戒賢論師門下,習瑜伽師地論等,又學顯揚、婆沙、俱舍、順正理、對法、因明、宣告、集量、中、百等論,鑽研諸部,凡經五年。其後,遍遊五天竺,歷謁名賢,叩詢請益,尋求梵本。遊學十二年,還那爛陀寺,依戒賢之命講‘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時有師子光講中、百二論,駁師之說,師乃會和中觀、瑜伽二宗作‘會宗論’三千頌破斥之;後又制‘破惡見論’一千六百頌破斥烏荼國小乘論師之‘破大乘論’,因而名震五天竺。戒日王等聞名,競相禮謁。時,師四十一歲,意欲東返。戒日王於曲女城為師作大法會,五印度十八國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羅門等七千餘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辯論大會。師受請為論主,稱揚大乘,提出論文‘真唯識量’頌,懸之於會場門外,經十八日,竟無人發論難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國王並於會後歸依為弟子。會畢,師決意辭歸,戒日王堅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國王於首都缽羅那迦城,開七十五日之無遮***佈施***大會,為師隆重餞行。貞觀十七年,師正式辭王東歸。經由今之新疆省南路、于闐、樓蘭而回國,往返共歷十七年,行程五萬裡。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帝敕命樑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盛大歡迎。
師所齎經像舍利等,凡數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520夾657部。
師歸後,為太宗、高宗所欽重,供養於大內,賜號‘三藏法師’。太宗且曾兩度勸其棄道輔政,師均以‘願守戒緇門,闡揚遺法’而固辭之。帝唯從其志,助其譯經工作,建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
師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凡十九年,共出經論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譯出之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師於印度所學遂盡傳至中國。師嘗斥責鳩摩羅什等古代譯經家以‘達意’為原則而信筆直譯之翻譯法,遂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之譯經新規則。後代譯經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則為法式,而稱玄奘以前所譯之經為舊譯,稱玄奘以後所譯之經為新譯。師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內載西域、印度、錫蘭等138國之歷史、地理、宗教、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親踐者110國,傳聞者28國。該書在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乃至於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極高之價值,至堪珍視,故亦甚為歐美日本學者重視。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示寂,世壽六十三***一作六十五、六十九***。師示寂後,高宗哀慟逾恆,為之罷朝三日。追諡‘大遍覺’之號。敕建塔於樊川北原。
其後,黃巢亂起,或奉其靈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國時,塔圮;迨至亂平,堙沒無人能識。
近30多年來玄奘大師真身頂骨***一部分***一直珍藏於南京靈谷寺。南京靈谷寺的淨然法師說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真正的玄奘法師頂骨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一般祕藏於密室裡,除非有重大佛教活動和重要佛教友人來訪,才會請出真正的玄奘法師頂骨,而一直在寺裡的玄奘法師紀念堂展出的乃是等同於真頂骨的影骨。
另外對日抗戰***1937~1945***時,日本人入南京,修路掘地得到大師部分頂骨,移奉日本。後一部分頂骨歸還臺灣,現奉安於臺灣省南投縣日月潭玄奘寺。〔參考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慧立***、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西域記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大唐內典錄卷五、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續高僧傳卷四、佛祖統紀卷三十九、開元釋教錄卷八、法苑珠林卷二十九、古今譯經圖紀卷四〕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取經
- 關於飛摔事件六年級作文
- 科目二考試難點分析
- 山羊的飼養有什麼利潤
- 八年級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 雪蓮果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
- 國慶節廣東省內自駕遊好去處
- 初二單元優秀作文描寫家鄉的橋
- 初三語文課文背誦的六種方法
- 做愛國人演講稿範文
- 美白祛斑粥有哪些
- 甲肝的誘發因素及治療措施
- 小孩增加記憶的食物
- 八個字班級口號怎麼寫
- 冀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複習資料
- 初一初二初三語文知識點
- 出口貨物退貨流程
- 河南省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含答案
- 寬頻上網頻繁斷線的解決方法
- 激勵人的名言佳句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