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客戶吃飯的禮儀須知

  接待客戶的一個重要事項,就是一同用餐,在餐桌上,很多問題可以輕鬆的討論,主客之前的情誼也可以得到一個進一步的聯絡。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般我們接待客戶,都會選擇中餐。這裡就包含了許多禮儀,如果接待方沒能注意甚至背道而馳,那一定不會給客戶留下好印象,商務接待的目的就很難達到了。

  1筷子

  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筷子必須成雙使用。筷子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撓癢、剔牙或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與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筷子。

  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食物,千萬不要去舔。因為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另外,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的上面。因為在中國習俗中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這種插法。

  2勺子

  中餐裡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和食物。有時,在用筷子取食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勺子來輔助取食,但是儘量不要單獨使用勺子去取菜。

  同時在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舀取過滿,以免溢位弄髒餐桌或衣服。在舀取食物後,可在原處暫停片刻,等湯汁不會再往下流再移過來享用。

  用餐間,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

  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燙,則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勺子吹,應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碗裡等涼了再吃。還有注意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裡,或是反覆舔食吮吸。

  3碗

  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飯、盛湯,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拿碗時,用左手的四個手指支撐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吃飯時,飯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

  如果湯是單獨由帶蓋的湯盅盛放的,表示湯已經喝完的方法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

  4盤子

  中餐的盤子有很多種,稍小點的盤子叫碟子,主要用於盛放食物,使用方面和碗大致相同。用餐時,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求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

  需要重點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盤子--食碟。在中餐中,大概有一些南北差異;偏南方地域,更偏向用作食物殘渣的存放處;偏北方地域,則更偏向用於暫放從菜盤裡直接取來享用的菜。

  較為保守的用法是折中:既可以裝將要吃的食物,也可以裝殘渣,只不過要分開放置。殘渣應輕輕取放在食碟的前端,取放時不要直接從嘴吐到食碟上,而要使用筷子夾放放到碟子前端。如食碟放滿了,可示意讓服務員換食碟。

  5湯盅

  湯盅是用來盛放湯類食物的。用餐時,使用湯盅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並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就是表示湯已經喝完。

  6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於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軟飲料。

  注意不要用水杯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需注意喝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裡,這樣是十分不雅的。

  7牙籤

  牙籤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備之物。它有兩個作用,一用於扎取食物;二用於剔牙。

  但是用餐時儘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要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食物,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更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

  剔牙後,不要叼著牙籤,更不要用其來扎取食物。

  8餐巾

  中餐用餐前,一般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溼毛巾。

  這塊溼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後,應該把它放回盤子裡,由服務員拿走。

  而宴會結束前,服務員會再上一塊溼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這塊溼毛巾是用於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臉或抹汗。

  與客人吃飯須知

  1. 飯店裡的座位安排。

  首先是客人先坐,坐在上席,正對大門,然後年長者其次,一般情況都是從左邊入席。

  2.吃飯的時候,也是客人先動碗筷。

  要記住,飯桌上,客人最重要。在外吃飯,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過隨意,吃東西儘量不要弄出聲響。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有小動作:比如說打噴嚏、打嗝之類的。

  3.吃東西的時候不要一邊吃一邊說話。

  吐骨頭的時候,別直接從嘴裡吐出來,要用手拿出來,這些小細節也許客人不會注意,但是一旦注意,印象將會大打折扣。

  4.飯桌上學會聊天。

  飯桌上不能夠一直埋頭只吃,也要停頓下來跟客人說幾句家常話,當然,單獨見面的很熟的朋友可以完全不用顧忌這點,主要是在宴請之類的場合,客氣話免不了,打趣地說幾個流行的,合適的話題,帶動一下氣氛,是很有必要的。

  5.飯桌上需尊重長者。

  一般來說,飯桌上如果有長者,需要更加尊重長者的意念,新菜上來時,第一口留給客人或年長者。這是尊重,是很有必要的。

  6. 離席的時候要注意謙讓。

  離席的時候同樣是讓客人跟長者先出房間,不能夠吃完散夥,撒腿就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