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起義的事件介紹

  儂智高起義震撼了北宋在廣西地區的統治,那麼儂智高起義的事件具體是什麼呢?你想了解更多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儂智高是北宋少數民族起義首領,他是起義的發起者。他在一個叫儻猶州的地方建立大曆國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時,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個職位,可以震懾和聯合各個部落,用來組織反抗交趾的掠奪。

  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絕,於是就在他自己的家鄉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國,稱自己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入侵,再三請求歸附遭到拒絕後儂智高起義造反了。

  當時,韋、黃、周、儂四大姓稱雄於廣源州,在相互的爭奪中,儂姓佔了上風。在宋朝一開始的時候,儂氏就和宋朝皇室交往密切。黨猶州的儂民富是個富豪,在民間威望很高,被宋朝封為司空、御史大夫。等到了儂智高父親的時候,權力就更大了。

  之後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援,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註定歸附宋朝。因為儂智高的父親自己自封為“昭聖皇帝”立自己的妻子為“明德皇后”,因為拒絕向交趾奉土稱臣,所以被交趾派兵俘虜了,之後還被斬首了。儂智高為了逃避戰亂是在安德州長大的、

  儂智高因為仕途的不順利又因為親人被殺了,這兩種怨恨都聚集在他一個人身上。便在儻猶州建立“大曆國”。交趾的統治看到儂氏家族居然又有人想要東山再起,就派兵去攻打,儂智高不敵被抓回了交趾的都城中國。之後,李德政看到殺了儂智高的父親都沒征服儂氏勢力,就把儂智高放回去了。儂智高想向宋朝求個官職,但是幾次三番下來,宋國都沒有同意,他就召集部眾說自己得罪了交趾,宋朝又不接納我們,我們已經無處藏身,只有造反了,不久就爆發了儂智高造反起義的事情。

  儂智高起義與區希範起義的對比

  儂智高起義與區希範起義是發生在北宋王朝統治後期的兩次農民起義,這兩次農民起義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差距不大,都在廣西地區。只不過儂智高起義比區希範起義的規模更大,經歷的時間也更長,帶給統治者的震動也更大。

  儂智高起義與區希範起義都是因為南方遭遇了水災,老百姓居無定所,朝廷沒有做出應急反應,使得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種情況下民族矛盾激化,壯族地區的中下層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對朝廷,儂智高起義之後百姓前來投靠,隊伍漸漸壯大。

  儂智高起義與區希範起義的過程中,儂智高起義剛開始攻打邕州,後來起義軍順利佔領了邕州這個戰略要地,儂智高又派遣旗下大將狄青去攻佔崑崙關,然而手握大權的狄青漸漸開始不受管轄,擅自行動,在一天夜裡突襲行動中失手被擒,連累了領導者儂智高,儂智高起義就此遭遇打擊,後來北宋官兵在現今廣西桂林一帶捉住了儂智高並殺掉了他。

  區希範起義整個過程歷時三年,剛開始區希範攻打環州,取下環州之後又派出五百精銳佔領了縣城,至此區希範起義達到頂峰,然而在後期區希範有些輕敵,只派出很少的兵力攻打溪寨,在溪寨跟北宋的官兵正面相遇,由於身邊剩下的親兵數量很少,區希範沒有成功突圍,被官兵捉住後被處死,至此區希範起義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