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戰的事件介紹
成皋之戰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圍繞戰略要地成皋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那麼成皋之戰的事件是怎麼回事呢?你想了解更多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說到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著名的楚漢成皋之戰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役中,劉邦在兵力不佔優勢,且先失軍事重地成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後勤補給優勢,並派出奇兵在汜水與曹咎所率的楚軍展開決戰,一舉擊潰楚軍,順利收復成皋,取得了楚漢成皋之戰的最終勝利。此一戰亦為楚漢爭霸劉邦的最終獲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記載,楚漢成皋之戰始於公元前204年5月,一度被楚軍追擊的劉邦倉皇從滎陽圍城中逃出,先後至成皋、函谷關徵集兵力,並派人說服項羽麾下悍將英布叛楚附漢。
項羽聞訊後引兵前來,憑藉兵力優勢先行擊退彭越大軍,佔領成皋。自知實力不如楚軍的劉邦不敢正面應戰,只得先從北門撤出,北渡黃河至修武,打算重整旗鼓。
不久,劉邦收編了韓信、張耳的軍隊,頓時實力大增。於是,漢軍一邊固守修武,一邊與彭越大軍聯合攻擊楚軍,一舉攻下樑地十餘座城池,這樣一來,戰略形式發生了顛覆性的反轉,楚軍一下子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時至九月,項羽率軍反攻樑地,親命大司馬曹咎固守成皋,並囑咐他審時度勢,不要輕易與漢軍交戰,因此,當漢軍主動前來挑戰時,曹咎按兵不動。奈何劉邦一早洞悉了曹咎急躁的脾氣,遂命漢軍將士日夜在楚營外叫罵挑釁,一連五六日,終使得曹咎怒不可遏,遂率部渡汜水應戰。
然而當楚軍半渡之時,漢軍發動突襲,楚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曹咎兵敗自殺。至此,漢軍重新佔領成皋,一時間,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便是楚漢成皋之戰的始末。
成皋之戰的意義
此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型的經典戰例。 劉邦以正面相持,兩翼進攻,後方襲擾相結合的軍事謀略,分散、調動、疲憊楚軍,阻止楚軍西進,爭取時間,發展力量,最終形成三面夾擊楚軍之勢,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
漢高祖先採取先疲後打方針,以主力堅壁蓄銳,待機破敵,遣偏師襲擾敵後,斷其糧道,逐漸削弱敵之力量,積極創造戰機,適時轉入進攻,在進攻中力排眾議,窮追猛打,連續作戰,終獲全勝。此戰是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戰役,在中國戰爭史上漢高祖首創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型的戰例,給後世兵家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成皋之戰的發生經過
成皋之戰,指的是秦末農民起義的兩位首領,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了爭奪天下的統治權,圍繞戰略要地成皋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成皋之戰過程繁雜,規模浩大,從漢二年五月至漢四年八月,前後歷時兩年零三個月之久,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場直接決定了楚漢興亡的城防爭奪戰。
由於成皋之戰過程持久,因而在整個戰略相持階段出現了幾度形式轉換。
首先,項羽所率領的楚軍無論在兵員數量還是戰鬥力上,都比劉邦的漢軍高出一籌,因而最初劉邦是處於劣勢的。再加上憑藉奇襲佔領了彭城之後,劉邦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安於逸樂,疏於戒備,不久就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打得潰不成軍,狼狽出逃,彭城也因此而失陷。
然而痛定思痛之後,作為出色的政治家的劉邦很快調整了狀態,採納張良等謀士的正確建議,聯合韓信、張耳等部壯大漢軍實力,繼續強軍備戰,同時,充分利用楚軍內部矛盾,策反英布等大將,逐步瓦解楚軍正面戰場的戰鬥力,在多次與楚軍的交手中積小勝為大勝,從而一舉扭轉了整個戰爭的格局。
此時,成皋之戰過程已進行到決勝階段,漢軍在兵員素質和戰鬥力上都有了大幅提高,而楚軍卻因糧草供應線被漢將彭越所阻而出現了後繼乏力的現象。急於速戰速決的項羽遂派大司馬曹咎駐守成皋,豈料,這重大戰略失誤終究為楚軍帶來了滅頂之災。急功近利的曹咎不聽項羽的囑咐,被漢軍的激將法所誤,終在汜水一戰中遭受重創,導致成皋之戰以楚軍的慘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