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題目

  漢語言文學是專門研究中國語言中的詞語和句法,賞析古今的詩歌、散文、小說以及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1、王安憶都市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徵。

  2、當代“女性詩歌”中的母親形象分析。

  3、餘華小說中的細節的魅力及其敘事學分析。

  4、莫言小說中的狂歡化敘事的特徵及其意義。

  5、樣板戲對民間文學模式的吸納及其美學意義。

  6、王朔小說中的“頑主”形象的美學特徵及其文化意義。

  7、九十年代以來詩歌中的“後口語”寫作的詩學意義及其困境。

  8、李洱《花腔》中的敘事話語分析及其美學意義。

  9、當代五六十年代小說中的“成長”主題及對其具體表徵的分析。

  10、“下半身寫作”中的“身體”的詩學意義及其批判。

  11、汪曾祺的藝術世界

  12、從《沉重的翅膀》到《無字》——論張潔美學風貌的嬗變

  13、餘秋雨散文的“尋根”情結

  14、武俠小說精神與民族大義—20世紀兩次“武俠熱”文化語境論析

  15、《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的層次性

  16、劉震雲與新寫實主義小說

  17、方方與池莉作品中的女權主義

  18、賈平凹眼中的藝術人生

  19、餘華的寓言世界

  20、白先勇筆下的女性形象

  21、“灰色”人生與灰色社會——論“潘先生”的精神軌跡和社會文化內涵

  22、論《故事新編》中“故事”與“新編”的關係

  23、從《命命鳥》看許地山對同期“問題小說”的超越

  24、相同的理論主張,不同的藝術追求——以聞一多《死水》和徐志摩《再別康橋》為例

  25、《荷花澱》與孫犁抗戰小說的獨特魅力

  26、戰爭題材的獨特表現空間——從《荷花澱》到《百合花》

  27、論《子夜》中的屠維嶽對吳蓀甫形象塑造的正負面意義

  28、曹禺劇作《家》與巴金同名小說異同論

  29、“泛神論”影響與《女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0、趙樹理小說的民間文化蘊含與民族文化追求——以《小二黑結婚》和《李有才板話》為例

  31、從《小城三月》的色彩語詞看蕭紅的創作心理

  32、從《小城三月》的童年視角看蕭紅小說的自我呈現

  33、從老舍《離婚》中張大哥的使命看老舍創作的知識分子內涵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

  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問題

  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專門研究中國語言中的詞語和句法,賞析古今的詩歌、散文、小說以及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我們可以掌握較強的寫作能力和文學語言功底,擁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和人文修養。學好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當面對一部文學作品時可以運用專業知識直接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對於編輯出版等相關工作也會應對自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承載著我國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載體,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我們很難對其進行較為職業的定位。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同感不強

  在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涉及面較廣,但是卻沒有涉及到一些專業性強的領域,相對於工程、醫藥、營銷、企業管理等專業來說也沒有形成明確的發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都會存在被逼無奈而不得不學的狀態,常抱怨選錯了專業,在他們看來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種錯誤,他們並不認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工作機遇和未來的發展空間。所以對本專業不關注、不學習,最後造成這些學員的專業基礎知識不強,對本學科不熱愛甚至厭惡,缺乏對傳承偉大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光榮感。

  ***二***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在設定存在較大缺失

  相對於其它學科,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性要求更強,要求對文學知識的挖掘要更廣、更深。但是現在個別學校卻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於很多學校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定並不合理,對其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專修課時減少。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在授課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學生能夠上到的實踐課極少,由於課堂內容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漢語言課堂興趣缺乏,所以開始淡漠漢語言課堂,使得文學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嚴重不足。

  ***三***部分學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現在很多學校用一張試卷就能夠決定一個學生是否可以畢業,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夠合理。現在很多學生在大學期間根本沒上過幾堂課,可是最後他們也可以順利畢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試製度不規範主要表現在:專業考卷所考的內容都是一些現成的而且較為概念性的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在最後考試階段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即便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研究根本就沒有廣度和深度,也可以順利的畢業。由於這一不良現象,使得現在的很多學生完全忽視整個教學過程,只注重最後的考試結果。

  二、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要走的發展道路

  ***一***調整漢語言課程結構

  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時代的要求,培養真正具有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文學寫作能力的專業型人才。為了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規律,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豐富漢語言文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大綱以及教學計劃進行改變,要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在發展上的優勢和重要性,這樣也才會引得學生的共鳴。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教師一直趨於主導地位,整個課堂上就只能聽著老師在講臺前面進行滔滔不絕的演講。授課老師沉浸在那一段古代、現代的文學作品中,可是卻沒有對學生造成任何影響,課堂睡覺隨處可見。所以想要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對於文學作品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講解,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問-讓學生分析-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回答這一教學課堂模式,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還會影響學生對於藝術的感染能力。

  ***三***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現在漢語言的傳播速度很廣,學習漢語言的人也越來越多,想要漢語真正走向世界,應用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調整教學內容是十分必要的。運用新的歷史知識、價值觀進行文學解讀。調整後的教學內容,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涉及到的文學、寫作以及語言等相關課程在相互聯絡中更有主要的側重點。對於當代人員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專業的培養,這樣可以保證新時期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

  ***四***改變教育觀念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漢語言文學專業想要形成辦學特色就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我們都明白事物的實用價值是決定它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學生對漢語言專業的概念都較為模糊,主要原因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觀念不強、專業混亂。所以為了保證漢語言專業在社會上的立足點,我們必須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去轉變,通過對學生的能力教育,提升辦學品位形成辦學特色,加強對學生興趣方面的教育培養,使漢語言專業人才更符合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五***培養漢語言專業人員的就業能力

  隨著國家的發展,市場對人的需求也在不斷髮展和深化。現在很多漢語言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滿足崗位提出的職業能力要求。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職業能力要求。漢語言專業畢業生會從事語文教師、文祕、公務員、營銷人員、媒體從業人員以及文案編輯人員等相關工作,這就要求漢語言專業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口才,較廣且紮實的知識結構、創新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等等。所以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以文學類課程為主,語言類、寫作類、實踐類課程都得到具體落實。這樣才能解決他們就業面臨的困境,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其鋪墊一條專業發展道路。

  ***六***漢語言文學專業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涵蓋知識面較廣的專業,有較強的文化特徵,這就要求漢語言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要勇於開拓創新,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在授課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習慣思考、喜歡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拋磚引玉,激勵學生髮現探究意識,讓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言論,在專業課上真正擁有自信,更有學習的動力。

  結語

  漢語言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巨大,也為漢語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專業,它被社會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想要將中國的歷史文化不斷向外發展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就必須不斷學習漢語言文學,在實踐中探索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