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參考

  漢語言文學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要求學生具有新聞、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文學修養、鑑賞文學的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範文一: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分析

  一、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缺陷的分析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能被很好地開發、鍛鍊,其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聽老師講解,沒有獨立思考時間,靈感的產生僅僅是一瞬間。可是,學生在課堂上還要聽老師講解,在這一過程中,靈感磨滅了。此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只是講解書本上的文學常識,讓學生對這些文學常識進行記錄,學生只是瞭解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卻沒有對這些作品進行細細品讀,在考試階段,老師也是讓學生將書本上的文學常識背誦下來,並沒有涉及到閱讀鑑賞之類的考試內容。這樣,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就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而對文學作品卻沒有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不能良好的溝通,老師只是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只是忙碌地做筆記,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能夠在溝通中學習。

  二、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

  ***一***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應該實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

  在原有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滔滔不絕,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但是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學生在面對龐大的知識體系時,不能接受那麼多的知識,很多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消化和吸收,而且,師生之間也沒有形成良性的互動,老師與學生在課下也沒有針對一些問題進行溝通,老師下課就不會與學生溝通了。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只是記憶,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也不能暢所欲言,時間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比較倦怠,不會在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而是盲目地接受。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老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通過在課堂上發現,充分開發自己的思維,使自己的思維能夠得到發散性的發展。

  ***二***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在課堂上應該形成良性的自主探究模式,增強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

  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會將大量的文學常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記憶,在考試中也重點考查這些文學常識,這些基礎知識在課堂上佔用了很多時間,學生在記憶這些文學常識的時候,沒有以具體的課文為依託,導致了他們在記憶這些文學常識的時候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不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方式在考試中能夠獲得好的效果,可是考試一過,學生就把所學的知識都遺忘了。有的學生甚至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產生了逆反心理,將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當作負擔,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文學常識可以不做為課堂的重點來講授,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去圖書館查詢資料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學常識,而在課堂上,主要是以課本的探究為主,老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對文學作品的看法,從而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在聽取他人的發言後,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將被動地傳輸知識,變為主動地探究,使課堂更加有活力。

  三、結語

  我國的漢語言文學體系本來就是博大精深的,而且,現在我國的文化已經與世界文化實現了融合,文化呈現出繁榮的局面,在漢語言教學中涉及的內容就更多了,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果還是採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將知識系統地講述給學生,學生在學習中就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新時期,老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能力,鍛鍊自己的思維,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範文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

  【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從內容創新、實踐強化、德育結合三個方面提出了創新思路。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現狀;思路

  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是人們交流、工作的基礎,如今已逐漸走向了世界,被許多外國人民所學習與應用。漢語言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華文明與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與代表,同時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也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增強漢語言文學授課的實效性。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

  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化與複合型的趨勢,要求其不僅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完善的知識體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夠與時俱進,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的網路資訊資源充分應用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書與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機結合。

  二、漢語言教學方式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漢語言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門課程,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習、掌握其它知識的基礎與前提。實踐中,如今高校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呈現出單一、缺乏創新的特點。漢語言文學的授課主要還是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備課與授課的重點都在課本上,對於課本上的字、詞、句講解的比較清楚與詳細。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各種先進的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的出現,獲取知識更加的快捷方便。在單一教學模式下進行的漢語言課程,已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熱情,不能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依靠講解課本上的知識,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化的真正魅力。

  2、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了課本知識的與體系上,但是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教師應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方面進行創新,從而達到增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吸引力,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的目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在熟悉課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查詢相關的有價值的資訊與人文故事,將其應用銜接於課本知識中,從而既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又增強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組織、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蹟,將其與課本中的知識有機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在教學方式方面,應當突破“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記住重點的知識點與體系固然重要,但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的增強,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多媒體時代的今天,漢語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並將其結合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如PPT、人物傳記視訊資料、圖片、紀錄片、文化宣傳片等內容融合於教學過程中,在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未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德、學、才、識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是社會進步、企業發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知識貯備紮實、口才較好、文筆過硬、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綜合高素質人才。漢語言文學課程開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學習、接受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與理論水平,形成自己對於世界與外物的獨特認識與見解。因此,漢語言學生的教學在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課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可以選擇具有創新型的主題,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討論、辯論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各自的見解。同時可以結合學習內容組織演講比賽,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應變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口才的提高,本質上是其知識儲備情況,應用問題能力的一種體現,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與熱情。

  三、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具體思路

  1、內容創新

  漢語和漢字根源悠久,歷史長遠,起到維繫文明和國家命運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應用到漢語言文字時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偏差。因為受到歷史、區域、文化差異所影響,不規範用語、錯別字的現象層出不窮。針對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源著手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定裡面包括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十數種課程,作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對這些課程進行全面的內容改革創新。

  2、實踐強化

  讓漢語言文學具有更強的實踐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就業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後體現出較強的實踐能力,以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根據漢語言文學學科在就業後的作用,可以把教學重心放在讀、寫、說幾個方面,所以教師有必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強化工作。比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招聘練習,以增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通過自我簡介與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手段,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

  3、德育結合

  不能否認,漢語言文學的理論性很強,在教學時如果單純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同我國應用式人才培養目標相齟齬的。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學時,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應用、創新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傳統文化中的傳道授業解惑思路,把教學推到德育層面。例如:教師在講解《大學》這本著作時,可以把為人子,止於孝當作專題。讓學生體會到孝道對於人生髮展的基礎性意義。社會發展對於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漢語言文學教師首先應從思想上與時俱進,解放思路,將先進的理念與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漢語言文化精髓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社會、貢獻社會做好應有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張才忠.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J].成功教育,2013***4***.

  [2]謝奇勇.從專業出發認識特色的基本特徵促進特色專業建設——以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2***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漢語言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4]牛鐵力.淺談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1***12***137.

  [5]張愛明,宗瑞.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8***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