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茶道歷史起源

  茶起源於中國並引進到了日本,在漸次形成日本茶道的過程中,中國人的飲茶方式乃至情趣被逐步消除掉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人的茶道歷史

  日本茶道的源流,應上溯至8世紀上半葉。那時日本從中國引進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國貴族書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紀,千利休提倡茶道應以“無中萬般有”、“一即是多”的禪宗思想為根底,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書院式的茶道,發展為草菴式的茶道,從茶室建築、裝飾和擺設,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樣式和吃茶禮儀,進一步融入禪的簡素清寂的精神,俗稱“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禪一昧”的說法,茶道也因此成為修煉精神和交際禮法之道。

  日本茶道之女性的茶道

  女子教育和茶道要了解當今茶道為什麼會友如此巨大的女性擁戶群 ,還的追溯到明治時代,在明治時代以前,茶道是男性的專屬,女子學教的茶道教育。

  明治八年一月,36歲的跡見花蹊在東京神田中猿 樂町設立了跡見女子學校,並在學校教學科目中設點茶一項,這是學校茶道的初始。跡見花蹊於天保十一年四月九日出生在大阪的木津村,20歲時繼承其父經營的“寺子房”,精通漢學繪畫的他對茶道也情有獨鍾,他從實踐性的教育觀點出發,充分認識到學校茶道教育重要性。

  明知十二年,京都女子學校也設立了點茶課程。明治二十年,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提到:國家富強的根本在於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於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成為賢妻良母所必須的氣質才能。”強調了女子教育中藝能課程的重要性。從名之中後期開始。各地的女子學校紛紛設立茶道課程。到大正後起,京都市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級中有150多人、四年級中有100多人、五年級中有50人左右希望學習茶道課程。茶道開始被認為是一種 女性所必需的教養。當然,女子學校茶道教育的盛行和各茶道流派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其中以裡千家最為積極。明知20年代,裡千家十一世家元玄玄齋的長女猶鹿子到學校授課茶道,此後,歷代裡千家家元均擔當了女子學校的茶道課程。他們希望通過學校教育的滲透 ,使茶道在女性中得以普及。在他們的努力下,到大正末期。女性的茶道人口超過了男性,此後更是佔了主體的地位。

  日本人的茶道起源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侘”字上。“侘***わび***”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侘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鬱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閒”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

  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菴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