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鼎盛時期是什麼時候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那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鼎盛時期,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鼎盛時期
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經濟一樣。唐宋時期我們的先人喝茶都是煮著喝的,現代人所熟知的沖泡法是在元朝以後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為:宮廷煮茶、禪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鍋裡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稱之為平民煮茶。宮廷煮茶是程式最多也最為考究的。
維唐之後,宋代飲茶更為普遍。王安石《臨川集卷七十議茶法》說:“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李覯***gò******《盯江集卷十六富國策一十》雲:“茶並非古也,源於江左,流於天下,浸淫於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宋人吳自牧編撰的《夢粱錄》載有“開門八件事”;柴、米、油、鹽、酒、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同布帛菽粟,成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須臾離不得。到元代,去掉了酒而成“開門七件事”。元雜劇《劉行首》二折中有一首詩:
教你當家不當家,
及至當家亂如麻;
早起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明代畫家、文學家唐伯虎窮困不堪,作《除夕口占》自嘲:
柴米油鹽醬醋茶,
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淡無一事,
竹堂寺裡看梅花。
宋代明代商貿繁榮,飲茶成了一大服務行業,由家庭走向社會,由比屋之欽發展到茶肆、菜行、茶亭、茶定、茶攤、茶店、茶館比比皆是,由獨欽發展到辦茶會、茶宴聚飲。茶道亦成社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榮事不再是個人的享受,已全方位向社會開放,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交及一切世俗生活的載體,一個小小的茶館竟是社會的縮影,茶事如一面鏡子照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旮旮旯旯。
宋代茶文化的表現形態
1. 飲茶技藝的高度發達 ***鬥茶.點茶的出現***
A.鬥茶 又稱為茗戰,是宋代茶人評比茶葉品飲技術的高下,形成的一整套品飲抹茶***細末綠茶***的藝術。
鬥茶要經過灸茶、碾茶、羅茶、候湯、燲***xié***盞、點茶六個步驟。
灸茶,是把茶餅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碾茶,把烘烤過的茶餅碾細。
羅茶,用細絹做的茶篩篩下碾好的茶。
候湯,就是煮開水。
燲盞 ,是把茶盛放到火上面灸熱。
點茶,是把煮好的開水衝到裝有茶末的茶盞內,並把水與茶調勻。
鬥茶,不但是鬥茶的品質,更是鬥技藝、鬥經驗、鬥器具。
鬥茶之前,往往需先鑑別一下茶餅,其方法有三:一是以色辨,“色瑩徹而不駁”是為上品;二以質辨,要求茶餅“縝繹而不浮”、“舉之凝結”;三以聲辨,要求茶餅“輾之則鏗然”。達到以上要求,就是“真品”。
B.點茶是先將茶粉加入少量開水調成膏狀,然後用茶筅擊拂,使湯花顯現,以湯花色澤鮮白、茶麵細碎均勻為佳,而且湯花與盞咬緊,保持時間長為勝。整個過程深入細緻、適情適意、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和審美情趣。
C.“分茶”——為宋代文人獨創的烹茶遊藝形式,是指在注湯的過程中用茶筅將茶湯表面劃分為各種形狀,使茶汁的紋脈形成物象,像油墨畫一樣,所以又名茶戲、湯戲,或茶百戲。主要是反映了士大夫藝茶過程中閒雅清高的審美情趣。
楊萬里的《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曾經生動的描繪過顯上人高超的分茶技藝: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擎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尺高,注湯作字勢嫖姚。不須更師屋漏,只問此瓶當何答。”
2.茶館文化初步形成,併成為茶文化的一部分
《夢樑錄》記載:“汴京熟食店,張掛名書,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茶坊成了市民休息、娛樂、交往的場所,有供士大夫、讀書人聚會的“車兒茶肆”.
3.客來敬茶的禮俗
《萍洲可談》記載“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匡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4.茶書的繁榮
宋代有關茶的書籍不斷增多,兩宋的茶書統計起來約有三十本,內容也比唐代的更為廣泛,有記述採茶製茶的***如《北苑茶錄》***,有論述茶的品質與品飲方法的***如《茶錄》、《品茶要錄》、《大觀茶論》***,有專門描寫宜茶之水的***如《述煮茶泉品》***,還有眾多的關於茶業經濟法規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