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茶道藝術文章大全_描寫茶道文化藝術的文章
在茶道與茶文化這個歷史大河中間,有許許多多的茶文化與茶道的藝術文章,那麼描寫茶道文化藝術的文章怎麼寫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文化與茶道藝術文章,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文化與茶道藝術篇一
醇如茶珍惜友情
真正的友情,如茶之極品,不用天天飲,一段時間沒喝,也不至於日思夜想,只是一旦有機會又坐進茶館,待小爐火苗竄動蒸氣,高山流水瑟瑟之聲悠悠響起,熟悉的茶香嫋嫋飄起溢滿心肺,你會感嘆:生活,原來還可以有如此的境界……這是著名主持人許戈輝曾談到的君子之交。幾千年的茶文化賦予了茶深厚的蘊味,也是與君子之交結合最完美的代名詞。一杯清茶,心情幾許,有了朋友的關懷,在心煩意亂的時候,輕輕抿上一口,可以忘卻心中的煩憂,僅留杯中的淡香和甘甜。
難得的是那份心境,友不貴乎多,貴乎難得。竹葉青有關負責人說,純淨、高尚的朋友之交,是一種超脫的關係,實際上是價值判斷與人生觀的認同關係。沒有複雜的人情冷暖,摒棄浮躁和功利,君子之交就是和諧和高尚的寫照。此次活動,正是為了喚醒人們日益麻痺的心靈,尋找被淡忘被忽略的真摯友情,讓每個人都記得,除了親人外,還有一些人是不能忘記,是值得我們珍惜的。而這與竹葉青一直追隨的茶道文化不謀而合,君子之交的情誼,如一杯清茶,淡然卻炙熱,令人回味。
茶文化與茶道藝術篇二
茶藝之美
茶藝的藝之美,主要包括茶藝程式編排的內涵美和茶藝表演的動作美、神韻美、服裝道具美等兩個方面。茶藝表演的動作美和神韻美強調茶藝首先是一門生活藝術而不是舞臺藝術,其目的之一也就是使茶藝的愛好者們對茶藝的藝術特點有正確的認識,這樣在表演時才能準確把握個性,掌握尺度,表現出茶藝獨特的美學風格。
這就是茶藝六大美的享受。雖然,茶有其自然屬性,具有自然之美,但還遠遠不夠。當與人的審美活動相整合,主客觀完美的統一,便會產生生活美。即“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
茶文化與茶道藝術文章三
茶與美
聆妙曲,品佳茗,金盤盛甘露,縹緲人間仙境;
觀古俗,賞絕藝,瑤琴奏流水,悠遊世外桃源。
凝眸,品味。
一道風景,一種人生。品茶,要有閒情逸致,不僅僅是品一種心情,更需要一種體味。
如果美不以自身為途徑,為嚮導,人們到哪裡,又如何能找到她呢?如果她不是你們言語的編織者,人們又如何能談論她呢?
傷心痛哭者說:“美是善良而溫柔的。她像一位因自己的榮耀而半含羞澀的年輕母親,走在我們頭上的天空。”熱情奔放者說:“不,美是強烈而令人敬畏的。她如暴風雨般震動我們腳下的大地,搖撼我們頭上的天空。”疲憊怠倦者說:“美是溫柔的低語,她在我們的心中訴說。她的聲音波動在我們的沉默中,猶如一道微弱的光在對陰影的恐懼中顫抖。”但活潑好動者說:“我們曾聽到她在山谷中大聲呼叫,隨其吶喊而來的是足蹄踏地,翅膀拍擊和雄獅怒吼的聲音。”
人們談到關於美的所有這些,實際並非關於她本身,而是關於人們未被滿足的需求,但美並不是一種需求,而是心醉神迷的欣喜。她不是焦渴的脣,也不是伸出的空空的手,而是一顆燃燒的心,一個充滿喜悅的靈魂。她不是你們想看到的形象,堵住耳朵聽到的歌聲。而是一座鮮花永遠盛開的花園,一群永遠在天空飛翔的天使。
當生命摘去遮蓋她聖潔面容的面紗時,才發現美麗隨處可見,無所不在——美就是生命。
此刻清茗一杯,體會著美里的茶,品味著茶中的美。
在深秋的季節裡,我總愛沏一壺茶,仰臥在庭院中的搖椅上。天空深邃,雲彩很疏淡,柔柔的幾縷風吹過,金黃色的樹葉簌簌地落了滿地,我的心也隨著這些精靈一齊飄灑,直到很高很遠的地方……提起茶,眼前彷彿就是:青山白水之間,閒亭雅閣之上,沉沉的古案,橫臥的瑤琴,焚香的小爐,嫋嫋幾縷青煙,細膩如玉的瓷杯裡,淺淺一盞琥珀色的清湯……這就是茶之於人的想象之美,這種美,遊離於現實之外,是一種超然飄逸的絕美!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世間萬物,但凡能與茶沾上關係的,都是很美的!茶之美,己經不知不覺超越了茶本身,神奇地滲入到與之相關的各種事物中。每當我心情很好,或心情不好,都喜歡泡上清茶一杯.看杯中茶葉緩緩伸展,沉沉浮浮,或優雅,或歡快,或沉穩…伴隨著耳邊一句柔聲細語:“請喝茶!”此時,茶未***,但心已滋潤!茶中的美,需要你用眼睛,嘴巴還有心靈一起去感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學是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時洋溢於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茶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古老的中華茶藝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融匯古今茶文化的精典。泡茶可修心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無論是世俗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雅緻的“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在飲食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始終無可取代。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閒來獨坐,沏上一杯茶,放起茶音樂。觀杯中湯色之美,亦濃亦淡,如釅如醇;聽耳中茶樂輕輕渺渺,如絲如縷。看盞中葉芽之美,若眉若花。香霧繚繚,雲氣嫋嫋。樂聲渺渺。閒情逸致,細啜慢飲,悠悠回味,只覺齒頰留香,清幽撲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曠神怡,矜持不燥,物我兩忘。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是文化裡的一種代表藝術。
茶文化裡蘊含著美的要素,所以茶藝成了一種特殊的生活藝術。茶藝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藝。要達到茶藝美,就必須人茶水器境藝俱美,六美薈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藝達到盡善盡美的完美境界。
一、人之美: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社會的核心,所以人文主義者認為人的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人的美是社會美的核心。費爾巴哈曾經這樣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人更美麗,更偉大。”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認為:“人是地球上最美的物類”。在茶藝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創、水由人鑑、茶具器皿由人選擇組合、茶藝程式由人編排演示,人是茶藝最根本的要素,同時也是景美的要素。從大的方面講,人的美有兩個含義。一是作為自然人所表現的外在的形體美;另一方面是作為社會人所表現出的內在的心靈美。
二、名之美
中華民族文化有一個傳統,喜歡為美好的東西起一個美好的名字。古典美學創始者之一的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莊子·逍遙遊》***其意為:實物是主,名稱是賓。對貴賓慢待不得,所以取名很重要。我們在茶藝中賞析茶之美,不僅是欣賞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賞茶的名之美;
三、水之美
鄭板橋寫有一幅茶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憎愛鬥茶。”這幅茶聯極生動地說明了“評水”是茶藝的一項基本功。早在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對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確的規定。他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張源在***茶錄***中寫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體也。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以上論述均說明了在茶藝中精茶必須配美水,才能給人至高的享受。水以“清、輕、甘、冽、活”五項指標俱全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四、器之美
視覺效果好的茶具的工藝美術效果,令人歎為觀止《易·繫辭》中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指無形的道理、法則、精神,形而下是指有形的物質。在茶藝中,我們既要重視形而上,即在茶藝中要以道馭藝,用無形的茶道去指導茶藝。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無論是飲、還是食,都極看重器之美。到了近代,茶的品種已發展到六大類,上千種,而茶具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數。
五、境之美
“境”作為美學範疇,最早見於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格》中說:“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後中國詩學一貫主張:“一切景語皆情語,融情於景,寓景於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人們普遍認為:“喝酒喝氣氛,品茶品文化。”故品茶和作詩一樣,也特別強調情景交融,特別視境之美。中國茶藝要求在品茶時要做到環境、藝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六、藝之美
茶藝的藝之美,主要包括茶藝程式編排的內涵美和茶藝表演的動作美、神韻美、服裝道具美等兩個方面。茶藝表演的動作美和神韻美強調茶藝首先是一門生活藝術而不是舞臺藝術,其目的之一也就是使茶藝的愛好者們對茶藝的藝術特點有正確的認識,這樣在表演時才能準確把握個性,掌握尺度,表現出茶藝獨特的美學風格。
這就是茶藝六大美的享受。雖然,茶有其自然屬性,具有自然之美,但還遠遠不夠。當與人的審美活動相整合,主客觀完美的統一,便會產生生活美。即“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
喝茶是許多人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屬“尋常日用”之列,如果只是為了生津止渴,當然也可以的,倘若在喝茶的同時能有一點別的收穫,豈不更值得高興。我以為,茶作為飲料,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滋味的微妙。喝茶之所以能發展成茶道,也會在於這滋味的微妙,如果不是細細的品味,便不能喝出一杯好茶的與眾不同。正如欣賞一件藝術的精品一樣,喝茶時需要專注、安靜、徹底忘卻俗市的喧鬧和個人的煩惱,把對美的體驗作為最高的享受。茶本身畢竟不是藝術品,人們在喝茶時覺察所以能體會到某種意味,也還在於它是尋常日用,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喝茶是生活的藝術,也就是說,我們在喝茶的時刻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美。如果如此推廣開去,也就不難發現,人在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之外,有些時刻和事物,是能讓人感到非功利的愉悅的。茶之美是永恆的。茶的品飲藝術,對現代人的生活,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影響,同樣是永恆的。
欣賞、創造,是美學的核心和靈魂。沒有欣賞價值,也就失去美學的光環;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美的魅力。在中國茶道美學方面可以概括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會”是中國茶道美學的哲學基礎;這一理念體現出人與自然之間具有親切和諧,物我相互引發,相互融通、最終達到“思與境偕,情與景冥”,這些極富有人情味的精神聯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比德理論是中國茶道美學的人學基礎;它是孔子提出的,實際上是茶人對自我人格的一種欣賞。“滌除玄鑑,澄懷味象”是中國茶道美學和創新的根本途徑;洗淨汙垢稱為滌,掃去塵埃稱為除,心靈深處明澈如鏡稱為玄鑑。其意要求人們去私除妄,使自已的心胸達到虛靜空明的心境,才能使“味象”指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品味得到精神愉悅和心靈享受。“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中國茶道美學表現形式的基本法則。其要求表現形式一切要力求做到自然、樸素、和諧、適度、做到中庸不偏,達到太和之美。茶藝美學具體的表現法則為:神定氣朗、對稱與不均齊相結合、照應、反覆、節奏、簡素、調和對比、清雅幽玄、多樣統一。上述茶藝美的表現法則和理念,指導著茶藝不斷地創造出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人間至美。當然理念都不是僵死的教條,靈活運用法則並最終打破它們,達到“無法而法”的境界。這正如國畫大師“石濤”所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方為至法”。
陸羽是中國的茶道祖師,可他卻是個孤兒,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也許正因為如此,讓他對美感的追求越發強烈,對生活也越發熱愛。正是憑著美感和愛心,陸羽寫出了《茶經》,被後世尊為“茶聖”。《茶經》在許多方面論述了茶的各種美的表現形式:茶的生態美、品質美、形狀美、內在美,及從人的審美活動、審美經驗獲取的生活美等。但生活美的最高意境***境界***,是人***主體***與多種客體合作的結果。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茶佳、水好、茶具雅,三者俱美,珠聯璧合,方能領略中國品茶藝術的真諦。品茶賞具,茶具輝映,誠為人間至上的藝術享受。
而今的鬥茶大賽,所謂“林下雄豪先鬥美”,包括鬥茶的擇器之美,擇水之美,擇茶之美,以及那些雄豪高手雲集於林下溪邊的擇境之美。不僅如此,在范仲淹這位詩人兼茶道審美大師的筆下,其鬥茶即鬥美的描寫並謳歌,確實達於審美的極致,非但表達出了“鬥餘味兮輕醍醐”這般味覺審美的情韻,並還表達出了“鬥餘香兮薄蘭芷”這般嗅覺審美的情韻;最後,他更不惜以淋漓的筆墨,激情謳歌了鬥茶即鬥美所帶給人們那種仙乎的非凡境界。儼然在鬥茶即鬥美的陶情之中,恍乎惚乎竟頓成茶仙了。
人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而飲茶則使這種美尤其強烈。人和則生和悅之情。心情和悅則人世間是萬事萬物都會因此而彰顯和美之意。泡茶之人自己要感覺到這是一次藝術創作的過程,而作為品茶者在觀看這一泡茶的過程中亦有藝術享受的感覺。這也就是說,作為茶藝之人,他不但要掌握茶葉鑑別、火候、水溫、沖泡時間,動作規範等等技術問題,還要注意沖泡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藝術美感問題,“欣賞茶藝的沏泡技藝,應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茶的沏泡藝術之美表現為儀表的美與心靈的美。儀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心、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設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茶葉沖泡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千利休是日本的茶道祖師,他教導兒子的茶道,不是先去教他該如何沏茶和品茶,而是先從美學入手。他讓兒子每天打掃庭院,兒子做的很認真,每天都把地上的落葉,階上的苔蘚掃得乾乾淨淨,最後真是做到了一塵不染,可千利並不滿意,他走到一棵樹下,輕輕一搖,葉子有落了滿地,他對兒子說:“茶道並不是一塵不染的,落了葉子的庭院有了生命的趣味,充滿了靈性,比起光禿禿的院子是不是更美?”
說“美”,不可不提“韻”。韻是我國古典美學的最高範疇,可以理解為傳神、動心、有餘意。先明白什麼是韻。韻為圓渾和諧的意思。把韻用到生活中,又成了一項審美標準。像人體,五官端正叫美,氣派風度叫韻。“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韻比美更上一級,現代人可以稱為氣質。氣質是花錢買不到也借不著的,是一個人內在的精神氣度給眾人以基本一致的認識,是人文化修養的外露。氣與韻是一個整體,氣是大的自然環境與風土人文,韻是氣的昇華感受。韻不僅是短時的感受,流佈也長可達百千年。在小的方面,彈琴的“指韻”,書畫的“筆韻”、“墨韻”;曲藝“京韻大鼓”也指歷代北京之風味氣韻,非指語音之韻。形成韻是需要時間積澱的,是需要千萬人共識確認的。從音節韻律到人的精神狀貌,再擴大到對藝術作品的品評。有些則把山水畫的“氣韻生動”列為第一標準。荊浩《山水畫錄》稱:“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並說“韻者,隱露立形,備意不俗”。“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鷹運用到文字上是“一曰體、二曰志、三曰氣、四曰韻”並指出文字創作是作者人性內在精神美的外觀表現。說明氣和韻都是從整體的質量、精神上來認定的,形成了一條重要的品評準則。北宋範溫認為“有餘意謂之韻”,就象“聞之撞釧,大聲已去,餘音復來,悠揚婉轉,聲外之音,其是之謂矣”。讀到這樣的話,就慢慢轉到我們要探討的“茶韻”中來了。推開去說,非但是範溫說的“聲外之音”,應該還包括形外之態、言外之意、詩外之情、畫外之趣,書外之神、茶外之味,風流韻事等等都可用韻字來描述。“妙”是介於有無之間的一種美學境界。“玄”、“神”、“遠”、“古”、“逸”、“幽”、“微”、“絕”等,可視為由“妙”統攝的字群,它們均因妙不可測、趨於無限而成為美學中的審美範疇。
在茶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飲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是一種滿足生理需求的活動,它可以在任何環境下飲用,而品茶則注重韻味,把品飲活動脫離了解渴的實用意義而上升為精神活動,把品茗審美化、精神化、藝術化,追求一種高雅脫俗,悠然自得的境界,從而獲得精神享受。清代樑矩章《歸田瑣記》中的香、清、甘、活四字中的活字即指茶韻。茶韻,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國的茶和歷史,地方風土,審美標準和個人修養的總和,並非專指茶的形、色、香、味,而是指一種精神境界,屬茶外之味。“韻者味也。茶韻即各種茶的獨特的韻味或風韻”。人在品飲茶湯之後產生空靈幽深恬淡的境界,這就是綿長餘味的茶韻對人的作用,也是茶外之味。每種茶對每個人所產生的結果並不一致,因此茶韻對每個人的理解也有不同。共同的是體內所產生的那一種一種太和之氣,有一種飄渺的愉悅感。因為都是茶賦予的,故為茶韻。對於韻可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人生有百味,茶也有百味。古人品茶最重“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蘊,不同的環境心情,可從茶中品出不同的“味”。細細想來,品茶其實就是遙想一種感受,是一次反思,是再度對人生“悟”的過程。淡泊的茶中蘊藏著淡淡的苦澀,有南北風雨的浮塵,有四季風霜的味道,有風雨過後的平靜與淡泊。讀過她的寂寞和熱烈,看過她默默地花開花落,讀懂她淡然的美麗。然後,心中很多沸騰的東西,逐漸沉澱。人也變得沉靜了,從而學會冷靜地思考,從容地生活。濃茶淡水,細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水歲月,盡在茶中。濃的是人生長路上的一份激情,淡的是平靜生活的一份心情。淡泊,是一種內在的深度修養,在心靈的桃花源裡,尋覓著他人看不到的幽靜,讓寧靜的內心世界存在著高尚的風格;是一種寬巨集大量的氣度,在生活的平淡中,淡然的看待一切,方能品味出寬闊心中的內斂韻味;茶般的淡泊既是一種人生方式,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只有經歷過了時間的磨礪,消除了意氣的尖銳後,方能品得一壺味道醇厚的好茶。
人們不僅要擅於創造美,而且擅於發現美,享受美,欣賞美。大自然中“何夜無月”,人世間裡“何處不美”?問題在於在如今這種環境中,我們時刻躁動的心能否做到閒適虛靜?我們是否真正明白了“美由心生”的理念,使自己能隨時都保持一顆能夠審美的心,一顆快樂的心。美由心生,心融自然,內省自性,超越自我,從自己的心中去尋找美。大自然是美的,“池塘生春草”、“秋菊有佳色”、“空山新雨後”、“長河日落圓”,——雲幻波詭、激動人心。茶葉是美的,銀針、雪芽、槍旗、雀舌——千姿百態、萬種風情。茶藝是美的,爐裡炭火、壺內松風、林中流霞、舌端甘苦——無不動人心絃。茶使人靜,使人有可能以虛靜之心去體會自然美和茶藝美。
茶藝的美包含了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滿足。所以品茶時要專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品飲時,宜拋棄雜念,細啜慢嚥,悠悠回味。真有如范仲淹詩云:“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此等意境令人心曠神怡,擺脫煩惱。實乃品茗之妙趣。品字三個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用心體會茶的美。真是“美感盡在品茗中,雅趣亦從盞中出”。茶葉那淡雅、清幽、綿長的品性與中國文化人清淡自珍的處世哲學和審美情趣,實在有著天生的不解之緣。總之,茶藝美,美在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它使人對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以美求真,樂趣無窮。聽味品趣,真可謂“名茶如美色,未飲已傾城”啊!
凝視這手中的茶杯,發現茶葉都已經完全伸展開了,紛紛沉到了杯底。心領神會的吸取天地靈氣、日月精華。與自然之美相融合,相映襯才是美學的至高境界。我突然發現我的手中正握著世間最美的東西。心中的落葉還在飄落,杯中的茶香又在升騰……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茶文化與茶道藝術文章大全_描寫茶道文化藝術的文章
- 獅子男喜歡什麼樣的女人
- 火災撲救的主要方法
- 符號的用法符號有什麼特徵
- 區工會法治宣傳下半年工作總結
- 網球必須掌握的要領
- 佔姓女寶寶取名技巧有哪些
- 怎麼護髮才能擁有飄逸秀髮
- 我的家庭教育敘事
- 潰散的黑暗閱讀練習及答案
- 肥胖症的危害及治療
- 超好看的重生小說古代
- 工程奠基儀式上的領導講話
- 唯美愛情誓言句子
- 社群森林防火責任書
- 給初中同學的空間的簡單畢業留言
- 強迫症的人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治療
- 什麼方法祛溼的效果好
- 最新杯子蛋糕圖樣
- 發表學術論文難不難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