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特點_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特徵

  在世界園林藝術的發展史上,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和西方古典園林藝術以其分別具有的鮮明藝術特徵而著稱於世。 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特徵

        中國古典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中國園林是中國建築中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種型別,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珍品。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審美特徵,是一種蘊含著非常豐富和諧而又具有自然韻致的景觀體系。中國古典園林還被賦予了深致的精神內涵,中國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學思想、宇宙觀念等等都可以通過園林這個藝術方式而予以表現。

  追求詩畫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理念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自從文人蔘與園林設計以來,追求詩的涵義和畫的構圖就成為中國園林的主要特徵。謝靈運、王維、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曾自己經營園林。歷代詩詞歌賦中詠唱園林景物的佳句多不勝數。畫家造園者更多,特別是明清時期,名園幾乎全由畫家佈局;清朝許多皇家園林都由畫師設計。園林的品題多采自著名的詩作,因而增加了它們的內涵力量;依畫本設計佈局使得園林的空間構圖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審美經驗,通過多種手段調動審美主體的能動性是造園藝術家的不懈追求。園林畢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將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現出來,其中的詩情畫意,多半是人的審美經驗的發揮,即所謂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觀賞者的文化素養越高,對園林美的領會越深。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見《世說新語》***;明計成《園冶》論假山說:“有真為假,做假成真”,都是強調在園林審美活動中主客觀的密切關係。為達到調動審美主體能動性的目的,造園藝術家往往特別注重利用兩種手法:一是疊山理水。因為假山曲水比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繪畫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過匾、聯、碑、碣、摩崖石刻,直接點明主題。兩者都能較有力地引起聯想,構成內在形象。

  創造無窮的空間效果是園林藝術設計特別注意要達到的目標。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型別中,私家園林面積都不大,而皇家宮苑又是私家園林的集錦。要表現出詩情畫意的美學內涵需要某種連續委婉的曲線流動。為達此目的,必須運用曲折、斷續、對比、烘托、遮擋、透漏、疏密、虛實等手法,取得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無窮效果。像清朝學者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所說的那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就是要達到“套室迴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的境界,造成無窮空間的意象。

  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綜合性的空間藝術,為了達到突破視覺侷限,與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園的過程中還非常強調借景。借景包含借入與屏出兩個相反相成的部分。《園冶》指出:“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等種種手法。中國園林運用借景手法創造了許多著名的美的畫面,如江蘇無錫寄暢園借景錫山寶塔;北京頤和園畫中游、魚藻軒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錘峰落照借景磬錘峰等,都是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園林植物配置方法

  一、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

  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就是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 暗綠色的油松、雲杉等,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注意層次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如1米高的黃楊球、3米高的紅葉李、5米高的檜柏和10米高的楓樹進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層排列,構成綠、紅、黃等多層樹叢。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

  三、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避免單調、 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錦, 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遊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裡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豔,夏季濃蒼翠不蕭條”的設計原剛。在林木配置中, 常綠的比例佔1/3——1/4較合適, 枝葉茂密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遊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但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草本花卉可彌補木本花木的不足

  木繡球前可植物美人焦,櫻花樹下配萬壽菊和偃柏,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應在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和生長勢等方面相互協調。同時,還應考慮到每個組合內部植物構成的比例,及這種結構本身與遊覽路線的關係。設計每個組合還應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係。下面舉例說明幾組觀賞植物的配置組合。

  1、小檗和芍藥:這個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藥組成,淡綠色的小檗和暗綠色的三裂芍藥形成一個協調的色調。這個組合總花期近兩個月,夏季可欣賞芍藥美麗的葉色,秋季欣賞小檗的紅葉紅果。本組合適用於開闊的綠地花壇。

  2、芍藥和繡線菊:該組合由高度1——1.5米的植物組成, 由開花美麗和葉色美麗的植物相結合,很富有觀賞性,總花期一個半月。秋季,它們的葉子均染上紅色,令人喜愛。這個組合適合於作複雜植物配置結構中的低層植物群落。

  3、槭樹、 子和小檗:該組合中 子高2米,小檗高1米, 環繞高達4米的槭樹林栽植,形成三層觀賞結構,欣賞灌木的葉色和樹冠形狀。這個組合長期保持穩定,槭樹和子的深綠色葉子同小檗的淡綠色葉子形成美麗的對照。總花期近一個月,秋季槭樹翅果紅色、葉黃色、 子果實變成深紫色,落葉前仍垂掛著直到霜降前還裝飾著灌木。這個組合適用於林緣地帶,作為獨立結構或高於喬木的補充組合。

  4、丁香和繡線菊:繡線菊環繞較高的丁香灌木形成第二層花,其白花可作為一個成功的背景,突出丁香花色的觀賞性,花期近一個月。該組合長期保持穩定,可在開闊地上構成獨立的群落。

  5、丁香品種組合:多個品種的丁香組合,總花期可達一個半月。可配置於林緣或建築物牆旁,在開花期十分漂亮,在配置時灌叢間要留有空間。

  6、繡線菊、報春花和雛菊:欣賞花期從春到夏長達三個月,可使用於林緣的飾邊群體。

  7、月季品種組合:該群體花期近半年以上,在草坪、曠地、道路交叉處群植物效果很好。

  8、茶條槭、莢 、忍冬、黃櫨和衛矛:這是一組灌木組合,總花期一個多月。莢 的紅果一直可保持到深秋,黃櫨形成美麗的紫玫瑰色圓錐花序,衛矛在秋季懸掛著果實,茶務槭在深秋紅葉豔麗,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景觀。可在景區中列種或與高幹喬木保持不太大的種植距離。

  9、雲杉和檜柏: 這是常綠針葉植物的組合。 雲杉環繞檜柏種植,適用於公園正門和平坦場地的裝飾,形成灰綠與墨綠的單色調。

  10、雲杉和月季:雲杉深灰色的葉子和月季的紅花組成十分鮮豔的對比色調。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擇

  以鄉土樹種為主

  由於生態因素的地域差別,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地區,適於用作園林綠化的植物是不同的。

  鄉土樹種對當地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強,苗源多,價廉,易成活,有地方特點,應作為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從保護自然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角度看,選用鄉土樹種進行綠化,是保護和維持地區自然景觀特色的重要途徑。

  為了豐富植物種類,也可有計劃地引進一些本地缺少,而又可能適應當地環境的或觀賞價值高的樹種。但一般應經過引種馴化試驗,才能推廣應用。

  抗性強的植物優先選擇抗性強的植物,是指對酸、鹼、旱、澇、沙性及堅硬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對病蟲害、煙塵和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的植物。

  速生與慢生樹種相結合

  速生樹種如楊、樺等雖生長快,可很快成蔭,但往往三十年後就衰老,需要及時更新和補充,否則要影響城市綠化的效果。慢長樹如柏、銀杏等,要三、四十年才能見效,但壽命可達百年以上。為早日發揮綠化效果,應該以速生樹種為主,搭配一部分慢長樹種,儘快進行普遍綠化。同時要近遠期結合,有計劃、分期分批地使慢長樹種替換衰老的速生樹種。

  常綠和落葉植物結合,針葉和闊葉樹結合

  為達到景觀要求的色彩效果和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時間動態序列變化效果,應充分考慮到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葉色、葉的枯榮期、植物的體態、外貌等,並使之有機合理地搭配在一起。 與園林綠地的功能相適應

  如行道樹的選擇應該注重考慮以下特點:

  適應多種土壤,耐乾旱、耐瘠薄,抗汙染性強,病蟲害少 ,易繁殖,易移栽,耐修剪,壽命長,不易萌發根櫱出芽早,落葉晚,綠化展葉期長,落果少,不飛絮,無異香惡臭,不妨礙街道環境衛生,枝繁葉茂,冠幅較大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樹形、葉形美觀,儘可能具有一定經濟價值

  注重植物的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在公園綠地上為了達到“鳥語花香”的效果,除了一要注意不同植物花、果的色澤與味道外,還要注意到動物與植物的食物鏈及傳粉、授粉的關係,充分考慮到這些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與生態學規律。

  總之,根據城市綠化的不同特點,合理選擇和配置園林植物是園林建設的核心問題。一般應符合適用、美觀和經濟的原則,要講究科學性、藝術性,並注意結合生產。科學性—做到適地適草適樹,按各類綠地的功能要求,制定科學的綠化結構方案、混交或配置方式,使所搭配的樹木花草能組成相對穩定的人工群體,最大限度地發揮綠地的功效

  藝術性—注重樹木花草配置,講究疏密、層次、色彩、季相變化、空間組織等,力求美觀大方。

  生產性—除考慮創造一定的物質財富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降低綠化建設管理的成本,加強綠化的衛生防護作用。